二战苏联的“斯大林之锤”

  在残酷而漫长的苏德战场上,苏德这两个当时的顶级强国前后投入一千万多万军队进行了长达4年的反复厮杀。其中德军依靠德国强大的科研实力在绝大多数武器领域都对苏联军队保持技术优势,但是有一个兵种却是例外,那就是苏联炮兵。

  苏联红军向来推崇大炮兵主义,苏联红军自开始建设就以炮兵的火力投送为重点,在苏德战争时苏联炮兵不仅在火炮数量上始终超过德军,而且火炮技术水平也始终对德军保持优势,并且具有成熟的炮兵作战理论。二战苏联红军一线野战炮兵师,装备有76毫米野战炮60门,122毫米以上口径榴弹炮45门,152毫米加榴炮30门。这种火力密度远远超过德军炮兵,德军炮兵虽然机动性比较强,但是德军包括152毫米加榴炮在内的大多数火炮射程不如苏联火炮,而且数量也处于劣势,所以在苏德炮兵交峰中常常败北。

  苏联炮兵最具有代表性的装备有B-4型M1931式203毫米重型榴弹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在二战期间,B-4榴弹炮在哈尔科夫、柯尼斯堡、但泽以及进攻柏林等攻坚战中,对付德军混凝土加固的重型碉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识过B-4榴弹炮的德军士兵称之为“斯大林之锤”。喀秋莎火箭炮发挥的作用更是不用过多论述,它被德军称为“斯大林的风琴管”。

  柏林战役期间,苏联红军大炮兵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把步炮协同战术运用的非常成功,在1945年柏林的外围苏联军队集中了4万门火炮,平均每天发射170万发炮弹,约可装满3000个火车车皮。苏军供给炮弹的铁路线,直接建到一线炮兵阵地上。最终潮水般的苏联红军士兵在炮兵支援下将德军残余力量压跨。当然这种高度机械化的炮兵力量依靠的是苏联强大的国家工业实力作为支撑。

  作为唯一始终在战争中超过德军的兵种,苏联炮兵在打败德国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确是不可小视。难怪斯大林将火炮称为“战争之神”。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