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从权力王宫变为万国博物馆 拿破仑功不可没

  昨天,“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共同举办,展览精选来自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126件套珍贵藏品,重现卢浮宫从始建之初至今的历史。

  本次展览共分为6个部分,展览在关于密特朗总统“大卢浮宫计划”的介绍中拉开序幕,分为“大卢浮宫计划”——卢浮宫扩建工程、宫殿与王室收藏、卢浮宫与启蒙运动、拿破仑博物馆、从权力王宫到万国博物馆、今日卢浮宫。回顾了自12世纪末腓力二世在塞纳河右岸建起军事防御工事卢浮塔开始,卢浮宫逐步扩建成王室的宫殿,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卢浮宫逐步成为艺术品的存放和展示之所。18世纪末,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将王室收藏聚集到卢浮宫并使之成为“国家收藏”的呼声越来越高,卢浮宫正式成为博物馆,以“王室收藏”为基础的国家收藏品对公众开放。卢浮宫从军事要塞、到王室宫殿、在到公众博物馆的变化也是法国历史的浓缩。

  卢浮宫最初的收藏都与法国国王关系密切。从弗朗索瓦一世开始,法国历代君主都通过订制和购买艺术作品,表现其个人艺术品味,同时彰显其政治影响力。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王权在他的统治下达到巅峰。他以油画、素描、工艺品和古代文物为主的大量藏品构成了卢浮宫博物馆藏品的核心部分。此外,他还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艺术家委托政策,创办了艺术学院,艺术学院的所有创造也属于卢浮宫所有。作品多为歌颂国王,赞美王权,比如健康之神向法兰西展示路易十四国王。但同期德尼·狄德罗等大思想家反对国王所建立的学院,夏尔丹的名画《猴子古董商》也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这一时期的卢浮宫是国王的卢浮宫,也是充满批判精神的卢浮宫,因为住在卢浮宫里的不仅仅有国王,还有学院里的艺术家门。

  古罗马皇帝装束的路易十四骑马青铜像,弗朗索瓦·吉拉尔东(1628-1715年),底座:乌木,铜和黄铜的细木镶嵌,包金铜,高60厘米,宽55厘米,厚39厘米,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工艺品部藏

  大理石浮雕:健康之神向法兰西展示路易十四的胸像,尼古拉·古斯都(1658-1733年),1687-1693年,高90厘米,宽75 厘米,厚10 厘米,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雕塑部藏

  在本次展览中,一块直径接近4米的羊毛地毯特别吸引人注意,这块地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更准确的说,在拿破仑执政时期这块地毯曾经铺在了拿破仑的王宫中。当时博物馆的馆长是维旺·德农,他也是旅行家、外交官和画家。维旺·德农的工作是要伴随着拿破仑的铁蹄把全欧洲最好的艺术品带回卢浮宫。比如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奥古斯丁皇帝玉雕像。这件奥古斯丁皇帝玉雕像原来是属于教皇所有,拿破仑征服意大利后通过缔结条约把它带到了卢浮宫。玉雕塑上的鹰、橄榄枝和花环都在地毯上可以看到,古罗马帝国的象征后来也成为拿破仑帝国的象征。拿破仑痴迷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化,在他征战欧洲的过程中通过战争条约,将欧洲所有国家最好的艺术品和文物都聚集在卢浮宫。这一时期卢浮宫的藏品变得古典,这个变化不仅是因为艺术,也与当时的政治有关系。“拿破仑的卢浮宫”仍然向公众开放, 在十年间展示了无与伦比的绘画、古董、素描和工艺品。拿破仑曾说:人活一世,就必须给世界留下些足以让后世纪念的痕迹。但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所有通过战争获取的文物都要被迫还给曾经的战败国,此时的卢浮宫也面临着被清空的危险。路易十八、查理十世等皇室成员为了保住卢浮宫的地位,通过购买的形式将文物和艺术品留在卢浮宫,包括著名的断臂维纳斯就是在这一时候购进的。

  维旺·德农半身大理石雕像,约瑟夫-夏尔·马兰(1759-1834年),1827年,高60厘米,宽34厘米,厚26厘米,王室事务部于1827年定制,同年入藏卢浮宫,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雕塑部藏

  奥古斯都皇帝玉雕像,公元1世纪初(玉石浮雕);帝国时期(其余宝石);1785年(路易吉·瓦拉迪耶金匠加工),玉髓,岩石水晶,玛瑙,大理石,金,亚铜合金,珐琅,发现于罗马萨拉里亚大道普里西拉地下墓穴,高60厘米,直径40厘米。加斯帕尔·卡尔佩聂亚大主教旧藏;1741年梵蒂冈收藏;1801年入藏卢浮宫,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希腊、伊特鲁里亚及罗马文物部藏

  拿破仑纹章图案的羊毛地毯,弗朗索瓦·德布雷(1777-1850年)设计;巴黎萨伏纳里制造厂,1807-1810年,直径390厘米,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工艺品部藏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31日。(琭珞)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