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伊斯坦布尔 | 单读 Classics 优秀书评奖结果揭晓

  2016 年 12 月 27 号,单读从《佩拉宫的午夜——现代伊斯坦布尔的诞生》一书出发,发起了一项征集优秀书评的活动。这一次,阅读不再止于文字中的漫游,而变得更为立体丰富。单读携手百程旅行网,以奖励优秀书评的形式,提供一个可以亲身感受伊斯坦布尔这座古都魅力所在的机会。

  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收到了很多优质的书评,太多的人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欣喜。经过仔细的斟酌、讨论和艰难取舍,编辑部最终评选出了 1 位优秀书评奖获得者,和 3 位阅读奖获得者,他们将获得由百程网提供的礼品:优秀书评奖得主将获得 1 张土耳其往返机票以及 1 个土耳其签证免费名额,阅读奖得主每人将获得百程网签证代金券 200 元。

  

  他们是:

  优秀书评奖( 1 名)——沈章

  阅读奖( 3 名)—— yoga(张镛刚)、Lynne、刘久光

  今天,我们节选了以上获奖书评者的文章与大家共享,随后,也会将这些优秀的书评陆续发布到单读的微信号以及单读编辑部的个人号中以供大家阅读。

  书评奖 ( 1 )名:

毁灭与重生:近代伊斯坦布尔的阵痛时代(节选)

沈章

  在拜占庭和奥斯曼双重荣光下的伊斯坦布尔,遭遇了一战失败后的晦暗不明。帝国崩溃后,留下的是身份的迷失和记忆的纠缠,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犹如纷争的幽灵,激烈地撕扯在佩拉宫的午夜上空。战时的恐惧和持久的执念加深了往日的积习,希腊人的西逃和亚美尼亚人遭遇的种族屠杀,以及宗教矛盾导致的基督徒死亡阴影,让伊斯坦布尔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随着伊斯坦布尔被英法占领,为了救亡图存,中下层军官开始酝酿着改变历史的计划,重新规划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之路,伊斯兰势力与世俗化势力开始逐鹿其中。凯末尔革命和凯末尔改革,堪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实验,以最短暂的时间,将蹒跚停滞的古老帝国凶猛地拽进了现代时刻:创建现代法律体系,实现政教分离,构建现代民族身份,塑造现代生活方式,普及现代人权观念。当然,还有诸如国民女作家哈黛莉·埃迪布,以笔为旗,催促着国家接受更多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曾经一度超越了凯末尔的名声。作为脆弱时代的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当凯末尔登基成为独裁者时,她却被抹黑为“叛国者”而从土耳其的官方历史中移除除去,哈黛莉及其丈夫只能被迫流亡海外,以回忆录、演讲和政论等方式催促土耳其迈开步伐挺进民主时代。然而,当凯末尔去世后,夫妇二人回到土耳其时,土耳其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们。

  值得庆幸的是,土耳其在 1950 年代,终结了遍地是灾的一党独裁时代;而历史始终不如人愿,如今的土耳其,因为一场政变而成为世界上关押记者和作家最多的国家……他们的故事,如同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一样,作为时代的改造者和见证者,他们是帝国最后一代君士坦丁堡人,也是共和国第一代伊斯坦布尔人,经历了国家转型的痛苦青春期,刻写在新旧时代的历史舞台。一腔热血并不能让理想主义在政治现实中安全落地,历史总是在遗憾中缓慢前行。

  

  ……

  混乱的 20 世纪瓦解了传统的秩序,也新生力量很多新事物。伊斯坦布尔在二十世纪的人口增长,再好不过地体现了它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地位。难民危机演变成了人口革命,人口的巨量涌入,使得伊斯坦布尔成为当时世界上营房最多的城市,随之迁入的还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当然,还有诸如国外人士托马斯·布鲁斯将新型的生活方式带入了涅槃时刻的伊斯坦布尔,一大批像他一样的外国流民一起参与创造着一个新的城市形态。昔日在故国无法施展的才华,在伊斯坦布尔找到了新的落脚地,这使得这场难民危机如同一场灵魂大迁徙,流民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形式,让被压抑的才华迁入了土耳其境内,以混乱而全新的方式被唤醒在异乡大地,在这座城市的营房里传出,逐步扩散到各个街巷生根发芽,冲击了陈旧而单一的文化形式,带来了崭新而多元的生活方式,让这座城市见证了 20 世纪板荡之下乱世浮华的诞生时刻。

  这些流民堪称二十世纪的世界主义者,不约而同地被迫来到这个由间谍、浪子、冒险家和阴谋家所形成的安乐窝,进行着最具前瞻性的现代世俗生活试验,同时也在这个暗潮涌动的政治势力温床里左冲右突寻求生活的意义。欧洲流亡学人在伊斯坦布尔的大学机构供职,让土耳其能够接受欧洲最先进的文化教育,从而带动他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同时,由于流民的涌入,使得伊斯坦布尔成为庞杂人口聚居之地,让伊斯坦布尔几乎能够听到欧洲所有的语言,构成了伊斯坦布尔多元社会的话语呈现。随着欧洲大众生活的传入,催生了公共场所的新形式,电影院、夜总会等平民阶层的流行文化,取消了往昔时代的社会等级,带动了更为普遍的民主化思潮,冲击了禁忌,带动了思想解放。伊斯坦布尔现代时刻的诞生前后,浓缩了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实验之经验。

  阅读奖( 3 名):

伊斯坦布尔,就是它自己(节选)

yoga

  我们总是愿意相信“必然如此”,而事实却往往“不必如此”,甚至另有蹊径,但是,我们确实只看到一种结果,这正是人类不断想要证明的“多样性”的灾难。历史在现实的城市中潜行,而我们只看到一个结果,过程已经荡然无存。佩拉宫的兴旺交替是现代土耳其从奥斯曼帝国腐尸中夺胎而出的大舞台的一角,我们跟随作者检视它的时候,发现从这个建筑看出去的城市历史同样是一具骷髅。个人、族群、民族、宗教的辛酸和遭际日渐模糊。只剩下雄才伟略的宏大叙事,可是当我们努力钻进历史夹缝里时会发现,其实历史不过是草民命运的折射,虽然历史学家有意将他们的生活剪影成历史的背景,也掩饰不了在逼仄的穷巷中人生之河的奔淌。

佩拉宫的房客们(节选)

Lynne

  和浩如烟海的西方史相比,现代土耳其的故事犹如晨间花瓣上的露珠,尽管转瞬即逝但却动人心骨,总有人忍不住停下脚步,为其驻足、停留,甚至泊岸。伯纳德•路易斯在《现代土耳其的兴起》的序言中就写到,对土耳其语与土耳其文学的关注“从此一直影响着”他的一生。中国穆斯林历史学家杨兆均则在青年时代土耳其留学期间,就开始了对土耳其人与中国突厥语穆斯林关系的研究,并在 1990 年出版了《土耳其现代史》,这也是时隔六十多年后,国内学界继 1926 年柳克述的《新土耳其》之后在土耳其现代史研究领域少见的著作。与以上作品不同的是,查尔斯•金( Charles King )试图使现代土耳其在《佩拉宫的午夜》中完成一次精巧的转身。他选择将宏大繁复的历史叙事暂且放在距离没有那样近的某处,而是从一个个的个人史中搜集整理出个体与国家产生羁绊的时刻,再将它们如珍珠项链般的串起,形成现代土耳其的通俗历史。

  

愿历史不再重演(节选)

刘久光

  本书的定位依然在于历史,记述了一战至二战期间从奥斯曼帝国到土耳其共和国的演变,但切入的角度十分特别,也最令我痴迷。书名就来自一座酒店的名称,让这座酒店成了审度这段历史的主角,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主角却时隐时现,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角光环”,而是将主角本身化为舞台,让无数“阶段性”的主角人物悉数登场又落幕,在书本的终章,当我慨叹这些“阶段性”主角以及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命运起伏时,书本的真正主角却又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遁世老友忽然出现,与我共同唏嘘。

  恭喜以上的读者获得奖项,单读编辑部会尽快与各位联系,送上我们的奖品,与此同时,单读推出的以阅读为核心的“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还在积极进行中,我们不再满足于文字的漫游和思想的旅程,开始构建更为真实深刻的阅读方式。欢迎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进来,同我们一起努力建立全新的角度,进行多维的人文阅读,感知这个复杂又丰富的世界。

编辑 | Leehom

单读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单读 Classics 阅读计划。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