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大骂清兵禽兽不如,乾隆却称他为“一代完人”

  每逢王朝末年、大厦将倾之际,无数人的命运将会跟随这个王朝一道被卷入历史的漩涡,浮浮沉沉。

  有的人做了贰臣,虽然享有一时的繁华,却终究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

  有的人捍卫忠义,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百世流芳,成就了自己的不朽名声。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既是名满天下的书法家、画家、易学宗师及一代大儒,更在国破家亡之际,为了捍卫自己心中的忠义,蹈死无悔,成为凛然正气的民族英雄。

  连后朝的乾隆皇帝知晓他的事迹后,都连声称赞他“不愧一代完人”。

  .

  01

  黄道周,祖籍福建莆田文赋里,公元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出生,虽然是官宦之后,但是奈何几经变迁,家道中落。

  不过父母对他的教育问题非常上心,坚持让他到当地的优秀书院读书。少年黄道周也非常争气,他博闻强识,能文善写,十八岁开始便在研究易经方面小有成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弱冠之年以后,他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精研学问、著书立说方面。

  寒来暑往,一直到三十八岁时,他眼见曾经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国力日渐颓丧,怀着满腔的忠义,他踏上了科举之路,以他的才华,科考自然难不倒他。

  考中进士以后,由于深得考官袁可立的赏识和提携,黄道周被安排在翰林院担任编修、经筵展书官等职务。

  袁可立是万历朝以犯言直谏著称的耿介言官,更是坚定的抗清主战派,他的刚直之风,深刻影响着黄道周的一生。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彻底铲除了祸国殃民的阉宦魏忠贤一党,令朝野内外风气为之一振,官员们皆将崇祯当做明孝宗那样的中兴令主。

  可惜,好景不长,崇祯帝偏执、草率、多疑等特点逐渐暴露出来,动不动便有朝廷大员触怒于他被革职下狱甚至抄家灭族。

  加上关外的后金虎视眈眈、天下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朝政被忙中添乱的崇祯帝搞得是一团糟。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

  内阁大学士钱龙锡由于在审理魏忠贤案时秉公执法,揪出了众多曾经攀附魏忠贤、勾连作恶的奸党,遭到了残存奸党势力的敌视。袁崇焕被处死后,由于钱龙锡曾经举荐过他,因此被污为同谋,被崇祯帝判了死罪,关进了大牢中。

  这是典型的冤案,朝中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可惜大家对于崇祯皇帝喜怒无常、翻脸无情的脾气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故而本着明哲保身的原则,纷纷缄默不言。

  早就对朝政有诸多不满的黄道周再也忍不住了,他连夜上疏,慷慨陈词,为钱龙锡辩解冤屈,并指出无故擅杀朝廷重臣,将令天下有识之士寒心。

  奏疏被恼羞成怒的崇祯帝打回后,黄道周并不放弃,继续直陈自己的心迹,“为国体、边际、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

  崇祯帝生气归生气,但是眼见被黄道周这么一闹,如果自己执意要杀钱龙锡的话,心中也没了多少底气。

  最后,钱龙锡保住了性命,但是崇祯帝却将触怒于他的黄道周连降三级,以责其直言犯上之过。如此没有气度和格局的帝王,怎能凝聚人心,统御天下,最终的悲剧命运其实已经注定。

  沉寂了几年后,四十八岁的黄道周因病请求归乡休养。

  离京之际,心忧国事的他又上了一道奏疏,指出:“小人柄用,怀干命之心”,以致“”士庶离心,寇攘四起,天下骚然,不复乐生”,他进而建议崇祯“退小人,任贤士”,并举荐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官员。

  聪明的读者想必已经猜到结果了,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善于纳谏的话,那么他的人生归宿绝对不应该是煤山上的那个歪脖子树。

  崇祯帝看完之后,勃然大怒,好你个黄道周,上次已经对你从轻发落了,你还不长点记性。他大笔一挥,定其“滥举逞臆”之罪,这次直接削籍为民,开除公职,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黄道周书法

  由于在儒学和易经方面的深厚造诣,黄道周早已名满天下,这次被罢归故里之后,他的声誉更是青云直上,被天下人尊称为“黄圣人”。他所过之处,从者云集,各地书院皆以能够让其驻足讲学为莫大的荣耀。

  返乡后的黄道周在漳州紫阳书院广收学生,讲授圣人之学。

  几年后,崇祯的气 也消了,加上不时有人念叨黄道周是天下闻名的儒学大师,如此大贤遗落乡野,实在有损国朝声誉。

  这次崇祯皇帝难得的明智了一回,他下诏将黄道周召回,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

  这样的官职通常必须是学识广博、品性纯良的人担任,最合适黄道周不过了。

  没过两年,黄道周又在杨嗣昌私下妄自议和一事上与崇祯帝意见相左,并与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弄得崇祯很是下不来台。结果又被连贬六级,发配去了江西为官。

  黄道周这样的人到哪儿都是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众多的有识之士仰慕其学识,敬佩其忠贞。

  江西巡抚解学龙在调任之际,按例要向朝廷举荐官员,他写道“我明道学宗主,可任辅导(相)”,褒黄道周“身轻似叶、名重如山”,将其排在了举荐名单的首位。

  在杨嗣昌等人的推波助澜下,崇祯皇帝将二人定性为同党,欲以“伪学欺世”之罪重重惩治。

  所幸,在几位正直官员的据理力争下,两人被廷杖八十,分别被充军广西和贵州。

  ▲黄道周作品

  02

  崇祯末年,朝廷曾经下诏召回黄道周,令其复官,此时的天下局势已经糜烂不堪。

  关外大片领土被清军占领,陕西、河南等地为李自成所有,朝中党争愈演愈烈,满朝朱紫尽为尸位素餐之徒。加上一个不折腾便浑身不舒服的崇祯皇帝,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阁大学士换了十七人,尚书级别官员换了五十多人。

  毫不客气的说,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是神仙难救了。

  心灰意冷的黄道周复官没多久,便辞官回乡,开始一门心思花在著书立说方面。

  清军占据北京后,南明的弘光政权在南京成立,德高望重的黄道周又被任命为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务,不过由于他清正廉洁,始终受到朝中奸臣的排挤。

  腐朽不堪、各怀鬼胎的弘光政权很快在清军的打击下宣告灭亡,回到福州后的黄道周报国之心不灭,又被继起的隆武政权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

  可惜隆武政权的兵权始终被掌控在海岛走私集团头子郑芝龙(民族英雄郑成功之父)手中,面对日益严峻的抗清形势以及各地的告急求援信函,拥兵自重、意图保存实力的郑芝龙却置若罔闻,始终不发一兵一卒。

  无计可施之后,黄道周只得拜别隆武帝,自行返乡募军筹粮。

  公元1645年,十月初,黄道周率领自己的学生及数千士兵分三路向江西挺进,可惜中了清军的埋伏。这支数千人的孤军被实力及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敌人消灭,黄道周也不幸做了俘虏。

  ▲明朝疆域图

  被押赴南京后,满腔悲愤的黄道周的思绪不自觉的回到了两百多年前的大明开国时期,那时的洪武皇帝是多么的英明神武,扫灭群雄,驱逐蒙古,混一华夏。那时的大明王朝是多么的光辉灿烂,将星闪耀,威震天下,四夷宾服。

  而如今,山河换了颜色,天下尽是腥膻之气,衣冠沦丧,忠良喋血。

  狱中,来劝降的竟然还是个熟人,正是身着满清一品服饰、坐镇一方的大明降臣洪承畴。

  “石斋兄,让你住在这样的地方受苦,我很过意不去!”对于这位同乡的硬脾气,洪承畴早有耳闻。不过他皇命在身,如果能将这位名满天下的黄圣人劝降,那么无疑对于稳定江南的局势和安抚士人之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骨瘦嶙峋但是坐姿挺拔的黄道周正在闭目养神,听到声音后,他眼皮动了动,拳头握的更紧了,平静道:“苦不苦在于心,我为大明而死,死得其所,何苦之有?不劳阁下挂怀,阁下何人?所来何事?”

  “你的老乡,南安洪亨九啊,故人重逢,石斋兄不会不记得了吧!”洪承畴带着任务来,对于方才黄道周的话不以为意。

  “我认识的大明忠臣洪承畴已经为国捐躯,皇上已为他举行了国祭,天下尽知,休要在此一派胡言,诓骗于我!”黄道周怒目相向,毫不客气道。

  洪承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石斋兄,我确实没死,如今大清统一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归顺大清之后,我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人奸人陷害、君王猜忌,过那种整天担惊受怕的日子。以你的名气和才学,如若归顺大清,定可高官厚禄,从此安享盛世富贵,胜过往昔万倍啊!”

  看着他光亮的脑门,一条长辫子如黑蛇般垂在脑后,说着这样禽兽不如的言语。黄道周再也没有了听他继续说下去的耐心,冷哼道:“禽兽不如的清狗如何能知晓文天祥、岳飞等华夏英雄的千秋忠魂呢?”

  说罢,他拿起放在几案上让其供述的毛笔,在墙上写道“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皇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随即,他便转过身去,坐了下去,不再说话。

  ▲明思宗朱由检,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同样饱读诗书的洪承畴自然明白这副对联的含义,这是拿为国捐躯的史可法来讽刺他深受明廷厚恩,不思报国,却投降敌人,出卖国家。

  他情知劝降失败,多留无益,随即无奈的离开了监狱。

  行刑的日子到了,监斩官正是洪承畴,望着刑场上被五花大绑的黄道周虽然面容清瘦,但是浑身透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

  洪承畴决定再做一次劝降的努力,他朗盛道:“石斋兄,皇恩浩荡,虽然你前番拒绝我的好意,但我已经上奏皇上,为你求情。皇上已经准了我的奏请,答应只要你归顺大清,官居一品,荫你子孙三代为官!”

  黄道周闭目不语,洪承畴碰了个软钉子,他平息了下怒火,换了副口吻道:“黄阁老,曾经和你齐名的倪元璐为明朝殉葬了,如今早已不为人所提起,名声已经烟消云散了,充分说明虚名不值一提,再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只会讴歌胜利者!”

  这次黄道周不再沉默了,他大声道:“恐吓、利诱都是没有用的,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不用多说,快点行刑吧!”

  随即他又道:“给我取一顶斗笠、一条草席来!”

  一旁的士兵望着端坐上方的洪承畴,洪承畴轻轻的点了点头,斗笠和草席取来后,黄道周艰难的戴上斗笠,从容的坐在草席上,怆然道:“我头不顶清天,脚不踩清土,生为大明之臣,死也为大明之鬼!”

  随即,他咬破手指,从长袍上撕下一块布条,以鲜血写就: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随着洪承畴一声令下,一股鲜血冲天而去,黄道周的尸身却挺直无比,仿佛一尊威武不可侵犯的雕像。

  惊的刽子手丢下了手里的刀。百姓们越发觉得是黄道周的忠贞气节感天动地,纷纷跪倒在地,痛哭不已,“黄圣人、黄阁老您慢些走”的声音不绝于耳。

  忽地一阵狂风吹断了刑场上的旗杆,飞沙走石。忠臣魂归山川,天地为之动容!

  ▲黄道周书法作品

  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评价黄道周“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更是高度肯定其一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

  令人觉得讽刺的是,身为贰臣、为满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手上沾满汉人鲜血的洪承畴原以为他会在满清主子的朝廷中够成为后世人臣的楷模和典范,可惜却在乾隆年间被编入了贰臣传,永远的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乾隆皇帝则对黄道周如是评价道:“黄道周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忠尽溢于简牍,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天野苍茫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