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国不宣战反而更吃亏

  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

  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数年以来,中国不顾一切牺牲,继续抗战,其目的不仅在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利与世界和平,此中国政府屡经声明者也。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主席林森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1941年中国对日宣战,这没有问题。有问题是,中日全面战争是1937年七七事变开打的啊。再早一点,九一八事变,那是在1931年啊。

  到了1941年正式宣战时,中日之间往少了说,打了四年了,往多了说,都打了十年了。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宣战,神马情况?是国民党政府不作为吗?

  都已经真刀真枪打起来了,可中日都不想宣战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发生战争,按照1907年海牙第3公约,即《关于战争开始的公约》第1条规定:“缔约各国承认,除非有预先而明确无误的警告,彼此间不应开始敌对行为。”

  这个“预先而明确无误的警告”,就是指宣战。

  所谓宣战,是指一国向另一国通知或宣告终止两国之间的和平状态,转入战争状态。宣战旨在说明进行战争的理由,使对方和中立国获悉战争状态开始存在,战争法和中立法从此时开始适用。

  事实上,日本侵略中国,一直是不宣而战。所谓国际法,对于日本而言,不过是一纸空文。

  宣战,日本人是那么讲规矩的人吗?不宣而战才有突然性嘛,才能占到小便宜嘛。

  问题是,1937年7月7日以后,已经真刀真枪地大打起来了,这总该可以宣战了吧?就当是先上车后补票,补办个手续吧?

  结果是,中国不想宣战。而不想宣战的理由,在《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里说了:“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

  但这只是面上的理由,并不是真实的理由。

  其实,蒋介石也想宣战来着。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蒋介石就于1937年7月16日指示国民政府行政院,研究对日宣战问题。

  而中国之所以最终没有立即对日宣战,是因为国民政府的高参们提出了三条理由:

  一是当前我国军工产业极度落后,军用品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依靠外国进口。如果对日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用品和军用原料输入中国,同时切断我国的海上运输线。此时,我国的海军尚弱,无法保护我国的海上运输线。

  二是眼看就要到手的德械师装备可能泡汤。抗战爆发前,中国刚刚利用和德国的友好关系,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整训装备了三到四个德械师,但是到中日开打时,还有大量预定的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对日宣战,日本肯定会利用与德国臭味相投的轴心国关系,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

  三是中日双方在对方国内都有大量的侨民。如果宣战,中国目前没有撤侨和护侨的能力,而日本却有这个能力。不仅如此,由于中国还有英法俄等他国租界,日侨根本不必费那大个劲儿回国,直接进入中立国租界就行了。这样一来,中国政府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所以,结论是中国宣战,弊大于利,建议“不宣战,不绝交”。

  中国认为对日宣战弊大于利,没有想到的是,日本也认为对中宣战弊大于利。

  首先,日军是在中国的领土上作战,中国处于守势。如果它率先宣战,相当于告诉国际社会,它在进行赤裸裸的侵略。而此前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日军都是伪装中国军队挑衅,它忍无可忍才进行还击的;其次,日本是个资源稀缺型岛国,其军工原料同样需要依赖进口。它侵略中国,又对中国宣战,国际上同情弱国的国家就有了正式理由,对日本实行禁运或限制,从而影响日本的战争能力;特别是,日本后来又扶植起了一个汪伪南京政府,那它就更不能对重庆国民政府宣战了。因为那样一来,岂不是自打嘴巴,自己承认自己扶植的汪伪南京政府不是中国真正的政府?

  所以,一直到投降,日本从未对中国宣战过,虽然双方热热闹闹打了八年。

  于是,战争史上的奇景出现了:一个事实是,直到中国对日宣战前,中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另一个事实则是,外交官们照谈,军人们照打。谈是真谈,打也是真打。两不耽误。

  事实证明,不宣战中国反而更吃亏

  从1937年到1941年的战争实践来看,中国不宣战,吃的亏,更大。

  不宣战的考虑,首先是怕日军对我国实行海上封锁。而事实上,就是不宣战,无耻的不讲国际法的鬼子,从战争的一开始,就对中国实行了海上和陆上的封锁政策。

  1937年8月26日,中日开打才一个多月,日军即宣布封锁中国海岸。9月5日,日军又宣布把封锁线扩大到除辽宁、青岛以外的全部中国海岸。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更是切断了中国由香港经广州到内地的补给通道。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取得外援的国际通道只剩下了三个:一是西北通道,即由中亚地区经新疆、甘陕进入内地;二是华南通道,即由香港经华南沿海各地进入内地;三是西南通道,即从越南经滇越铁路或桂越公路,到达中国云南、广西。

  1939年1月,日军占北部湾涠洲岛,2月占海南岛,6月占潮汕地区,8月占深圳,华南通道彻底封锁。

  1939年11月,日军在钦州湾登陆,切断桂越公路;次年9月,日军又入侵越南,彻底切断西南通道。

  如此这般,在华南,中国只剩下1938年底通车的滇缅公路和著名的驼峰航线了。西北通道倒也还在,只是陆路遥远,运输能力实在有限。

  换句话说,中国对日不宣战,日军也在事实上完成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

  恰恰相反的是,如果中国对日宣战,自己按照国际法被封锁固然不利,但打击更大的,恐怕还是日本。

  因为日本进行战争的重要资源,如铁矿砂、铅、锡、石油、橡胶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如果中立国禁运,则对日本相当于灭顶之灾。

  从美国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此举的弊端。中日战争爆发后,美国一直采取不干涉避免卷入的政策。但由于中日两国并未宣战,所以美国就没有对中日两国进行不加区别地禁运,只是禁止美国商船运送军火等军用品去这两个国家,对其余货物则未加限制。

  美国这个政策明显对日本有利对中国不利:因为日本有能力封锁住中国的海岸线,而中国没有能力封锁日本的海岸线。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美国、英国等中立国家对日本侵略者进行输血打气,反而无法援助被侵略者中国的奇怪现象。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不宣战,惹的祸。

  另外,古人云,名正才能言顺。中国被侵略却不宣战,反而助长了国际国内对日妥协的歪风。

  国际上,由于中国没有旗帜鲜明地对日宣战,英美等大国又要专心对付希特勒德国,所以一直对实际处于战争状态但国际法范畴却未宣战的中日两国,采取牺牲中国、满足日本、息事宁人的态度。

  这,岂不是更加助长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

  国内也是。由于没有宣战,所以面对侵略,就有人明目张胆地主和,明目张胆地组织“低调俱乐部”,宣传什么“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论调,最终导致了汪精卫之流于1938年底公开投敌。一时之间,国内大小汉奸粉墨登场,纷纷投敌。

  归根结底,正是由于中国没有对日公开宣战,给主和派、汉奸们预留了生存土壤,才助长和形成了大规模的投敌现象。

  所以,事实证明,不宣战中国反而更吃亏。

  没有及早宣战、公开宣战,是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严重失策之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