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国:从晋惠帝到杨坚,绵延三百年的胡族政权

  这篇介绍的第一个政权,是仇池国。

  乱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政权的不稳定。政权不稳,就少不了更替;政权不稳定,在原本统一的版图里,就会诞生各类的政权。今天介绍的这个仇池国就是。

  仇池国,要不是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人,可能都很少听说。五胡十六国,是对西晋之后、北魏之前,胡人在北方建立的政权的统称。可一般我们说的十六国,并不包括这个仇池国。

  仇池山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在入侵的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汉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西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

  仇池国确切的说,分为前仇池国(公元296年- 371年)和后仇池国(公元383年-公元432年)两个。中间间断的这十二年,是因为一个历史强人的苻坚,那个“淝水之战”“投鞭断流”不成,反而“风声鹤唳”的前秦国王。和五胡十六国的任何一国比,仇池国的立国时间都是最长的,不能被被正统历史纳入,唯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土面积不大吧。仇池国,如果再延伸着说,还不止前后仇池国两个,在后仇池国被刘宋灭亡之后,仇池国立国的杨氏后裔还建立过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仇池国应该指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五个政权。阴平国一直延续到580年,这个胡族政权生命力之顽强,让人叹服。

  后仇池国地图

  【前、后仇池国历史】

  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杨茂搜率部落四千家迁到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武都郡)、阴平(武都郡)二郡。愍帝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东晋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前秦建元十九年(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战败,前秦瓦解。随后追随苻坚的杨定乘机回到陇右,收集旧部众,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向东晋称藩。杨定恢复的仇池政权被称为后仇池国。

  公元414年,东晋刘裕征蜀,收复汉中,仇池守军一溃千里,撤离梁州,后仇池国献上降表,向刘裕称臣,归附东晋。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北魏封杨玄为南秦王。刘宋封杨玄秦州刺史、武都王。

  宋元嘉十八年(公元432年),,杨难当进攻刘宋的益州,刘宋发兵反击,不久便攻入仇池境内,驻守仇池的主将向刘宋投降,走通无路的杨难当在陇右投了北魏。后仇池国也随之覆灭。

  仇池国的建国者杨茂搜(原名令狐茂搜),氐(di,一声)人。五胡乱华中,五胡里的一个,先后建立过仇池、成汉、前秦、后凉。灭前仇池国的苻坚也是氐人。以后【处乱世】会详细的介绍五胡各自的历史,这里就不深入展开。

  杨茂搜的祖上杨腾本是豪族,184年趁东汉衰弱,成为白马一带的氐族首领,东汉建安年间,杨腾率领部众迁到仇池定居。在三国时期,第三任首领杨千万与马超、韩遂等对抗过曹操,失败后投奔了刘备。西晋武帝时,第四任首领杨飞龙受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即杨茂搜)为养子。

  杨茂搜建立仇池国的时候,正是关中打乱,氏人齐万帅和西晋达成一片的时候。西晋当时的西北局面之复杂,可见一斑。

  仇池山

  仇池山】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境的大桥乡,地理位置在东经105°20'与北纬33°45'之间,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

  仇池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杨氏建立的政权名称,因其立国之时政治中心在仇池山而得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