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告诉你一个与他人和解的最好套路!

  齐国齐悼公的妹夫是邾国国君益,因挑衅装X被鲁国囚禁。

  齐悼公决定拔刀相助,约实力强大的吴国一起教训鲁国。吴王夫差正愁没理由发兵中原,这下睡觉有人扔枕头来了。

  鲁哀公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连忙将邾君放了回去,并派人前去向齐国道歉谢罪。

  齐国的问题瞬间解决了,那么问题来了,吴国开过来的军队该怎么处理?

  我们看齐国的做法。

  齐悼公见鲁国服软,便派人通知吴王:“鲁国已服罪认错,不用再烦劳贵国大军了,请回吧。”

  夫差大怒:“吴国军队的进退行止,都听凭齐国国君一句话吗?你当吴国是你齐国附属国?寡人这就亲自去齐国,问一问你们国君为何出尔反尔。”

  齐国掏雀儿掏出蛇来了,本是请吴王帮忙把鲁国撸掉,现在鲁国服软,已无攻打鲁国的理由,齐国退兵,吴国却不肯放过齐国了。

  齐国现在引狼入室,把自己置身危险中,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明明是高傲的联盟吴国攻打鲁国,为何最后会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我总结至少有两点原因:

  1.不该意气用事为妹夫报仇;

  2.不该找吴国帮忙。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先说说第1点:春秋诸侯国之间基本都是姻亲,但是互打起来毫不手软,平日谁有困难也不轻易帮助。比如秦哀公妹妹是楚昭王的母亲,楚国被吴国袭击的快要灭亡时,楚人申包胥用尽法子才让秦哀公发兵救外甥楚昭王《求人时,如果他犹豫不决,我们可以参考申包胥的做法》,而且秦哀公最后肯发兵不是为了亲情,是为了抵制吴国继续扩大疆土威胁秦国。

  秦哀公不肯为亲情施以援手,是因为他不单纯是楚昭王的舅舅,他代表的是整个秦国的利益。君主都懂自己的首要使命是守护国家。可是齐悼公却不懂,篡位上来没多久遇到妹夫被欺负,就开始大呼小叫要帮忙报仇,根本不是君主所为。

  我在以前的文章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人要做与自己身份相符合的事,否则一定会出乱子。齐悼公就是典型的不知道自己是谁。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那作为一条有血性的汉子,也不能不帮忙啊?

  首先,齐悼公不帮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完全说的过去,诸侯国之间姻亲就跟蜘蛛网似的,都帮哪里帮的过来?第二,真想帮,可以采用其他能顾大局的办法。

  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不打仗,还有什么办法?

  解救妹夫益的办法有很多种,比如让邾国备厚礼,找到一个和鲁国、齐国关系都好的国家去鲁国当说客,游说鲁国放掉益。

  让邾国备厚礼,一来撇清自己有求鲁国的心思,二来显示是邾国自己已知错。

  找的说客要和齐国交好的原因,一是会尽心隐藏是齐国安排人来说和这个事实,二是能真心帮助齐国游说鲁国。

  找的说客要和鲁国关系好的原因是:人更爱听和自己关系好的人说的话,他说一句顶别人说十句。

  如果齐国亲自上阵求鲁国,为这点破事求鲁国显得没面子,二来鲁国此时被家臣把持,万一人家装X不同意,齐国面子往哪里搁?失了面子就要用武力挽回!战争还是要来。

  但是请第三方去说和,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

  1.即使鲁国不同意,齐国也可以当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2.第三方到鲁国把厉害关系挑明,如果鲁国不同意,就会树下齐国这个仇敌,还会伤了和第三方的和气,况且此时邾国也知错送礼了,你继续扣人也没有用,邾国国内可以另立新君,鲁国自然懂做人要留三分余地,所以鲁国放益的概率很大。

  第一步,齐悼公就走错棋了,没有做到“不首先使用武力”。

  大家看管仲逼楚国认罪服周的故事(《学会从不痛不痒的地方下刀子》),就知道管仲的谋略是“以文代武,不是必要,绝不动手”。楚国这么难缠,他都用文压制住了,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不动怒,能驾驭情绪不被带偏,懂得找到最低成本的办法解决问题。

  人一旦动怒了,脑筋就开始不清楚了,希望各位朋友能引以为戒:虽无管仲的智慧,也要学会他的沉稳,千万不要让情绪驾驭我们做事。

  再谈谈第二点:为何不该找吴国帮忙?

  当你要找的帮手,代表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还代表着背后一个利益团队时,你就不能单纯只考虑私人交情随便喊来帮忙。

  齐悼公没有政治敏感,政治家向来只有立场没有朋友,所有战争的真实起因都是利益,没有一起是为了和平或友谊。

  吴国军队开过来,这一大帮子人的伙食费、过路费误工费谁出?难道夫差自己掏腰包?齐悼公和他关系很铁吗?NO,这俩货之前根本没交情。

  那夫差凭什么来帮助齐国?无非是想捞点利益顺便立一下威信,你齐国自己问题解决了就想把他零成本打发了,人家怎会依?

  齐国要吴国退兵,太简单粗暴。

  吴国不甘心退兵肯定会挑事,古人打仗讲究名正言顺,吴国打鲁国或其他国没有理由,打齐国有理由,吴国打齐国,与齐国不和的国家则可能会落井下石。

  鲁国放人后,齐国退兵时如果想到这一层,齐悼公就没有后来的灾难了。

  那鲁国放人了,齐国要怎么做才能避免战乱?

  齐国要求吴国退兵,应该回馈厚礼给吴国,不能直接请吴国退兵,应探知吴国退兵意向,夫差是为名利而来,且势单力薄出了吴国这么久,根本不可能打持久战,有可能见好就收的退兵;

  万一他不想退兵想干一票,齐国就要硬着头皮和他一起收拾鲁国,两打哈一定赢,把战争成本转嫁给鲁国是上策。

  齐国没有这次的祸端,齐悼公就不会死。

  现在我们这样讨论,一定有人说这是事后诸葛亮,有点像对着正确答案讲考卷的味道。

  这话不假。

  这正是精读史书的意义:从前人的故事里,总结和思考经验并记下来,在类似的场景学会灵活运用。

  下一篇文章,继续为大家讲解后来发生的故事。

  古人云:读史明智。这里所有的文章,都是对历史故事进行深度解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我们的做事格局。

  作者微信公众号:dushu02

  下一篇文章《求人帮忙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否则会招来麻烦》

  古人云:读史明智。这里所有的文章,都是对历史故事进行深度解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我们的做事格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