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故城始于32年前的考察

  

  古格故城遗址地处青藏高原西部边陲,高寒缺氧,路途遥远,周围群山阻隔,平均海拔4500 米以上,从西藏腹地前往阿里自古被人们视为畏途。西藏的文物考古工作起步较晚,一些局限在西藏腹心卫藏地区的调查也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所以,在1961年将古格故城遗址以“古格王国遗址”为名,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我国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还没有对遗址进行过一次调查,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79 年。

  

1985年,张建林在古格王国遗址的考察中。

  1985年6月,一支由国家文物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考察队从拉萨出发,此行的任务是全面考察阿里地区扎达县的古格王国遗址。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13个人,平均年龄28岁。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配置了两辆北京吉普、一辆4吨解放牌卡车,这在当时已经是单位里最好的车了。

  因为途中没有可以加油的地方,在拉萨就在卡车车厢里装了8 个大油桶,我和蔡显敏、仵君魁、大多吉4人就坐在铺着毡子的汽油桶上。那时候去阿里都选择北路,一路经过措勤、改则、革吉三县。这三县地属藏北羌塘高原,人烟稀少,夏季气候多变,几天时间似乎经历了寒暑四季。尽管卡车上有帆布棚,等到阿里地区首府噶尔县时,我们的脸上都褪了一层皮。

  

  在古格王国遗址的考察工作持续一个半月,考察队分散住在帐篷、废弃的窑洞和看守遗址的旺堆大爷的土坯房子里。考察队分成两组,一组考古调查、测绘,白天上山工作;一组摄影、录像,主要摄录对象是佛殿里的壁画、塑像,为了保证单纯的照明光源,只能晚上工作。

古格王国遗址一处洞窟里的残缺尸体

  考察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根据我的考察日记:7月19日在东侧的一座窑洞内室发现一处壁葬,里面是一具女婴木乃伊;7月25日在山顶的一个坍塌的窑洞里有28件保存完好的藤盾牌、上万支制作箭杆的红柳枝和竹枝,当即命名为兵器窟;8月2日在大威德殿旁窑洞的淤土中发现23件大小不等、保存完好的石锅,这个窟因之被命名为石锅窟;8月8日在东侧山腰的一座壁画窟中发现一件跳神用的骷髅面具,面具内侧所用的纸张竟然是葡萄牙文的圣经,这件面具后来被证实是葡萄牙传教士在古格传教仅存的一件遗物。

1985年,考古学家张建林在古格王国遗址山顶东侧发现“兵器窟”。

  一个多月的考察工作中,我们测绘了整个遗址的地形和所有遗迹的分布图;第一次对所有遗迹作了系统编号和记录;拍摄了所有壁画、塑像、天花板彩绘图案和重要建筑遗址。古格王国遗址终于有了一套完整的考古调查资料。

  古格王国遗址的考察结束后,紧接着又考察了附近的卡尔普遗址、多香遗址、芒囊遗址,对古格王国时期城堡、寺院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此后又考察了日土、普兰的古代遗迹,直至10月中旬返回拉萨。

  这次考察对古格故城遗址的性质、布局、规模、遗迹数量、保存状况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对过去众说纷纭或悬而未决的建筑遗迹年代、壁画年代等问题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得出了初步结论。同时还发现了一批古格王国时期的城堡和寺院遗址。

托林寺出土的镏金铜雕妙音鸟

托林寺出土的胜乐金刚擦擦。

托林寺出土的佛头

托林寺出土的泥塑诵经僧人

  考察的资料经4年的整理,编写成一部上下卷的考古报告——《古格故城》。1991年,考古报告在文物出版社出版以后,很快引起藏学界、考古学界、美术史学界相关学者的关注,使得学界对于古格王国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古格故城的考察也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 世纪中国100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从这以后的20多年来,对阿里的考古调查、发掘一直不断在进行,一个个重要的发现不断增进和改变着人们对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认识。

  1988年,西藏文管会组成古格维修工程队,前往古格故城遗址实施了首次保护维修工程。

  1992年,阿里地区作为全区文物普查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由西藏文管会和四川大学考古专业人员组成调查分队,调查了阿里地区7个县的46个文物点,其中包括著名的东嘎 •皮央遗址。

  1994年5至8月,四川大学考古专业人员与西藏文管会再次组成调查队,重点对东嘎、皮央两遗址作了进一步的复查、编号,并对石窟壁画中有关藏文题记作了抄录整理。

  1997至1999年由国家文物局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阿里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工作,成立阿里文物抢救保护领导办公室,对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东嘎 •皮央这3处国家或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考古调查、发掘、抢险加固、古建维修、壁画保护等工作。

古格王国遗址红宫里的佛像

札达县托林寺(摄影:杨延康)

托林寺外围四大塔之一的西南大塔

托林寺西侧的塔群,已有部分坍塌,剩下的逐渐风化。

托林寺出土的狮纹镏金铜浮雕

  21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一直没有间断对古格王国时期遗址的调查和研究,陆续调查了萨冈寺遗址、阿钦沟石窟寺遗址、帕尔宗寺院遗址和石窟、卡尔东遗址等。其中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东嘎 •皮央遗址、科迦寺先后被列入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古格王国所统辖的势力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大小不同。10世纪初创时期基本限定在象泉河以及支流的河谷地带。15世纪以后,古格王国的疆域相对稳定,大体占据现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以及普兰县,中心仍然在札达盆地的象泉河谷以及支流的河谷地带。近几十年来陆续发现古格王国时期的城堡、居民点、寺院遗址多达40多处,其中有近四分之三集中在札达盆地。

香孜古城遗址前面的牧民

日土宗城堡下民住的老人

  这些遗址以古格王国遗址为核心散布周围,越靠近核心部位越密集,有几座城堡的规模甚至与古格王国遗址相差无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格王国遗址西面的多香城堡遗址、南面的达巴城堡遗址、东北面的东嘎 •皮央遗址。

  究竟还有多少古格王国时期的遗址没有被发现?古格王国在不同时期有多少人口?多少军队?古格人在长达700年的历史中是怎样生存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古格人是怎样抵御外来侵略的,都发生过哪些战争?古格与周边都有哪些贸易通道,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古格王国灭亡后,原来居住在都城的居民又到哪里去了?我们还有许多疑问没有答案,我们还有许多推测需要证实,这还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