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三国却让傻儿子接班,错上错封宗室致八王之乱

  这一期介绍的人物司马炎,严格说他从没身处乱世。他是西晋的立国君主,他一统了三国的乱世。不过,也是因为他的一些明显的错误选择,导致了接下来的八王之乱,也注定了西晋的后来的纷乱和短命。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

图1、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真正实践司马昭之心的是这位司马炎。司马炎虽是司马昭的嫡长子,但司马昭很长时间都没准备让这个嫡长子继承自己晋王的王爵。司马昭中意的是自己的小儿子司马攸,因众人反对,知道司马昭去世那一年才立司马炎做的世子。

  司马昭中风猝死,司马炎匆忙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但行动倒挺快,咸熙二年(265年)8月继承他父亲爵位。那年农历的十二月,就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一点谦让都没有。

  司马代曹魏用了三代人,比曹魏代汉的两代人少了一代人。但在行动速度上,司马炎这个点却非常干脆利落。都用的是王莽那一套得了礼仪,做的很文明,如果中国历代朝代更替都能如此就好了。可在真实的历史中,直接的力量、血腥的屠杀,往往比虚假的形式更管用,用的也更多。虽然总要走走形式,但形式总只是走走而已。

  司马炎亲手结束了一个乱世,又亲手制造了一个乱世。在他即位之后15年,公元280年,在他主导下,晋灭吴,实现了东汉黄巾起义之后近百年的分裂。

图2、西晋大一统版图

  【晋灭吴之战】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举灭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朝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缺乏统一对策,招致节节失败。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而他埋下的祸乱种子,却诱发了之后近三百年的乱世。当然魏晋南北朝的乱局,肯定不是司马炎一个人的错造成的。只是他犯得这个错太过于明显显眼,不得不让人去追究他。

  在他即位之后的第二年(公元267年),就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而司马衷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傻子皇帝,说出“不是肉糜”的那个皇帝。从267年到290年,23年的时间,司马炎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儿子不合适。可他偏偏不换。他不是只有一个儿子,有二十来个儿子。其中原委让人难以琢磨,也许是因为自己是嫡长子,一直到最后才背立,让他非要将这个面子要到底吧。

  错上加错的是,为了巩固皇室地位,重拾分封制,大封诸王,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

  【司马炎大封宗室】

  司马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始则封王不就国,官于京师以辅皇室,继则分遣诸王就国,都督诸军事,后又出使镇要害地。此举目的,是为对抗士族中野心家。但“八王之乱”证明,这种政策反而使这些手握重兵的诸王中涌现出了许多野心家。

  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司马炎刚即帝位,又改革分封制度。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司马炎叔父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分别封为平原王、琅邪王、扶风王,弟司马攸封为齐王,均为大国,司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马孚则超越制度,食邑户数多达4万户。司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时封王者达27人。

  司马炎平定江南后,为了将军权收归中央,下令罢减州郡所领军队,少数边郡虽仍有军队,也被大大削减,诸王国军队成为地方主要的武装。

  在司马炎做皇帝期间,整个西晋还是不错的,还有“太康盛世”之称。但如上一篇《时间轴:从汉末到隋初——四百年乱世,孕育隋唐盛世的胚胎期》所看到的,这二十年只是短暂的繁荣。整个帝国,最根本的矛盾没有解决。在繁荣背后是无尽的危机。短暂的盛世之后,就是数不清的祸乱。

  不过,在这一时期,士族阶层前所未有的自有开放,让这个时代的士人,有了中国别的时代稍有的气质。在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一左(左思)、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所代表的文学流派,讲究意新词秀、形式的华美,作品里优美的辞藻、纯熟的技巧,中间的华贵之美,也足见西晋士族阶层生活的奢华。

  【君臣赛富】

  西晋的皇族和贵族都有优裕的经济基础,政治的安定与统一更帮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司马炎领先作了荒淫奢纵的表率,《晋书·后妃传》称:司马炎“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以中国史上开国皇帝而论,实未有如是荒怠纵欲者,以致小人当权,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贵游也跟着竞富争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王恺是武帝的母舅,曾与当时首富石崇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紧聚敛,因此贪污纳贿,习以为常,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司马炎本人,即位初年还很节俭,并亲自倡导。太医司马程据献上一件用野鸡头上的毛织成的毛衣,司马炎命令把这件衣服在殿前烧掉,并宣示全国,从今以后不许再贡献用特殊技法制作的奇装异服。

  但没多久就不装了,享受起了帝王的奢华。“石崇斗富”这样的事情,从侧面反映了,真个西晋高层士族近乎夸张的奢侈。司马炎本人也留下了“羊车望幸”这样的轶事。

图3、晋武帝羊车游后宫图

  羊车望幸】

  司马炎后宫妃嫔众多,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卷三十一,因为这个故事,后人把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就称为“羊车望幸”。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