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五天三换太子的谜中谜 (二)

  唐太宗五天三换太子的谜中谜 (二)李承乾李泰的争夺与谍影重重的废立过程 孙喦

  分析史书记载的唐太宗五天三换太子的过程,可说是悖谬重重,又疑点重重。

  首先倍感可疑的,是太子李承乾的门客纥干承基出首告发李承乾谋反的行为及其因果关系;匪夷所思的,是已被李世民立为太子(或要立为太子)的李泰,莫名其妙地带领大批随从闯到李世民理政的太极宫前,去证实自己“险恶”。

  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一母同胞,都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601-636)所生,是封建宗法制度规定的有优先继承权的嫡子,皇位世袭制度更规定了由嫡长子继承。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626)夺得皇位不久,就将嫡长子李承乾(619-645或643)立为太子。

  李承乾少小聪敏,很受宠爱,李世民让他十二岁时就跟随听政,着力培养。但尊贵的地位却让李承乾养成了奢靡狂妄的习性,不满父皇的严厉监督,经常作伪做假,加上尚未成年时患了足疾(成了瘸子),愈发刺激他产生叛逆心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变态,做出许多悖逆的事情。

  李世民见李承乾屡教不改,便产生了换嫡次子李泰为太子的想法。

  李泰(620-652)小字青雀,一出生过度的恩宠就降临到他身上:二岁就被祖父唐高祖李渊破例封为卫王(按制度“一字王”的儿子封“二字王”);李世民即位后改封为越王,督领二十二州之多;又加封左武侯大将军、鄜州大都督、雍州(京畿)牧等;贞观十年改封魏王。

  李世民将李泰留在身边不去封地,就含有必要时代李承乾为储的意图。贞观十二年春,唐太宗与大臣争论大臣见亲王的礼仪问题,讲“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贞观十三年又讲:“国家立太子者,拟以为君。人之修短,不在老幼。设无太子,则母弟次立。”

  因为李泰爱好文学,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开设文学馆。当年嫡次子李世民有平定天下的大功,与嫡长子太子李建成争夺大位,便是开设文学馆招揽人才,作为顾问决策机构,如今嫡长子李承乾患足疾又屡屡失德,李世民让嫡次子李泰开馆引士,用意不言而喻。

  李承乾怀恨在心,召揽了左卫副率(禁卫军十二卫之一左卫的副统领)封师进、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和一百多壮士,在贞观十六年(642)刺杀李泰未遂,就又和叔父汉王李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等人勾结,割臂盟誓喝血酒,由掌管宿卫的李安俨侦伺唐太宗动静,阴谋引兵入宫篡位。

  李世民赐给李泰的大唐芙蓉园复原图

  历朝帝王最要留心之事,莫过于储君。

  太子,既是帝王最重要的亲人、法定的接班人,又是最危险的敌人、第一可能的篡位者。自古便有楚成王被太子商臣逼杀,连哀求吃了熊掌再死都不允许(公元前626年);胡服骑射、英雄一世的赵主父(即太上皇)被儿子赵何围困,活活饿死在沙丘宫(前295年)……数不胜数的事例。广为人知的雍正弑父(康熙)篡位疑案,虽不一定是史实,却充分体现了二者的‘特异’关系。

  太子,因此也就成了天下第二尊贵和第一危险的的职位。像康熙晚年一群儿子觊觎太子宝座,大阿哥允褆刚表露出想当太子,就被圈禁至死;九阿哥允襈被百官公举为储君,让皇上老爹感到威胁,竟宣布断绝父子之情……最近的还有刘少奇、林彪、以及北韩不计其数被处决的‘二把手’。

  因此皇父最要严加监控的就是皇太子。

  李世民自少善于用谍精于用谍,是他多次战胜强敌的重要保障,尤其是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夏天(626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密谋除掉秦王李世民。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李渊的窦皇后所生的嫡子。嫡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有平定天下的大功,只能俯首在李建成之下做个‘一字并肩王’称臣,自然不甘心。武德九年时李世民的兵权已经被削除,而李建成在京师有绝对的政治优势和雄厚的军事力量,扬言把李世民“留在京师制之,一匹夫耳“。

  玄武门之变

  潜伏在李建成身边的太子率更丞(太子府政务的主官)王晊立即密告李世民。在力量处于极其劣势的情况下,李世民又靠数年前就将太子建成的部下、玄武门守将常何、敬君弘、吕世衡等发展为‘潜伏者’,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十人埋伏在玄武门,一击成功,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迫使李渊让位而登上皇帝大位。

  李世民如此善于用谍精于用谍,而且如此深谋远虑,自然不会对储君的事掉以轻心,对李承乾和各个皇子周边的人事,无不精心安排。李世民对李承乾游玩废学、拒不纳谏、好突厥习俗、屡有叛逆举止等等,都即时获知,并萌生了易储之意。在封地的各个皇子的言行,也随时有明、暗渠道向李世民报告。齐王李祐就是因为官属不断打“小报告”、不断受到李世民的谴责而反叛。

  那么,在李承乾和李泰身边的潜伏者或伪装者是什么人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