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皇帝的称呼: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

  谥号源于周朝,是君王死后,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言行,给予他的特殊称号。这在先秦时代很常见,如秦穆公、齐桓公等。秦朝取消了谥号,汉代又重新恢复。谥号不是乱起的,它有一定规则。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为美谥;怀、悼、哀、闵、思、殇等为平谥,有点同情的意味;厉、灵、炀等为恶谥,含有否定的意思。所以不同的皇帝会有同样的谥号,如汉惠帝、晋惠帝等。

  谥号是皇帝死后的“盖棺定论”,他的功绩再小,品德再差,他的子孙一般也不会对他进行贬低,以至于唐代以后,歌功颂德的谥号越来越长。李世民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显然,这么繁复加长的谥号,叫起来肯定困难多了。所以到了唐代,人们开始用庙号称皇帝。

  庙号

  庙号也是皇帝死后才有的,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商代的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等等。“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庙号也是非常严格的,完全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进行命名的。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方略者才能称宗。如唐代开国君主李渊为唐高祖,继嗣李世民为唐太宗;宋代开国君主赵匡胤为宋太祖,嗣君赵光义为宋太宗。我国的唐宋元时期都是用庙号称呼帝王的。一些电视剧里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就称他为唐太宗,真是贻笑大方。

  年号

  明清时期,都是用年号称呼帝王了。年号也起源于汉代,是皇帝用于纪年的名号。新的皇帝继位,都要立一个新年号,以示改朝换代。明清时期的年号比较单一,往往一个皇帝就一个年号,所以用年号称皇帝既明了又简洁还不失敬重。如嘉靖皇帝就是朱厚熜,崇祯皇帝就是朱由检,康熙皇帝就是玄烨,宣统皇帝就是溥仪等。这些称呼既不会让人产生混淆更不会让人产生误解,还把皇帝及其年号一下子都记牢了,很容易为大家所接受。而以前的皇帝很多都是一个人有好几个年号,如汉宣帝和汉成帝都是7个年号,汉武帝是11个年号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