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中国剑客能打赢一个欧洲武士(一)?丨历史八卦咨询处

  东方人对西方剑术的“傲慢与偏见”由来已久。战败民族的自我麻醉与自我安慰,各种“扬我国威”的民族主义式的功夫电影(年轻人,那些只是电影),当然还有好莱坞电影这样的“猪队友”······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你我对欧洲武士的认知:蠢笨的大块头、嗜血的莽夫···但实际的情形,这个问题大概可以敲醒你——几个中国剑客能打赢一个欧洲武士?

  这是我知的一篇特约稿,内附精彩实战视频。

接下来你将看到:

  东方人对西方剑术有多少偏见?

  黑暗时代:个人武艺的复兴

  I.33:第一部系统的剑术著作

  幻想狂刘先生 / 文

东方人对西方剑术有多少偏见?

-+-

  长期以来,欧洲武士及其技艺都在东方人心目中留下了不值一提的蠢笨形象,东方人一厢情愿的把欧洲武士想象成一群人高马大的莽夫,摔倒就不能自己爬起来的铁罐头,要靠滑轮和绞索驱动的吊车才能骑在马背上的野蛮笨蛋,并形成了一系列诸如此类的趣味谣言。

  

  骑士上马靠吊车的谣言实际上来自于一部40年代的电影《Henry V》中的愚蠢镜头,实际上14-16世纪的欧洲板甲相当灵活轻便,本文作者就能够身穿全套15世纪的骑士铠甲跑出100米15秒的成绩。

  这种东方式偏见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跟英国人交战一年了,依然固执的认为——

  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这种偏见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学原因,用丑化对手形象(西方人愚蠢、笨拙),来抬高自身形象(东方人聪明、灵巧),从而在战争的失败中挽回一点点自尊心,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类似的做法我们在现代电影里也常常看到,西方人通常被描述成行动缓慢的反派大力士,靠蛮力横行一时,最终败在灵巧的东方拳师脚下,个中奥妙,各位看官可以自己揣摩。

  其实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中肉搏专精的特种部队“虎衣藤牌兵“面对英军训练有素的刺刀突击,在白刃战中也是一败涂地。

  当然了,二十世纪60-80年代好莱坞电影拙劣的武术指导也对这种成见的形成功不可没。

  我们常常看到那个时代拍摄的中世纪电影中,两个满身肌肉的糙汉像打棒球一样挥舞着一根一磅重的铝片(好莱坞电影中的道具剑通常是铝的)笨拙而凶狠的互相殴打,这种镜头当然毫无美感可言,也加深了东方观众长期以来对西方人的偏见。

  实际上,经过优秀的武术指导,欧洲剑术同样能够展现出华丽的技巧和炫目的视觉效果↓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剑术体系在19世纪的全面衰落和失传,随着近年来欧洲武术复兴运动(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的蓬勃兴起,一大批欧洲武艺,特别是冷兵器格斗技术根据古代流传的剑术手册和图谱被重构,使我们得以一扫多年来的误解和偏见,一窥古代西欧武艺宝库的

  全貌。

欧洲武术复兴运动(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

黑暗时代:个人武艺的复兴

-+-

  随着罗马帝国不可避免的衰败和灭亡,西欧进入了黑暗时代,古希腊、马其顿和罗马的军事遗产和军事科技大部分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而遗失或者散落了。

  在罗马帝国时代士兵最普遍装备的锁子甲,在黑暗时代的早期也变成了很贵重的装备,基于古希腊的几何学、力学和弹道学成就而制造的弩炮和重力投石机等精巧的战争机械则彻底失传了(重力投石机后来又再次出现)。

  蛮族惯于使用的散兵战术和骑兵战术构成了黑暗时代早期的主要战争形态,欧洲,特别是西欧(拜占庭帝国还存在)的战争水平,相对于古典时代发生了退化,使得战场上个人武艺又重新回到了相对重要的位置。

罗马帝国那些以个人勇武和单打独斗而著名的敌人们

  这对骑士的剑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骑士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剑术训练,在长大成为另一位骑士的侍从后,继续接受他的指导和训练,继承他丰富的战争经验并且获得亲自上场磨炼的机会。

  尽管这个时代,一把剑的价格超过了5头耕牛,但还是作为一种标准配置的副武器,在骑士阶级中基本达到了人手一剑的水平。

  描述诺曼征服的贝叶挂毯(11世纪),可以看到骑士剑和锁子甲是诺曼骑士的标配,还有很多人有鸢形盾。

  这个时代的十字形长剑,或者叫武装剑、骑士剑,在战场上的表现未必比同时代东方流行的直刃长刀更出色,因为双刃武器的技术相较于单刃武器要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够掌握,他狭长三角形的剑身更利于穿刺而不是劈砍,劈砍是人类的一种天生就会的本能动作,而穿刺则需要大量刻苦的练习。

  中世纪的恶趣味系列古画《骑士大战蜗牛》中,骑士挥舞的一把典型的武装剑。

  尽管如此,这个时代的西欧骑士在短兵肉搏中还是不逊于任何东方战士,公元732年,“铁锤宰相”查理马特指挥的法兰克军队在普瓦提埃彻底击溃了越过比利牛斯山侵入西欧的阿拉伯军队,在战役最后的夜袭引发的混乱肉搏中,训练和装备都比对手好的多的西欧骑士彻底压倒了宗教狂热的阿拉伯军队并杀死了对方的主帅,最终取得胜利。

  这是穆斯林军队最深入欧洲腹地的一次, 900年之后奥斯曼军队才摸到了维也纳的边儿。

  普外提埃战役中,法兰克帝国的骑士彻底压倒并屠杀了阿拉伯侵略军,使他们再也不敢越过比利牛斯山。

  值得一提的是,普瓦提埃战役之后19年,唐帝国的军队在高仙芝的率领下与入侵的阿拉伯军队在怛罗斯(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塔拉斯)进行了一场规模非常相似的战役,但结果却

  令人唏嘘。

I.33:第一部系统的剑术著作

-+-

  在中世纪早期,骑士武艺的传承主要靠自小的严格训练,老一代的骑士亲身传授,以及自身积累战场搏杀的经验,这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精英战士并无什么不同。

  但古希腊的哲学传统的逐渐回归,促使西欧的骑士们,把他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与各种不同敌人(马扎尔人、伊比利亚半岛来的摩尔人、突厥游牧骑兵、东方的拜占庭铁甲圣骑兵同行、瓦兰吉武士、蒙古人等等)厮杀积累下来的格斗经验,形而上学到理论的层次,形成体系并辅以一目了然的图谱。

  这就形成了欧洲最早的一部剑术著作,因为原著的一部分已经遗失,因此研究者也不能确定这部残本的名称,于是史学家给他赋予了一个编号I.33

欧洲最早的剑术著作I33(残本)

  I.33号剑谱记录了公元1270-1320年间一系列刀剑格斗技术。尽管这些技术明显地偏向单打独斗,但是剑谱中记录的这些实用、凶狠、凌厉的招式,显示出这些技术明显是脱胎于战场的。

  剑谱中,对对方头部佯攻而使对手疏于对腿部的防御,一击致残后,再从上方给予头部致命一击的招式比比皆是。

  佯攻头部伺机重创对手腿部的阴狠招式比比皆是(来自I.33)

  在对1361年维斯比战役战场的挖掘中,考古学家发现I.33中的记载所言非虚。

  在挖掘出的1000多具战死者遗骸中,超过一半的人头部有致命伤,超过70%的死者下肢受过重创,腿部受伤的死者,通常在头颈部左侧和左肩也有致命伤,说明死者先是下盘受创,倒地后头部又遭到对手自右上向左下的劈砍而死。这与I.33中记载的打斗技术是高度吻合的。

维斯比战场的乱葬坑,死者中大部分下肢受创者头部也有致命伤。

  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也会把这些凶狠的技术用于司法决斗、街头巷尾的琐事纠纷,以及任何“一言不合”的场合。格斗技术的高低对当时的人们,特别是贵族非常重要。因为那个时代的西欧,没有任何个人矛盾是不能通过一场一对一的单挑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场。

  理论上,你的杀人技术越高,在纠纷中也就越有理。我们可以看到以中世纪为背景的美剧《冰与火之歌》中,瑟曦兰尼斯特敢于在君临城中花样作死,也是因为她有生化魔山这种家伙作为代理骑士,几乎不可能输掉比武审判。

  一场司法决斗,因为两位骑士从头到脚都被热处理过的优质钢板保护着,因此刺穿对方头盔的视窗、腋窝、腹股沟乃至菊花等保护薄弱的位置,就成了一门专业的技术。

  更多内容请见本日图文其它条

  原标题:《至高之术:西欧剑术的起源、兴盛、衰亡与复兴》

  本文的完成鸣谢视频提供者——普罗米修斯汉化组的云南白药君

作者简介

-+-

  幻想狂刘先生,男,年龄不详,宇宙真理学专业硕士,粗通英、德双语,德国Liechtenauer剑术WildeSchulen流派练习者,虎贲骑士团成员,国内某美式橄榄球队防守截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大国·小民·蝼蚁之心》,杂文《反智主义的背影(上下)》《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简明嗑药史》等。

  END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精彩视频/文章

  皇上买了个表头颅崇拜风筝带人上天废除春节

  · 视知 ·

  知识看得见

  同时,我们还在招聘高级编辑、新媒体运营、高级内容营销经理

  请砸简历到job@ishizh.com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