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保卫了北京城。避免了靖康之耻再次重演

  提起于谦,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

  

  相声演员于谦,跟郭德纲搭档的那个。

  百度搜索也是给了我们同样的答案相声演员于谦是排在明朝的于谦前面的

  

  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并不是这个于谦,而是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是明朝钱塘人,这就是现在的杭州,于谦小时候天资聪颖,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凡的志向。他的桌前挂的,文天祥的画像,挂了很多你,这为他以后誓死不妥协的细节埋下了伏笔。

  以前祖上也当过大官,所以于谦的资智也非常的高,毫无疑问,他中了进士。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朱高煦叛乱,朱瞻基是带着于谦出征的,这对于于谦对于军事的学习很有帮助的,后来朱高煦失败以后,朱瞻基派于谦去骂一骂朱高煦,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明宣宗大悦,当即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

  于谦在地方上更是一个清官,他关注民生,也注重刑事诉讼,平反了很多的冤案,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积累了很多的施政经验,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

  可以说朱瞻基为自己的儿子留了一个人才,但是朱祁镇却没能好好的利用。

  在三杨去世以后,太监王振开始弄权,由于于谦两袖清风,不肯贿赂王振,让王振很恼火,便罗织罪名把于谦下了大狱,并且要处死他,百姓听说了以后,一时间群民共愤,联名上书。王振便编了个理由给自己下台,称从前也有个名叫于谦的人和他有恩怨,说是把那个“于谦”和被关起来的于谦搞错了,才把于谦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后囚山西。

  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于谦在当地又做了很多好事。

  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就在于谦回京的第二年,王振怂恿朱祁镇亲征瓦剌,于谦极力劝阻,当明英宗不听,最后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北俘,京师告急。

  在这关键时刻,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侍讲徐珵(即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于谦力主抗战,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的支持。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于谦的当面呵斥,让徐珵很没有面子。

  于谦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成功的抵挡了也先的进攻,每次也先进攻北京城都没有得逞,于是挟持明英宗退兵。

  虽然于谦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徐珵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比较容易得到提升进用,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明代宗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但因为害怕于谦不敢放肆,也不喜欢于谦。为于谦的死埋下了隐患。

  而瓦剌看明英宗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于是提出和谈,承诺送回明英宗,但这个时候的皇帝,景泰帝不愿意了,因为明英宗回来他就没地方了,是于谦劝说了景泰帝,说皇位已定,明英宗还是要接回来的,于是景泰帝答应接回了明英宗,但回京后就被囚禁,这一囚禁就是七年。

  不久,景泰帝病重,这个时候的徐有贞和石亨联合,重新拥立明英宗复位,这就是夺门之变,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

  对于处死于谦,明英宗是不同意的,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才下定决心处死于谦,1457年2月16日(距今560年)(明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将于谦杀害。而在抄家的时候发现于谦家里家徒四壁。

  

  明朝失去了一位忠臣,一位有能力的大臣,以致于在瓦剌进攻明朝的时候,明英宗都后悔杀了于谦。

  于谦之所以能够力主抗战,一个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资历和经验,在就是有景泰帝的支持,景泰帝对于谦言听计从,如果不是于谦求情,明英宗都回不来,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靖康之耻没有重演,保护了中华文化,无疑是民族英雄。

  但是就是这样的民族英雄,在百度搜索的时候竟然排在演员的后面(鲁速并没有看不起演员的意思),这让人很不理解,再就是位于杭州的于谦祠非常的冷清,似乎并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位曾经保卫了中华文化的民族英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