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年,董卓再一次被起用,去平定他一直熟悉的羌人叛乱。南北朝时期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这样写道:”卓数讨羌、胡,前后百馀战。”可见董卓是在平叛羌人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起来的起来的。
不过反过来看,东汉的羌人叛乱一直是很让东汉朝廷头疼的事。黄巾起义前前后后只有一年的时间,平复之后也没有太多的反复,东汉与羌人战争之前就打了一百多年,从公元57年一直打到了东汉末年。董卓一开始进入羽林成为羽林郎的领导张奂在汉桓帝时期作为主将之一大破羌人,基本上平定了羌人之乱。
图1、东汉年间与羌人之间的战争
可叛乱虽然基本平定,但余波一直都在。裴松之说的董卓和羌人的百余场战斗,就是这样的余波。而皇甫嵩、董卓这一次讨伐的羌人叛乱,比董卓之前平复的羌人叛乱要大的多,但无论如是董卓又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战场上了。
在介绍这次叛乱过程之前,先说两个和这次叛乱有关的人名——马腾、韩遂。熟悉三国演义的人,这两个人一定很熟悉,特别是马腾,蜀汉五虎上将马超的父亲。
这次叛乱就从韩遂说起。韩遂,原名韩约,凉州金城郡(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在羌人叛乱之前是凉州从事掾。从事掾这样的官职和董卓一开始做的兵马掾一样,都是州牧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官员。公元184年,北地先零羌和袍罕河关群盗反叛,拥立湟中(今青海西宁市下辖县)归附的胡人反叛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汉护羌校尉泠征、金城太守陈懿。同时,将韩遂和另一个从事边允劫持为人质,胁迫他俩入伙,让他俩专门来处理叛军的军政,最后还拥立边允为首领。就这样韩遂成了叛乱羌人的领导者之一,自此以后韩约改名韩遂,边允改名为边章。
图2、韩遂
而引起汉朝廷重视,派出皇甫嵩、董卓大军讨伐是因为,在185年,韩遂、李文侯等率领几万骑兵,以讨伐宦官的名义,直接打到了长安的郊区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逼近皇家陵园。张角的黄巾起义声势虽然浩大,但一直都是被追着打。可羌人叛乱,不仅仅是持续的时间长,对东汉朝廷造成的威胁也是黄巾起义比不上的。
图3、位于西安东郊的汉文帝霸陵
灭黄巾军的名将皇甫嵩以左车骑将军的名义,带着复职的中郎将董卓,和韩遂率领的羌人叛军打了一段时间却没有成效,直接导致皇甫嵩被召回,收了左车骑将军印绶,而且削户六千。这一次董卓却没受太大的处罚,只是换了一个领导原来是司空的张温,张温的副手为袁滂,封董卓为破虏将军。张温带着董卓等,并集结各郡的兵马加起来有十多万,为了保护皇家陵园,驻扎到美阳。韩遂等带领的羌人叛军也进军到美阳。两边打仗,失利的一方却总是东汉军队。
图4、车骑将军印玺
在接下来戏剧性转折之前,在回头看一下羌人叛乱对东汉王朝的威胁,已经到了威胁皇家陵园,让东汉朝廷集结十万大军还处于守势的地步。不到一年就被剿灭的黄巾起义,和羌人叛乱比起来,真的不值一提。但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我们的课本中,却很少提到羌乱,而对黄金起义大书特书。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对历史的关注,我们常常看到的只是局部,那怕是一直的传统,也是如此。所以历史要常常返回头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知道我们真实的过去,明白我们真实的历史渊源。
关于董卓这一期就介绍到这里,欢迎您持续关注,和【历史深处】一起去解读史书上真实的三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