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石窟 | 云冈石窟影像记忆(第11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云冈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云冈石窟现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499年),本姓“拓跋”,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后改姓“元”,在位28年。关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不一,有说造成北魏覆亡、有说带来隋唐盛世、有说不可归功或归过于孝文帝本身。去世后,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昙曜是北魏佛教高僧。早年出家,在凉州修习。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出巡,遇到昙曜,皇帝的马咬住昙曜衣袖不放。当时是北魏太武帝灭佛之后。拓跋濬很礼重他,下令于平城(今大同市)西的武州山上开凿云冈石窟。昙曜主持开凿的五个大型石窟被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昙曜本人是石窟寺的创始者。译有《大吉义神咒经》二卷。

  云冈石窟 第11窟

  云冈第11窟,亦名“四面佛洞”、“接引佛洞”,为“五华洞”之一,位于云冈石窟中部,属塔庙窟;一门一窗,平顶,进深10.2米,东西11.2米,高13米。窟内方塔居中,地面起伏不平,中心塔柱以北地面未取岩石部分,高出塔柱以南地平面近0.8米,窟内地面最低点,高出毗邻的第lo窟地平面近1米之多,拱门仅高3米,均系地面降层工序未完所致。正如众多著述所云,第11窟主体工程未俟完工即告停工。

  第11窟是云冈有纪年造像最多的一个洞窟。东壁太和七年(483)题记,是云冈保存至今文字最多、时间最早的造像题记,也是云冈早期窟与中期窟前段分期的重要依据;窟外壁第11~14窟太和十三年(489)题铭龛,是云冈中期分为前后两期的标尺;明窗东壁太和十九年(495)题铭龛,是云冈中期与晚期分期的依据。因此,研究第11窟营造历史对于整个云冈石窟的分期断代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第11窟停工原因

  1.沙门统昙曜地位丧失说

  第11窟东壁的太和七年(483)铭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造像龛。在国家级石窟寺的壁面上出现由民间的邑义所开凿的佛龛,这说明这个时候的武州山石窟由“国家级石窟寺”变成“向民间开放的大众性的石窟寺”,而且这个变化的出现或许是因为沙门统昙曜的下台。第11窟的壁面上追刻邑义佛龛,意味着太和七年(483),教团对第11窟的统治和管理已经松缓。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在第11窟由教团组织的工程已停工,而中心柱和壁面还没有完工。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的在家信徒和僧尼等人不断地侵入,在空白的壁面上分别开了小龛。这样解释是最合理的。那么,工程停工的原因是什么?第11窟停工与沙门统昙曜有关。昙曜在460年当沙门统以后,任职于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三代,作为北魏佛教界的最高领袖,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力。《高僧传》、《续高僧传》和《魏书·释老志》等都详细记载了有关昙曜的业绩。

  2.宫闱之变说(也许是第11窟停工的主要原因)

  皇兴以来,以献文帝为代表的帝党和以文明太后为代表的后党,为争夺北魏最高统治权发生了宫闱之变。这一事件,已有诸多著述予以关注,而对其于地处政治大震荡中心的云冈石窟的影响,却鲜有论及...... 第11窟的缔造者正是因为卷入这场政治事件而受牵连并终致凿窟工程停止的。

  3.献文革兴造石窟寺说

  ......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

  传承历史文化

  维系民族精神 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明富

  名誉会长:于善浦(原清东陵副主任)

  学术顾问:王志杰(汉茂陵博物馆馆长)

  主 编李明富运营总监:郑慧艳

  编辑小组:杨明、郑慧艳、王平、曹红卫、邓震、李明彬、温志东、余国祥、郭浩军、林赵成、郭欣、秦飞、邹梦远、秦新爽、刘军、李黎、刘晶、刘雷、刘德旺、王泽龙、张海猛、吴穹(加拿大)、张南金、王辉、张国通、曹荣淼

  合作投稿762631@gmail.com

  QQ群号1050546

  微信订阅号:diwanglingmu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