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说光荣传统不能中断,苏联人便实现了这一奇迹

  前段时间看到俄罗斯对列宁遗体进行维护的新闻,从中可以感受到在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心目中,列宁确实是一位伟人。而同样在苏联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斯大林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他的遗体也曾被短暂地陈列在纪念馆里,后来却只能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一块空地上简陋地安葬。其实直到今天,对斯大林的一生仍然很难用简单的话语概括,不过毫无疑问,苏联能够撑过1941年那个严冬,与斯大林本人的坚决不可分离。

  

  其实在1941年前后,苏联人自认为是做好了战争准备的。苏军原本将入侵德国的“大雷雨”计划执行日期定在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前10天,然而却因为政治原因,这一入侵计划不了了之。同样,斯大林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太过迷信,他认为这一纸条约能够给苏联带来足够的战略缓冲期。因此,苏德战争一开始,局势就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1941年10月初,德军的装甲军团已经抵达苏联首都莫斯科远郊,10日,德军突破莫扎伊斯克防线,局势对苏联来说已经相当不乐观了。

  苏军引以为豪的、动辄百余万的方面军在初期的战争中损耗殆尽,此时守卫莫斯科的只有数十个非满编的常规步兵师,而这些部队中很多都是预备役,战斗经验有限,士气又非常低落。反观德军一路所向披靡,希特勒也认为即将到来的莫斯科战役是志在必得。他宣称要在苏联“十月革命节”当天,让德军在红场上举办阅兵。为此,他还专门命令工厂生产了阅兵用的军官礼服,可谓是非常嚣张。

  

  然而德军毕竟是数量庞大,补给线又长,不得不在莫斯科城下放缓节奏以做休整。趁着这个间隙,莫斯科的平民开始不断逃离,政府机构也在分散转移。按照安排,斯大林应该在1941年10月19日撤离到“第二首都”萨马拉,不过在登上专列前,斯大林沉思了很久,最后命令司机将他带回克里姆林宫。其实斯大林是参考了朱可夫的意见,认为留守莫斯科可以极大鼓舞苏联人民抵抗外敌的决心。随后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讲话,向人民保证自己会留守莫斯科。

  1941年10月28日,斯大林在中央会议上突然讨论有关革命节阅兵的事宜。此言一出,与会者大都不知所措,因为在那种局势下,搞阅兵简直和疯子没什么区别。然而苏联高层却没有人敢触犯斯大林的权威,他本人心意已决,认为代表苏联光荣历史的传统不应间断。为此,军队被告知要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十月革命节”当天保证首都的安全。

  

  为了防止德军在阅兵当天搞偷袭,阅兵特意在11月7日当天提前了两个小时开始。在阅兵式上,斯大林发表讲话,骄傲地宣称“全世界都将我们视为解放者,苏联人民承载着伟大的使命”。实际上我们如今看到的记录那个时刻的录像是后来在克里姆林宫内补拍的,因为当时时间仓促摄像师没有到位。不过这段录像也有破绽,即补拍地点位于室内,温度不够冷,因此斯大林讲话时没有出现哈气。

  当时莫斯科的外国使节和记者等都提前撤离了,也没有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受邀前来,但苏联的核心领导们还是坚持列席了。另外,阅兵式上所有的士兵都是荷枪实弹的,坦克也是做好作战准备的。这一是为了防止德军突然进犯,二是确保在参加完阅兵后,可以直接开赴前线继续保卫首都和领袖。当时有几辆T-34坦克在刚刚经过主席台后就掉头离开了,因为这些坦克接到所属部队的通知,需要立刻开赴前线,与德军战斗。

  

  虽然阅兵仪式搞得非常仓促,但这也成功地骗过了德国人。当希特勒从广播里听到有关苏联阅兵的新闻时勃然大怒,先是训斥部下没能及时发现并汇报,又立马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元帅派部队进行进攻。当时莫斯科一带是漫天大雪,德军飞行员在严酷的环境中高难度起飞。不过他们最终没能进入莫斯科城半步,因为城外有苏联密集的防空火力网,还有随时待命的苏军战斗机,他们的使命便是直接与进犯的德军飞机冲撞,阻止敌人的前进。

  这次阅兵总共就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总体也比较仓促,甚至是漏洞百出。不过,这场阅兵却是具有非凡意义的。苏联军民备受鼓舞,坚定了抵抗敌军进犯的决心。同时,苏军也很快完成了集结和部署,拥有了与德军一战的实力。当然,这次恐怕是人类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阅兵,很大程度上是拜斯大林所赐,正是他的刚毅,带领着苏联人民战胜了敌人,挺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