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补史:从鸡鸣狗盗之徒说到孟尝君养士

  在央视热播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孟尝君的门下投来了两个人,一个会鸡鸣,一个懂狗盗,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后,被孟尝君收归门下。随后,让他们参与了后续的宴会,借管家之口顺便给大家宣扬了一下孟尝君善待门客的一些故事,让听到故事的人们敬佩不已。

  听完老孟故事的人,第一感觉可能会是,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江湖大佬形象吗!看到这个故事情景的人,大多都会在心中感叹,怎么没有碰上好时代,怎么没有碰到这么好的主子、老板呢?

  在战国历史中,作为四大公子之首的齐国孟尝君,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喜欢招纳门客,号称门客三千。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这三千多人中,并不都是清一色的一类人。从高官勋贵到贩夫走卒,各色各样人物均有,如在当时能够搅动天下的厉害人物苏代、冯谖、公孙弘等类的奇人,在危难之际能够救得了孟尝君性命的这些身怀“鸡鸣狗盗”绝技的高人,当然,肯定也免不了会有一些没有真才实学“滥竽充数”般混吃混喝的凡人,可谓是三教九流,让人感觉有点像水泊梁山中的一百零八将,像江湖中的一个帮会组织。

  关于孟尝君所养门客的类别,在历史记载中,还是能找到一些说法的。

  鸡鸣狗盗类门客。史载,秦昭襄王派人邀请他入秦后,授予了他丞相的职位。因为受到秦国老丞相樗里疾等人的妒嫉,于是各种流言蜚语就来了,说他“数典忘祖”,秦国国内喊杀声一片。结果是,孟尝君被软禁了起来。很敬重孟尝君的昭襄王弟弟泾阳君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贿赂昭襄王的妃子燕姬,希望通过吹枕边风的方式获得释放。他的门客给燕姬送了一块玉壁,燕姬不喜欢玉璧,却开口要那件已经献给了昭襄王的那个狐白裘,这可难住了孟尝君。这时,他门客中有一个最擅长偷盗的人站了出来,装扮成狗的模样,乘着夜色从狗洞爬进了秦王宫,学狗叫骗过守卫,盗出了狐白裘。这个燕姬也信守承诺,孟尝君被释放。为了安全,他和门客们连夜出走,在半夜时就逃到了函谷关。秦国规定函谷关“日落闭关,鸡鸣开关”。又不是周扒皮,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人群中一位擅长口技的门客,学起了鸡叫,一叫百应,函谷关的鸡都叫了起来,让孟尝君安全的逃出了秦国。

  治国理政类门客。《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为从》中记载了他的门客公孙弘在出使秦国探虚实时,曾用威胁的语气,对秦昭襄王讲了孟尝君所养士的情况,大意是:孟尝君所得的人才,都具有卓越的人格。不愿臣事天子,不愿结交诸侯,得志时不会羞愧人主,不得志时不肯屈居人下,像这样的人才有三位;治理天下可当管仲、商鞅的老师,陈说的义理立刻实践,能够使得其主称霸称王,像这样的人才有五位;出使于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被威严的君主羞辱了,马上就抹脖子,必将鲜血溅染君主的衣服,像我这般的人才有十位。

  给他戴绿帽类门客。《战国策·齐策·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中讲,孟尝君有一个门客竟然和他的侍妾偷情,很多人都向他揭发,建议处死那个门客。孟尝君并没有对那个门客进行处罚,而是说了这句经典的话:看见美女而克制不住,这是一时的冲动,他会难过的。一年后,他让那个门客去侍奉卫君。不久,齐、卫两国邦交恶化,卫君想联合其他诸侯攻打齐国。那位门客对卫君说;“孟尝君根本不知道我无能,硬是把我推荐给君王,我听说齐卫的上代君王曾杀马宰牛订有盟约说:‘后代不许彼此攻伐,如有违约,就让他的命运像这被宰杀的马牛。’君王如果能听从我的话,那就没有问题,否则,我本无能,我就要用自己脖子的血溅污足下的衣襟。”思考再三的卫君,没有伐齐。齐国人称赞孟尝君,因没有杀这个门客,将灾祸转化成了功绩。

  子贡曾向老师孔子问过什么是士?孔子回答说,士要有官吏身分,同时在道德上能用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才能上要能完成国君所交给的任务。现代历史学家也多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是周代宗法制度的产物。春秋之前专指贵族阶层。到了战国,慢慢的变成了卿大夫家臣的代称,他们是联结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之间的桥梁地带,是集知识、道德、勇力于一身的代名词。在这些条件中,道德依然是重要的参考。

  鸡鸣狗盗之技,不要说在古代难登大雅之堂,即便在今天,也依然为人所不齿,也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自然也得不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尊重。具有鸡鸣狗盗之技的人,也多被人们认为在道德上是存在有严重瑕疵的人,经常会被排除在士的范围之外,这也是后世很多名人,认为他所养非士,并多有批评之意的原因所在。对于这些鸡鸣狗盗之徒,史书是不耻于为他们作传作记的,没有留下姓名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水浒传》中的时迁,虽被后世尊为鸡鸣狗盗之徒的鼻祖,但是从小说中的记载来看,不管他战功多少,即便是在梁山,其他强盗们也看不起他,他的地位也仅比盗马贼段景住高了一级,英雄排名第107位。

  一个脱险小故事,因为孟尝君而闻名,继而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故事,更因为后世一些名人们的批评之词,竟让它演化成了一个贬义词,现在的意思也多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跟旁门左道、邪门歪道、鼠窃狗盗这些贬义词近义,这确实是对小人物的一种傲慢与偏见。

  不过,让人感到庆幸的是,对于鸡鸣狗盗之徒,历史中也还是有一些褒奖之词的,如:唐代诗人胡曾有诗:“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函谷关现在好像还有这个说法:“狗盗秦宫遇难成祥,鸡鸣函谷逢凶化吉。”

  乱世重才干,治世重道德;大本事济世,小伎俩救命。技有良莠,人有高低;小贼窃物,大贼窃国。窃物者人皆耻之,而窃国者人皆羡之。在这种情况下,蟊贼和圣人又会有多少差别?都是偷,差别啥会那么大呢?

  由此可见,只要能走到一定的位子,只要掌握了话语权,甚至于掌握了生杀大权,鸡鸣狗盗之徒们也能将身份洗白,也会成为被世人所称赞的士!这个道理确实令人难以理解,不过,这却是事实!

作者:木林;个人微信公众号:木林随笔【mulinsuibi】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