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不死,天理难容

  杀人无数的白起必须得死,这是他唯一的救赎。

  从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57年,史籍中记载了白起的军人简历,整整37年——一段不短却也不算太长的时光——嬴政在王位上实现了从秦王到始皇帝的升级。白起则在沙场上演了一个战神的传奇。1100年后,唐朝的曹松用一句经典的诗句来为他的人生注解:一将功成万骨枯。

  是的。所谓白起,就是踏着累累白骨,一步一步起来的。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里替白起的战功及升迁做了较为明晰的记载:

  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为左庶长(秦国军功第十级),攻打韩国的新城。

  其明年(公元前293年),白起为左更(秦国军功第十二级),攻打韩、魏两国。并于伊阙击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此役夺下五城。白起升为国尉(秦国军政官职,低于军功第十六级的大良造)。渡过黄河夺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明年(公元前292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夺取大小城邑六十一座。

  明年(公元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攻下垣城。

  后五年(公元前286年),白起攻赵,拿下光狼城。

  后七年(公元前280年),白起攻楚,拿下鄢、邓等五座城邑。

  其明年(公元前279年),白起再攻楚,拿下楚国的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烧了楚国先王的墓地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南),一直向东打到竟陵。楚王只好东逃,迁都至陈。秦国便将郢设为南郡。白起升为武安君。他趁势攻取楚地,平定了巫、黔中两个郡。

  昭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白起攻魏,取华阳,魏将芒卯逃跑,俘获韩、赵、魏三国将军若干,斩首十三万。当时,白起战败赵将贾偃,将二万赵军俘虏直接沉入黄河。

  昭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5年),白起攻韩国的陉城,一连拿下五座城邑,斩首五万。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在长平僵持了三年的秦军和赵军同时换将,秦军换上了“老炮儿”白起,赵军却换上了实习司令赵括。结果可想而知。在这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围歼战中,秦军前后杀死赵军四十五万人。赵国的精壮男子几乎被白起杀光。

  长平之战是白起战争生涯的巅峰,同时也是他杀人纪录的终结。

  根据上述不完全纪录,我们简单相加,白起在34年间有据可查的杀敌数量为八十七万人。照这样估计,白起整个军事生涯里,杀人绝对超过一百万。

  当然,我们都知道,秦国的军功爵位制规定,在战场上斩杀敌人“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即可获得一级爵位。斩首越多,爵位越高。所以一定有虚报冒领的情形。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肯定,白起通过战争斩杀的敌人首级肯定有六位数!

  这是战神?还是恶魔?

  如果不是秦国的相国应侯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暂停攻赵,同意韩、赵两国割地,白起或许真的要在战争狂魔的路上一条道跑到黑了。而促成范雎进言的,则是韩、赵两国派出的使臣苏代。与其说这是范雎嫉妒白起,不如说是白起的杀戮犯了天怒,老天都要出面叫他收手了。

  此后,秦国再度发兵攻赵,白起却生病了。代替他的司令官王陵不如他,部队推进缓慢。二次增兵后,却折了五校士兵(大约有四五千士兵)。

  此时白起病愈,昭襄王准备换他上阵。白起的态度却与先前判若两人:“不可(发兵攻赵)。”昭襄王亲自下委任状,白起就是不接。叫相国范雎去请他,白起还是不答应。后来干脆继续称病。

  没有你白起,地球照样转。昭襄王将当初长平之战的首任司令官王龁调往前线。可惜就是拿不下赵国的邯郸,又碰上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面对赵、魏联军,“秦军多失亡”。

  在家养病的白起又说了一句话:“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既是事后诸葛亮的风凉话,又充满浓浓的拿糖作醋的酸劲儿。

  昭襄王听到此话,很生气,强令白起去前线报到。白起继续递上医生开的一堆病历:不好意思,遵医嘱,臣还得休养半年。应侯范雎再次过府请他,白起躺床上说,起不来了。

  大王两次敬酒你不吃,那就等罚酒了。

  于是,白起通过34年征战一刀一枪拼来的武安君爵位被一撸到底,成了大头兵,并被赶出咸阳。白起因为病重,没能马上启程,又在都城住了三个月。

  此时,六国联军反攻秦军,前方吃紧的战报不断传来。气急败坏的昭襄王命人催促白起,即刻启程,不得逗留咸阳。白起没有办法,领着一家老小走出咸阳西门才十里,昭襄王的使者便赶到了,赐给他一柄长剑,叫他自裁。理由是:“白起接受搬家命令时,不情不愿,很不服气,多有怨言”。

  我一直觉得,长平之战后,白起像是变了个人。完全不是当初绝对服从昭襄王命令,攻必克战必取的节奏,反倒是一副反战抗命、不作不死的吊儿郎当态度。

  王命已至,再想借病推托是不可能了。白起引剑在颈:“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要落得这样的结局?

  我听出他是话里有话。他如同电影《无间道》里黑帮卧底刘健明在自白:“以前我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因为后面他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是的,长平之战结束时,赵国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却以之前秦军攻下上党,百姓不愿归秦而投赵的情形来推测,这些士兵将来可能会造反。于是哄骗活埋了四十万降卒。

  其时,被巨大胜利冲昏头脑的白起就是一头没有人性的恶狼。也许电视剧《芈月传》的编剧别出心裁地杜撰白起是狼孩儿,也是因为不耻他在长平之战中疯狂杀降的表现吧。

  当剑锋割断喉管的那一刻,白起解脱了。

  三年来迟迟未愈的,不是身上的疾病,而是心头的阴霾。三十余年间被白起斩杀的冤魂一齐来找他理论。良心的谴责,道德的拷问,还有公理的探究,搅得白起寝食难安。他突然发现,自己不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而是血债累累的刽子手。

  回放自己经历的大小七十余仗,白起试图寻找自己的原罪:一切都是为了秦国的强盛,或者说为了更大的统一中原的帝国梦想。

  从秦穆公争霸春秋,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再到如今昭襄王笑傲诸侯,奉行先军政治的大秦帝国就是一辆勇气十足的战车,载着历代国君纵横中原,攻城略地。

  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奄息、仲行、针虎,白起自己,还有后来的王翦、李信、蒙毅、蒙恬、章邯……这些百战名将,不过是秦王们手中的利剑长矛。

  想到这里,白起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孟子的那句话:“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争夺土地的战争,死尸遍布野外;争夺城池的战争,死尸充满城池。这就像是率领土地去吃人,罪行大到就算处死都不够惩罚了)。”

  “将军百战死”。战死沙场倒是军人的幸运了。如果没有死在疆场,等待他们的则是光怪陆离的炼狱惩罚:秦穆公驾崩,奄息、仲行、针虎三位将军竟然被活活做了人殉;白起和蒙恬都做了天子剑下的冤鬼;只有章邯不得已投降了项羽,最终还是如丧家之犬,在战场上被刘邦逼得自行了断。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走狗历来难得善终。不仅因为主子喜怒无常,更是走狗一路走来,自己造的孽。

  当初,昭襄王以“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封白起为武安君。武安君成了列国中安邦胜敌者的荣誉封号。白起之后,赵国的李牧、楚国的项燕都曾得到武安君的封号。

  但这实在是一个颇为暗黑的官爵。白起不幸在前,后来李牧被赵王冤杀,项燕则死于乱军。

  关于白起,后世两位明君圣主唐太宗和宋太祖有过一番迥然相异的评价。

  李世民说:“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唐太宗很爱才,他是同情白起的。他认为战争罪过应该记在秦昭襄王身上,而不应全由白起承担。

  赵匡胤说:“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飨于此?”解释一下,受飨指的是唐朝时设武成王庙,供奉了白起等十位历史上战功卓著的名将。显然,宅心仁厚的宋太祖对白起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卒一事耿耿于怀,他不能原谅白起。

  主子性格各异,而平民百姓则有着最朴素的情感表达。白起死后,秦国百姓觉得武安君冤枉,无论城乡,纷纷立祠为他祭祀。

  面对武安君祠堂内兴盛绵延的香火,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不知道白大将军在天有灵,该如何反思自己当年的赫赫武功。

  正所谓:将军尚欲立奇功,立得奇功身亦终。既悔长平坑降卒,杜邮何必怨东风。

  本公号作品均为微信原创历史公号:旁听历史(ptls_zsy)朱首彦原创,欢迎添加关注微信原创历史公号:旁听历史(ptls_zsy)。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