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同母异父,兄弟反目成仇,为何还联合战蚩尤?

  看到这样的标题你是不是觉得很不服,考拉绝对不是瞎编乱造。因为历史课本里面没有告诉我们,炎帝与黄帝还干过仗,只是说黄帝大战蚩尤。所以,考拉结合其它史书自然要八卦一下。

  盘古开天辟地

  炎黄之间的战争

  我们先来看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怎么描述炎黄“阪泉之战”的。《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在此通俗的翻译一下,大意是这样子的:在黄帝时代,神农氏族后代的影响力开始衰退,诸侯之间相互征战掠夺,残害百姓。而神农氏已经没有那个实力去征讨它们,所以黄帝操练士兵用武力,讨伐哪些不顺从不来朝贡的诸侯,所以各诸侯迫于武力,来归顺于他。在这些诸侯当中,蚩尤最为残暴,没人敢去讨伐他。而诸侯当中的炎帝也在进攻欺压其它部落,于是各路部落首领都归顺了黄帝。黄帝休养生息整顿军队,研究四季变化,种植五谷,安抚百姓,丈量四方的土地,教练熊、罴、辟邪、老虎等猛兽,于是与炎帝在阪泉一处荒野大战,经过三次大的混战,然后取得了胜利。

  炎黄联盟的阪泉之战

  炎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史记》中的诸侯,指的是部落酋长首领。其中,黄帝和炎帝同属于少典族。

  根据汉代贾谊《新书》记载:“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这里说炎帝与黄帝属于同母异父的兄弟,但是战于涿鹿之野存在争议。

  另据,《国语》记载:“少典娶有蟜氏女,而生炎帝,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少典是一个诸侯国名,也就是部族名称不是一个人名。《史记·五帝本纪》开篇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可见,炎帝与黄帝出自一个部落,那么同母异父,不是不可能。

  因为《史记》把黄帝作为中原之主,当然要把炎帝轻描淡写,不过从其它史书还是有迹可循。

  首先炎帝比黄帝要年长,这是肯定的,炎帝出生在姜水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炎帝姓姜,根据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我们可以看到,炎帝叫姜榆罔。根据《帝王世纪》记载,姜榆罔是神农族第七任炎帝,也就是黄帝时期最后一任炎帝。

  神农氏族在当时应该是氏族联盟老大,旗下包括很多部落,《中国人史纲》中柏杨说:“仅黄河中游跟汾水下游一带,就有一万个以上的大小部落。”

  比如黄帝所在的有熊氏部落和炎帝所在的姜氏部落,都是属于神农联盟集团中的成员之一,而炎帝就是神农氏族联盟老大的称号。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炎帝生于姜水,所以姜姓,名叫姜榆罔。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姓轩辕,后来成长在姬水,所以叫姬轩辕。而两人,就是少典氏族的子孙,炎帝是黄帝的长兄,而黄帝就是炎帝的弟弟。

  坚韧不拔的炎黄后代

  兄弟反目成仇的原因

  炎帝姜榆罔是黄帝姬轩辕的长兄,出生比黄帝早,所以做了当时氏族联盟神农氏的首领,也就是神农氏第七任炎帝。

  在姜榆罔做炎帝的时候,神农氏族的影响力已经衰落了。集团内部经常内讧,炎帝根本无力平息集团部落之间的冲突。所以,黄帝在当时比较有智慧也可以说雄才大略,先用武力教训了那些不听话的小弟,把他们打得服服帖帖的。

  虽然黄帝有心统一中原,但是有两个比较有实力的部落他没有把握战胜,一个是蚩尤的九黎部落联盟集团,另外一个就是炎帝神农联盟集团。但是这两个集团当中,蚩尤比较强大,黄帝也打不过,而炎帝属于神农集团的老大,虽然比蚩尤弱那么一些但是还有一帮小弟跟着他。所以,黄帝对这两个集团,不也敢轻举妄动,只有操练兵马等待机会。

  炎黄时期地图

  从黄帝时代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炎帝与黄帝在当时,已经受到了向西变和南边扩张领土的蚩尤骚扰。另外,炎帝还与蚩尤多次交战,多半吃过败仗。而此时,集团内部又有分歧,炎帝也无法摆平,炎帝用武力征伐,有些部落就去投靠了黄帝。

  旗下小弟要投靠别人,炎帝自然反对,放在谁的身上都咽不下这口气。所以,炎帝只好通过武力解决的办法,惩罚哪些不听话的部落。做小弟的也不傻,于是都去找黄帝作为靠山。炎帝用武力,反而给了黄帝一个壮大队伍的机会。本来黄帝的实力,不足以对抗炎帝,这么多部落都来投靠他,黄帝自然就有了与炎帝较量的资本。

  炎黄之间也许并无战争,但是,小弟都去投靠黄帝了,炎帝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兄弟之间也因此反目成仇,战争一触即发。

  不过在开战之初,黄帝应该警告过炎帝,或者说了一些和睦共处的好话,炎帝没有听进去。最后,黄帝被迫向炎帝下战书,双方在阪泉这个地方交战。

  双方差不多打了三个回合,炎帝自然有点招架不住强大的黄帝军队。他知道,自己已经两面树敌,再打下去迟早会挂掉,于是向黄帝投降或者议和了。毕竟都是出自一个少典部族,就算不是同父异母,也是一个氏族的人。加上黄帝时代实行禅让,谁有才能谁就当老大这理所当然。另外,神农氏族长期遭到蚩尤的骚扰,如果两者联盟,组成华夏联盟军,一起对抗东边的蚩尤也顺应了民意。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炎帝被打败以后,炎帝手中的将领刑天不服黄帝的领导,所以反抗黄帝,结果被黄帝砍了头。所以有了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脍炙人口的诗句。

  虽说炎帝战败后,到底是投降了还是议和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黄帝并没有杀炎帝。毕竟当时的东边存在一个蚩尤,要是炎帝在当时联合蚩尤,中原的主人可能就不是黄帝了。所以,炎帝没有这么做,黄帝也没有杀炎帝,双方结成了华夏联盟。

  涿鹿之战

  华夏联盟大战就黎联盟集团

  电影《轩辕大帝》的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到,神农氏炎帝被蚩尤差点灭族,于是炎帝带领族人顺水投靠了姬水边的有熊部落黄帝。炎帝帮黄帝制造武器,双方经过准备,最后擒获了蚩尤。据说,该电影咨询了10多位研究黄帝的专家,才拍摄的。

  不过,炎帝的武器在当时比较先进这是肯定的,毕竟继承了神农氏族的一些传统,加上经常跟蚩尤打仗,多多少少对蚩尤也了解一些。所以,黄帝在炎帝的建议下,扩充军队。过了几年,双方觉得时机成熟,华夏联盟军队向才向蚩尤进攻,双方在涿鹿这个地方摆开了庞大的阵势。

  由于黄帝时代人神不分,黄帝和蚩尤其实都是天神,双方的部下也都是天兵天将。而蚩尤本身都是大力神,据说可以吞云吐雾,手下也有不少的奇能异士,华夏军队在涿鹿九战未取胜,而且被蚩尤施法困住了三天三夜。

  后来,黄帝在大臣风后的建议下造了指南车,不仅走出迷雾,还直接打到了蚩尤的总部。蚩尤集团及其八十一个兄弟都被杀,有一部分族人成为奴隶,一部分被迫向西南迁,最后成立了三苗国。到大禹时期,三苗又被狠狠地教训了一次。所以,又有一小股力量,差不多逃到了贵州一代,直到周朝文王时期,具有汉苗血统的鬻熊(Yù Xióng)投靠了文王。其孙子,被成王封为子爵,也就是后来的楚国。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