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羊吃人,明朝“蚕吃人”,二者如出一撤

  学过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羊吃人”的运动,托马斯-莫尔在他的著作《乌托邦》里描述了资本主义的这一血腥发家史——圈地运动。

  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很蛮横,甚至要把人吃掉……

  羊吃人不过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罢了,真正的原因是当时欧洲的毛纺织业十分发达,为了获得更多的羊毛、赚取更多的利润,贵族们就将原来租给农民种的土地圈起来,去养羊,这样原本靠租种土地养活自己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原本在土地上的房屋也被拆毁,这些农民就成了居无定所的流民。

  发生在英国和荷兰等地的羊吃人运动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血腥表现,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不仅给资本家带来了土地这一资本,而且产生了大量没有土地的劳动力,最终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几乎同时代的东方帝国——大明王朝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这就是最近热播的《大明王朝1566》中前几集集中描述的改稻为桑国策。

  在嘉靖年间,中国的海外贸易十分盛行,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最受国外商人的欢迎,这些商品为中国赚取了大量的白银,而其中又以丝绸最受欢迎。在《大明王朝1566》有一个情节就是,黑皮肤的外商向大明江南织造局一次性的订购了丝绸30万匹,而要完成如此大规模的供货,仅仅靠家庭手工制作肯定满足不了要求,而事实上,当时中国已经有了专门的丝绸官商,他们是政府制定的商人购买织机,雇佣织工进行批量生产,这就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织机和织工的问题好解决,大规模生产的瓶颈在于原材料——蚕丝,要产大量的蚕丝必须要有大量的桑田供应桑叶,丝绸生产规模的扩大要求丝绸织行扩大养蚕规模,而这又要求扩大桑田的面积,比如剧中的丝绸织行老板要求兼并50万亩土地作为桑田使用。

  于是,这就有了明朝的“改稻为桑”的政策,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桑田的收益高于稻田的收益,可以为百姓带来更多的收入,而国家也能够征收更多的税收,这自然是双赢的局面。但是,事情往往出现在执行的层面上,稻田改为桑田,头两年只能长出桑苗,产不出多少桑叶,这两年就没有收成,那百姓吃什么?这个时候需要国家出面贷给百姓粮食,让百姓度过这两年青黄不接的时节。

  但是政府在执行的时候并没有采取措施保证百姓的生活,所以出现了百姓抵制的现象,而百姓的抵制让追求丝绸收益的官、商形成勾结,导致巧取豪夺、兼并百姓土地的现象出现,而这些百姓失去土地,就将成为乱民,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就是中国版的“羊吃人”现象,欧洲是因为圈地养羊导致百姓失去土地,而明朝则是因为圈地养蚕导致百姓失去土地,这可以说是明朝的“蚕吃人”运动。

  不过,真实历史中的明朝并没有如此大规模的推行“改稻为桑”的运动,明朝总体来说还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农业社会,虽然在末期出现了很多的商业活动,但是还离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历史能给明朝更多的时间,明朝或许能给率先走入资本主义社会,至少不会落后欧洲和世界太多。

  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天涯看点”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