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把读书人活埋,然后烧书,在秦始皇之前似乎没有人做过。即使有,也是小打小闹,只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才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活埋,什么叫烧书。

  秦始皇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吞并了六国,也就预示了他消化起来并不容易。不谈其他,只是战国时代遗留下来的那些知识分子,就够秦始皇忙上一阵子了。大批读书人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仍改不掉他们喜欢高谈阔论的毛病,他们对秦始皇推行的一些新制度始终有着自己的看法。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上书,认为郡县制不是理想的国家统治模式。他洋洋洒洒地罗列了一大堆上古先王时候的制度,来证明郡县制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恢复分封制。早就对这群只善于用嘴巴解决问题的知识分子很不满的丞相李斯反驳了淳于越,他认为时代在进步,此一时彼一时,一个朝代应该有一个朝代的制度,因此,没必要用以前的制度来衡量今天,更没必要搬用原来的制度。

  李斯不但提出反对意见,而且还把这场辩论极端化。他对秦始皇说,从古至今,我就没有听说过儒家那群家伙做出过什么正确的事情来,他们的老祖宗孔子也只会指摘当时当政者的过错,拿出的一些意见全都不合时宜。这些人经常对我们的政策法令说三道四,不仅完全于事无补,还会煽动民心,削弱政策法令的权威。因此,李斯希望秦始皇釜底抽薪,让儒生的后代永远闭嘴。所谓釜底抽薪就是烧书,除了法律、医药、卜筮、种树之外的书全部收上来烧毁,民间一律不允许私藏。有想学习知识的可以跟着官吏学习法律。秦始皇准奏。

  

  于是在公元前213年,秦朝政府下令:除去秦国的历史书籍以外,其他史书及《诗》、《书》等百家语之类全部烧毁;除博士官掌管的图书和农书、医书及求神问卜之书外,各地所有藏书全部交到当地官府烧毁;如果命令下达后三十天之内不烧,那就判刑服劳役;今后如果还有人敢于议论诗书,判死刑;以古非今者全族处死;官吏知道而不揭发者,治以同罪。

  没有文献确凿地记载秦始皇到底烧了多少书,但在秦王朝严酷的法律之下,很多人都不可能以身犯险,所以,图书被烧的数目一定相当大。

  烧书,未必就如李斯所谓的那样是釜底抽薪,因为那些儒生有一张嘴,只要他们敢犯上,未必非得引经据典。在颁布焚书政策的第二年,有两个儒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说秦始皇的相貌看上去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说完这些话后,二人就跑掉了。

  

  这二人跑掉,让秦始皇大为震怒,不仅仅是因为这二人在背后骂他,还因为这两个家伙是几年前他派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人。长生不老药是秦朝政府的一个科研项目,秦始皇希望能取得成功,一方面自己受益,另一方面也让天下百姓得到好处。可这两个儒生居然跑了!

  这可不是秦始皇第一次被戏弄。在那两个儒生之前,就有个叫徐福的人说可以找到不老药,秦始皇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大批童男童女,结果,这个徐骗子也是一去无影踪。

  两个儒生跑掉后,秦始皇把咸阳城中的所有儒生都召集到一起,先是问这些人那两个人的去处,大家都说不知道。秦始皇不相信。他找来专人审问这些人,审问的主要内容就是:那两个寻找不老药的儒生,包括徐福和你们,是不是联合起来欺骗寡人?!

  

  这些人开始的时候还说不知道,结果一用刑,就都招了,说他们的确筹划了很多方法来欺骗秦始皇。当然,这些人的供词很可疑,因为在大刑之下,秦始皇想要什么结果,自然就得到了什么结果。

  最终,有四百六十多个儒生被秦始皇活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坑儒”。

  【酷评】

  秦始皇真的是坏得不可赦吗?夏桀、商纣真的就一无可取?谁都不能做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只能说“可以存疑”。千百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儒家门徒贴给秦始皇的大字报,历久弥新。老实说,秦始皇烧的书还不如项羽后来进咸阳城烧的书的十分之一,秦始皇活埋的几百人跟后来的动辄杀人的诸多暴君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可为什么一提到残暴与独裁,立即就会让我们想到秦始皇?这是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大杀读书人的君主,焚书坑儒得罪了所有的读书人,所以读书人在书里大写秦始皇的坏话。焚书坑儒要批判,但也不能因此而彻底抹杀秦始皇这个人,这种态度就是孔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我们今天应该持有的一种理性的态度:不止是在读书上,也体现在评价身边的人上,某人老对你呲牙咧嘴的,但并不表示他主动帮大家打扫卫生也是错的;某人虽然品行不是太好,但也不能因此否定他专业技术的高超……是非要分明,处事要公正,有功说功、有过说过,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书名: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中国卷

  作者:阿龙

  出 版 社:华夏出版社

  定价:¥36.0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