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楚国名将一言不慎,被政敌诬陷而死

  

  斗勃是春秋时期楚国名将,为楚国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因为忠诚正直,一言不慎,被政敌诬陷而死。

  斗勃之死需要从楚国与晋国的一场战事说起。

  公元前627年,也就是晋文公死后一年,晋国在崤山伏击秦军的同年秋天,因为陈、蔡、郑等国在城濮之战后被逼无奈与晋国结盟,楚成王派斗勃与斗子玉之子成大心率军攻打陈、蔡。

  陈、蔡小国,无力与楚军抗衡,再次倒向楚国。晋襄公十分不满,命大夫阳处父带兵攻伐陈、蔡两国。

  其时斗勃与成大心正在攻打郑国,得讯后接楚成王命令立即移师救援陈、蔡两国,在汦水边遇到晋军(汦水,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叶县一带沙河),于是隔河扎下营寨。晋军被楚军所阻,前进不得,只好与楚军隔河相持。

  

  晋军出发之时,本想速战速决拿下陈、蔡,因此带的粮草都不充足,不料楚国救援及时,晋军耗了两个多月,一直耗到冬天,天寒地冻加上粮草难以为继,阳处父就想退军回国。

  但毫无缘由地退军,别说是回国无法向晋襄公交代,传出去也会成为楚军笑柄,阳处父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好计策。

  他派人送给斗勃一封信,信中说:“你我就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要么我军后撤三十里下寨,贵军渡河,我们决一死战;要么贵军后撤三十里,我军渡河,一决胜负,将军你看如何?”

  斗勃接信之后勃然大怒,说晋将欺负我不敢渡河吗?于是就想答应阳处父,让晋军后撤,让楚军渡河。

  

  不料成大心却提出了相反意见,他说将军您忘了吗,晋国人从来多诈,不能相信,当初在城濮,也说是后退九十里避让我军,不料却在城濮设下埋伏,其心深不可测,如果我们渡河,他们趁我们渡到一半时突然发起进攻,那我们必败无疑。

  不如我们后退三十里,让他们渡河。斗勃想想有道理,于是下令让楚军后撤三十里,之后回复阳处父,叫晋军渡河。

  不料这正中了阳处父的诡计。阳处父见楚军退后,立即叫人大肆宣扬说:“楚将斗勃非常胆小,不敢渡河与晋军开仗,已经率军逃跑了。”之后又对晋军将领说:“既然楚军已经逃归,那我们渡河也没有什么意义,再加上岁末天寒,不如班师回国,等到明年再说。”于是下令晋军回国,并且派人对楚国太子商臣说斗勃受了晋军的贿赂。

  斗勃退后三十里等了几天,不见晋军渡河,使人哨探,才知道晋军早就撤退了。晋军既已撤退,那么楚军救援陈、蔡的任务也就算是完成了,于是斗勃也下令楚军班师回国。孰料这一回师,居然要了斗勃的性命。

  早先的时候,楚成王想立长子商臣为太子,就征求斗勃的意见。

  斗勃脾气直率,又缺乏明哲保身的艺术,他不像后来的诸葛亮等人那样,刘备问他立谁为嗣之时,却说这是你的家事,你去问关张,推得干干净净。

  孰不知立储之事是一个国家仅次王位之争的重要政治斗争,极为凶险,稍不留意,就会搭上身家性命甚至是被灭族,所以略有政治智慧的大臣一般不敢参与国君立储的讨论,即使迫不得已,也会像贾诩那样绕着弯子说“我正在想袁绍、刘表父子”。

  但斗勃毫不掩饰,他劝楚成王说:“我们楚国立太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立年纪小一些公子对国家有利,而立长子反而不利。国君您现在这么多宠妃,现在立了商臣,以后如果想改立哪个宠妃的儿子的话,商臣肯定不会答应。商臣这个人长着一双马蜂眼,说话声音跟犲狼一样,为人狠毒残忍,如果听到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废黜,就一定会犯上作乱,所以绝不能立。”但楚成王没有听从斗勃的劝告,而是立了商臣。

  商臣因为这件事情对斗勃怀恨在心,一直想寻找机会报复斗勃。此时见斗勃与晋军未打一仗退兵回国,且接到阳处父的消息说斗勃接受了晋人的贿赂,于是立即在楚成王那里告了一状:“斗勃收受晋将阳处父的贿赂,想让阳处父回国立功,所以撤军回来了。”

  楚成王一听非常生气,不问青红皂白,立即命人赐死了斗勃。

  可怜斗勃一生为楚国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只因一言不慎,最后竟然落了这么个下场。

  楚成王最终不得善终,难道是偶然的吗?他没有保护好对他忠心的斗勃,也算是自毁长城吧!

  节选改编自《中国历史长河》(冷雨清著),更多精彩,请阅读原著。扫描二微码关注微信公众号zuojialengyuqing。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