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法治的悲剧:株连无数的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

  作者:孙喦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二月初四:

  房玄龄之子、驸马都尉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被处死;

  唐高祖李渊之子、荆王李元景被处死;

  唐高宗李治的兄长、吴王李恪被处死;

  柴绍之子、驸马都尉柴令武和巴陵公主被处死;

  右武卫大将军、驸马都尉薛万彻被处死;

  唐开国元勋、江夏王李道宗被贬死;

  左骁卫大将军执思失力被贬逐;

  侍中宇文节被贬死;

  李世民第六子蜀王李愔、李元景之子李则、李恪之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薛万彻之弟薛万备……株连被杀被贬逐流放的人不计其数。

  所有史书,大体都按照办案者的判词来记述这一事件。虽然这一事件的制造者暨审判者(长孙无忌594-659和褚遂良596-659)倒台以后,大部分被株连者得以平反,部分地予以恢复名誉,但对事件的主体——即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则坚持和延续了办案者的判词。

  官方记述的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案大致如下: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爱女,嫁给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高阳公主骄横淫逸,教唆房遗爱与长兄房遗直争夺家产。恰值衙门侦破盗案时查获一个宝枕,是高阳公主给僧人辩机的;由此追查出高阳公主与辩机私通,还馈赠给辩机上亿的财物。唐太宗大怒,将辩机腰斩。高阳公主由此失宠,心怀怨恚。

  房玄龄死后,长子房遗直应承袭银青光禄大夫爵位。房遗直提出让给弟弟房遗爱,唐太宗不允许。唐太宗死后,高阳公主又想夺取封爵和家产,让人诬告房遗直对她无礼。房遗直也上书揭发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罪过:高阳公主与僧人智勖等数人淫乱,让掖庭令陈玄运窥探皇宫内祈求鬼神祸福之事……说他们恶贯满盈,恐怕累及家门。

  长孙无忌审理此案,查获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的罪状

  房遗爱和荆王李元景、驸马都尉柴令武、大将军薛万彻等勾结。

  李元景曾说自己做梦手握太阳和月亮。

  薛万彻曾和房遗爱今虽病足,坐置京师,鼠辈犹不敢动”、和“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的反言。

  图、高阳公主和僧人辩机

  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固然是自作孽、不可活,但严格讲这是一个对长孙无忌挟李治专权不满的、尚未形成“小集团”的“小社交圈子”。李元景因女儿嫁给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与房家有来往,除了自言曾做梦手把日月,本身并没有谋反举措;而薛万彻的两句‘反言’,前者是对长孙无忌一伙的蔑视,后者是一种假设,而非实际谋反。

  参照贞观二十年的张亮谋反案。张亮是李世民秦府旧将和凌烟阁功臣之一,封郧国公,被人告发养有假子五百人意图谋反,还和术士公孙常讲“我听说图谶有‘弓长之君当别都’,虽有此言,实不愿闻”。又查出张亮在相州时曾和术士程公颖讲“相州形胜之地,人言不数年有王者起”,程公颖说张亮卧似龙,必当大贵。百官都认为张亮谋反,李世民也认为张亮养假子五百人是要谋反,按谋反定罪处死。但事后李世民追悔,认为是“反形未具”,也就是虽有不臣之心,但还没有实际的谋反举动。

  相较之下,房遗爱等人既无组织纲领,也没有谋反计划,更没有谋反举措,只是私下对朝政有一些怨言,不光是“反形未具”,连谋反之意都谈不上。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将这一房家内讧的案子定为谋反大案,不仅把这些人统统处死,又把他们平日忌恨的、妨碍他们专权的李恪、李道宗、执思失力、宇文节等人加上同谋或与房遗爱团伙交通的罪名,处死或贬逐。

  这些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定要除之而后快的都是什么人呢?

  房遗爱和柴令武都是李泰一党。因此这一事件实质上可视为贞观十七年(643)争嗣案的延续。在那场凶险的夺嗣斗争中,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机关算尽,为无德无才又无行的李治争得了太子宝座,李泰党羽如杜楚客(杜如晦之弟)等都被定罪处分,主张立李泰的刘洎、崔仁师等大臣也被陷害致死或贬黜,房遗爱和柴令武因是功臣之后加皇亲国戚,才得以幸存到唐太宗之后的唐高宗朝。

  从史籍的蛛丝马迹,长孙无忌与房玄龄(579-648)、杜如晦(585-630)都积不相能,与另一位贞观名臣魏征(580-643)和其他凌烟阁功臣也大都积不相能。房杜的主要功绩是辅佐李世民平定天下,又肇开贞观之治;魏征的主要功绩在于直言进谏,辅助李世民达成贞观盛世;长孙无忌的最大功绩,则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谋,帮助李世民夺得了大位,虽位列功臣之首,却是功在一人而不是功在天下。

  长孙无忌心胸狭隘又睚眦必报,如对魏征,因其曾是隐太子李建成的谋臣却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心怀妒忌,又因长乐公主李丽质(长孙皇后生)嫁给他的长子长孙冲时,魏征反对唐太宗给予特殊礼遇和嫁妆加倍,而心存芥蒂,几次挑拨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虽未得逞,但在魏征死后指使褚遂良进谗,终于使李世民下令砸了魏征的墓碑,还废除了把女儿衡山公主嫁给魏征之子魏叔玉的婚约。长孙无忌与房杜不和,除了政见分歧,更重要的还是权力之争。

  柴令武的父亲柴绍(588-638)是建立大唐的元勋,凌烟阁功臣之一,李渊晋阳起兵(617年6月)时担任马军总管,每战当先登城破阵直下长安,之后在平薛举、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的统一战争,和平定吐谷浑、东突厥的统一边疆战争中都有突出战功,封谯国公;柴令武的母亲平阳昭公主(?-623)则是千古传诵的巾帼英雄,是李世民的同母姐姐。柴绍从长安赶赴晋阳参加李渊起兵,她独自到鄠县,女扮男装称李公子,变卖家产赈济灾民,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又联络各路反隋武装,多次打败隋朝军队的进攻(包括打败隋朝名将、后来投唐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的屈突通),短短三个月队伍便发展到七万多人,人称“娘子军”,攻占鄠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又与李渊的军队会合攻克长安。唐统一战争时期,她率军防守李唐政权的大本营山西,山西的咽喉苇泽关,就因平阳公主曾率军驻守,才更名娘子关。在武德六年英年早逝,唐高宗不顾礼官反对,特别以军礼为她举行葬礼,是中国封建时代唯一一个由军队为举殡的女子。

  图、娘子关平阳公主塑像

  李元景(618-653)是李渊第六子,时为李唐皇族之长。

  李恪(619-653)是李世民第三子,文武全才,李世民常称类己,废黜李承乾后想立为太子,被长孙无忌阻止;他又是隋炀帝之女杨妃所生,史称他“地亲望高,中外所向”,遭到长孙无忌嫉恨。

  李道宗(602-653)是李世民的堂弟,建立大唐的元勋,参与平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战役,参加征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句丽等战争,战功赫赫,李世民晚年评价说当今名将,唯李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李道宗好学敬贤,为人宽宏,在李唐宗室中最称贤德。李道宗的女儿比他更广为人知,就是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李道宗亲自送女儿到西藏与松赞干布完婚,为汉藏友好做出了重大贡献。李道宗为人正直,看不惯长孙无忌、褚遂良拍马溜须。

  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完婚

  薛万彻(?-653)与薛万均、薛万淑、薛万备兄弟四人都是唐初名将。薛万彻跟随罗艺归唐,成为李建成的心腹将领,玄武门之变时为李建成死战,后逃入山中。李世民感其忠勇,派人招揽,在平突厥、薛延陀、吐谷浑和征高句丽的战争中屡立大功,封武安郡公、右卫大将军,娶了李世民的妹妹丹阳公主。他在军中恃才傲物,被部将告发对朝廷有不满的言论,李勣更主张处死他,李世民将他免官流放,后来赦回。因此与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等结怨。

  薛万彻被处斩时大声说:“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说完解开衣领对监斩官大声喊道:“快斩我!”

  执思失力(?~662)是原突厥执思部酋长,归唐后曾大败吐谷浑、吐蕃、薛延陀等,封安国公、任左骁卫大将军,娶了李世民的妹妹九江公主,也是唐初名将。九江公主请求削除封邑为丈夫减罪免死,和执思失力一同被流放到巂州(治今四川西昌)。

  宇文节(?-654)时任侍中(宰相之一)。他明习法令、秉公办案,不赞同长孙无忌一伙诬陷株连,因此得罪,被流放死于途中。

  ……

  唐太宗晚年,长孙无忌、褚遂良虽把持朝政,清除了一批异己,但朝廷内外都知道李治低能弱智,对长孙无忌挟李治把持朝政不满的宗室勋臣大有人在。李世民服丹暴亡(649年5月26日),大唐帝国顿时危机四伏。当时吐蕃国的赞普都写信给长孙无忌说“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扶李治继位之初,为了缓解内外矛盾稳定政局,执政的长孙无忌给李元景加司徒衔、给李恪加司空衔、给李道宗加特进衔……但这些元勋功臣宿将的存在本身,对新政权或长孙无忌集团就是巨大的威胁。因此一俟政权稍稳定,长孙无忌集团必然要清除这些政敌或潜在的政敌,即便没有房遗爱和高阳公主案,他们也会制造出一个XXX案,来进行这场大清洗、大屠戮。

  中国古代刑法的产生,大致在尧、舜之间。据说尧时还是“象以典刑”(《尚书·尧典》),按照荀子的见解,尧时“无肉刑而有象刑”,即只是进行象征性的惩罚。舜继尧之后,命皋陶制订刑法,开始实行肉刑。夏王朝建立,刑法逐渐完备;到了商朝已发展到“刑三百”(《吕氏春秋》);“世益降、法益备”,周已有“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各五百条,被后世作为圭臬。秦二世时李斯以严刑酷法推行极权专制,《史记》记载当时的情形“路人一半是刑徒,市上被处死者的尸体每天堆积如山”,残民以逞的暴政直接导致了秦政权的覆灭。汉承秦制,并在商鞅《秦律》六篇基础上增为九篇。汉文帝时曾废除连坐和肉刑。但到汉武帝时竟将律法增加到三百五十九篇,残酷苛密至极,仅死刑就有四百零九条,甚至有“腹诽”、就是想象某人在肚子里诽谤了当朝的死罪,以致天下不安、统治频临崩溃。

  为吸取历史教训,贞观之初李世民与群臣讨论立法和治国的原则。经过激烈的争论,以魏征为代表的“宽仁慎刑”主张得到肯定。李世民指令长孙无忌、房玄龄和一批懂法人士,按照“宽仁慎刑”原则修订了《唐律》,仅死刑条款就比最称宽简的《开皇律》删减近半。贞观中前期,统治层也尊重司法机构的相对权力,完善审批程序,禁止逼供,严惩诬告,“审慎周详求实”以防止冤假错案。司法人员多次驳回朝廷决议和唐太宗的圣旨,坚持依法办案。据记载贞观年间判决死刑的极少,如贞观四年,全国处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贞观之治达成盛世,与提倡法治、实行宽仁、简约、审慎周详的律法密不可分。

  但正是牵头制订宽仁慎刑的《唐律》的长孙无忌,在贞观后期掌握朝政后就几次伙同褚遂良制造冤假错案,诬陷杀害与他政见不合的大臣;李治继位初他成为实际执政,更是肆意枉法乱法,使司法机构沦为小集团专权的工具,借房家争产内讧,将薛万彻一句“如果朝中发生变乱,我们就推举景王元景为主”(而不是“我们要发动变乱,推举景王元景为主”)的假设性话语,定为谋反,并把其社交圈内成员,不管是否与闻这一假设性话语和是否赞同这一假设性话语,统统定为谋反,大开杀戒,剪除了若干非长孙系的皇族、几大功臣家族和一些政见不同者。更有甚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还指使人诬攀,给他们所忌恨的李恪、李道宗、执思失力等人加上通谋罪名,杀害或贬逐。

  正如商鞅严刑酷法实行连坐,最后作法自毙,自己也无法逃出自己设下的专制罗网,被残酷车裂处死;长孙无忌牵头制订贞观律法而肆意破坏贞观律法,诬陷杀害不同政见者,最后也乱法自毙,被武则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人诬告他谋反,被流放又被逼自杀。也正是长孙无忌一伙将朝中忠直官员剪除殆尽,不得人心,才使得武则天只招揽了几个佞臣,就让长孙无忌、褚遂良一伙的专权土崩瓦解,可为违法乱纪害人害己者戒。

  长孙无忌团伙制造的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案的悲剧,不仅在于许多大唐功臣宿将含冤而死和无数人受到株连迫害,更在于破坏了宽仁求实慎刑、具有进步意义的贞观法制,开了武周及后世诬告、苛刑、滥杀、无法无天制造冤假错案的恶劣先河。

  图、长孙无忌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