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后清朝剃发令三次反复,让明朝多活了十八年

  了解明末清初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清朝统一全国并不是一蹴而就,改朝换代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崇祯皇帝上吊不代表明朝的灭亡,八旗入关也不代表清朝统一了全国。其实从1644年八旗兵入山海关到1662年吴三桂绞杀永历帝这18年,清朝一直为统一全国在战斗,而这段时期的明朝也被称为“南明”,是大明王朝的一个尾巴。

  第一阶段剃发

  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尊本朝制度

  1644年四月,多尔衮率满洲八旗联合吴三桂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败退陕西,五月初二,多尔衮率八旗进入北京城。此时的多尔衮志得意满,不仅进入了山海关,还占据了老对手明朝的帝都,李自成也被击败逃回了陕西老家,明朝死了皇帝变成了一盘散沙,放眼天下还有谁人是敌手。

  为了进一步打击大明臣民的心理防线,多尔衮决定从文化上彻底征服汉族,而文化征服莫过于改变民众的服饰和发型,所以多尔衮以征服者和胜利者的角度出发下令剃发,让汉人穿上和满人一样的衣服。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多尔衮没想到自己捅了一个大篓子,汉人受两千年儒家文化思想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原本对清朝代替明朝统治持无所谓或者中立态度的民众对“剃发令”深恶痛绝,不少已经归顺清朝的民众为了保护自己的头发揭竿而起、对抗清军,或者逃亡南方明朝控制的地区,刚刚进京、立足未稳的清廷深深感受到了民众的敌意。

  第二阶段暂停剃发

  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沦陷区民众的反抗将多尔衮从胜利的美梦中打醒,再加之初到北京清军立足未稳,为了维持自己的在关内占领区域的统治,多尔衮及时调整了政策,在颁布剃发令后一个月,多尔衮又颁布了上述条令,暂停剃发令的执行。

  暂停剃发令的效果十分显著,沦陷区的人民没有了剃发的切肤之痛,对谁来做皇帝这个事情也就看淡了,不管谁做皇帝,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这么过,而且清朝来了之后还叫停了明朝征收的“三饷”(剿饷、辽饷和练饷),这样的老板谁不喜欢,谁当皇帝都无所谓,老百姓的日子照旧过呗。于是暂停了剃发令的清朝越来越顺,在京畿地区站稳脚跟的清兵终于能够放心大胆的向西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了。

  清朝和明朝遗民的发型相安无事的度过了一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清朝在关内的势力范围也从京城周边扩大到了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黄河以北大片区域。

  第三阶段“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1645年五月,由于之前一年暂停剃发令的政策执行,清朝形势大好,不仅击溃了大顺军,将大顺军赶到了山沟里,而且还掉头南下,攻克了明朝的留都南京,将盘踞在此的南明弘光政权消灭了,清朝的地盘从黄河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多尔衮又一次幸福地晕了。

  自以为“两都在手、天下我有”的多尔衮又想起来要在精神上征服百姓,于是重拾剃发令,下令各地军民尽行剃发,而且在正式的命令中包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恐怖字眼,可见清廷是如何的肆无忌惮。

  但是多尔衮又一次失算了,他遇到了一年前同样的问题。之前还乖乖投降的百姓听说要换发型(剃发),纷纷拿起了锄头、木棍开始拼命,刚刚征服的江南各处都爆发了义军的反抗,其中尤以江阴和嘉定最为英勇,江阴一个县城抵挡清军八十天,而嘉定前后消灭清兵和汉奸军队数千人。

  恼羞成怒的清军在江阴和嘉定制造了大屠杀,但是这并没有吓唬住义军的反抗,浙江的金华等地也自发组织义军与清兵作战,原本江南地区清军可以传檄而定,如今却是遍地义军,寸步难行了。

  由于清军推行严苛的剃发令,让南明臣民对清朝的统治有了戒备心理,所以清朝取代明朝就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了,而且民族、文化征服,这自然会激起民众的反抗,于是原本可以三五年统一全国的清朝直到1662年才基本肃清了陆地上的明朝抵抗势力。

  一个政策,尤其是剃发令这种敏感政策的执行,往往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由于实行了错误的文化征服政策,才导致清朝统一全国的时间被大大的延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