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三国|这个男人不畏强权!董卓最想砍他头?

  作者简介:立早闲人,泉州人,公共管理硕士,早年因追求名利而奔波劳累,在而立之年遭遇人生第一坎后淡泊明志,致力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转化成文字,写出人性之廉耻,告诫世人勿疯癫。

  卢植不仅是东汉末年最敢于担当的士人,更是东汉末年最不畏强权的文人。就因有卢植这样不畏强权的文人,文笔犀利诙谐且本性刚正不阿,让日益没落的东汉王朝变得更加精彩。在泱泱华夏大地,赳赳炎黄子孙里,自古就不缺气吞山河、坚忍不拔、海纳百川和阳春白雪的文人。气吞山河是豪气,坚忍不拔是骨气,海纳百川是胸怀而阳春白雪的情怀。而卢植的豪气、骨气和胸怀足以在东汉傲视群英。卢植研习乾坤济世之大道,抒发哀国哀民之感慨,上乘九殿天子之威仪,下述四海民夫之苦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是东汉朝之幸,只可惜是在错误的时间上恰逢错误的朝代碰到错误的君主。

  面对董卓来京诛杀宦官,朝中大臣纷纷向掌权者何进直言规劝。特别是卢植的一番话真是句句在理。原话是这样: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即我一向了解董卓的为人,外表和善,内心凶狠,一旦进京,难免会发生祸事。不如禁止董卓来洛阳,以免导致发生社会动乱。卢植之所以会说出这番话是因为两人有一段交集。为此,卢植对自己的继任者很是不满。自己当年在广宗清剿张角的黄巾军,胜利在望,却被董卓搞得一塌糊涂,一败涂地。为此卢植讨厌董卓于情于理。更何况当年卢植被抓,估计董卓也没少在十常侍面前说了不少坏话。可是何进这个屠羊出身根本听不进卢植的忠言。卢植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掌权的重视,干脆辞官不做回归故里设馆教徒,为刘汉王朝培养栋梁之才,来个眼不见心不烦。由于卢植在东汉朝廷影响极大,才学和远见得到百官的认可和佩服。为此卢植辞官之后,朝廷大臣竟然有一半选择跟卢植同样的道路,辞官不做。

  当董卓进入洛阳后,曾经在温明园设宴款待在京公卿,想以废立之事,看看大家的反应,摸摸公卿的底线。当场公然反对有丁原和卢植。卢植的回答则是有理有据,把董卓废立皇帝的理由批驳的一无是处。原文是这样记载: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董卓既然要施行废立皇帝,就是把自己比作伊尹、霍光这等国家功勋,可左右朝政的重臣。而后,卢植又引经据典,列举太甲因昏庸糊涂被伊尹流放桐宫悔过及学习汤的法令;昌邑王在位二十七天就作恶三千多条让霍光禀告太庙后废黜。而现在汉少帝年纪虽小却聪明仁智还未有一丝一毫过失,怎么能以莫须有的罪名废黜。再说董卓只不过是个外郡刺史,从没有参与过国家大事,又没有伊霍之才华,凭什么进行废立皇帝。卢植一个即无兵权在手又无高手依靠,竟敢当场反对董卓废立皇帝。

  原因有三:

  其一卢植是东汉朝廷文官代表,还是有正义感的文官典型代表。卢植本身具有极高的威望,是天下儒者的宗师、读书人的榜样和国家的骨干。就因为在这样的身份地位,卢植才敢当场反对。不管是何进还是董卓都得对卢植忌惮三分;

  其二卢植是个不畏强权的主。不畏强权是文人的骨气。文人的骨气,是灵魂的骨头。一个人必先有灵魂,然后才可能有骨气。卢植不畏强权,蔑视强权,敢于与暴戾恣睢的董卓抗争,充满了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征服东汉臣民。有臣民强有力的支持,让董卓不敢当众杀害卢植;

  其三是董卓在洛阳最亲近或最信任的侍中蔡邕和议郎彭伯都进谏为卢植求情,由于卢植名望之高,一旦杀了卢植会引起天下人反对。再加上百官之首的司徒王允都表态像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不应该在酒桌上商量。这样才暂时停止董卓废立皇帝的行动。

  笔者按:不畏强权,指不惧怕强权和凶暴的势力,坚持正义斗争。卢植一介书生或一个辞官儒生,处在一无军权二无强将三无武功的劣势下,竟敢不畏强权,以卵击石的胆色和破釜沉舟的魄力当场反抗董卓的暴行,堪称东汉时期读书人的楷模。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