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虞姬真的自杀了吗?

  虞姬是西楚霸王的爱妾,也是秦朝末年著名的女性人物之一。相传她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而且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巾帼英雄。在项羽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下,她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直到最后在楚营内挥剑自刎,由此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关于虞姬的这个美丽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许多人心目中不朽的传奇。

  

  那么,历史上的虞姬真的自杀了吗?

  历史上最早记载“霸王别姬”这段故事的,应该是陆贾的《楚汉春秋》,但这本书在南宋之后就失传了。现在能看到的对霸王别姬故事记述最早的史书就是《史记》了。《史记》中虞姬或引自《楚汉春秋》,里面有关虞姬的文字,很可能是司马迁从陆贾的《楚汉春秋》中转述过来,也就是说,司马迁写《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需要注意的是,《史记》中司马迁并没有写虞姬自杀身亡。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写?

  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陆贾在《楚汉春秋》中也没有写虞姬自刎一事;二是《楚汉春秋》中记述了虞姬自杀身亡的事,但司马迁认为值得商议,所以没有采用。而笔名认为虞姬自杀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摆在那里,一是从当时形势来看,形势逼人,形势迫人,形势压人,深爱着项羽的虞姬怕拖累他,为了自己的爱人、为了自己的信仰,敢于横刀自刎、壮志牺牲选择自刎莫过于最好的选择。二是从政治和军事方面来说,项羽是败军之将,刘邦是胜军之王;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上看,项羽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所展现出来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更有人情味,更具个性光彩,与花心好色的刘邦相比,就显得更真、更善、更美。从虞姬的《和垓下歌》还应该看到很重要一点,虞姬深知刘邦的为人,项羽兵败后,她担心自己成为汉军的俘虏,那样,就有惨遭刘邦蹂躏的危险。“贱妾何聊生”一句,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虞姬处于生死之际的复杂感情。因此,虞姬宁死不入汉宫、不愿成为刘邦战利品。

  当然,不管是陆贾“不堪遗漏”,还是司马迁“妄自菲薄”,还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不管虞姬是自刎而死,还是它杀,她的下场都是凄惨的。另据《情史·情贞类》记载:“(虞姬和歌之后)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一把剑,两刎颈。成就了英雄项羽和爱妾虞姬千古爱情的凄婉美谈。张爱玲在读中学时所写的《霸王别姬》里,却感叹:“啊,假如他(项羽)成功了的话,她将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庄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的确,就算楚霸王当了皇帝,虞姬也不过是成千上万的贵妃中的一个而已。

  虞姬这种宁愿死也不愿意成为刘邦战利品的复杂感情,被清朝一位诗人演绎得淋漓尽致:“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而清朝诗人何溥的《虞美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蕴:“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

  将为您减少类似内容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