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亿:戊戌变法中人物,真正值得敬重的是王照先生

  读一个日本人写晚清人物,他认识王照。那时王照已经70岁了。在继续做他的拼音改革方案,有一天,王照在报纸上看过胡适的文章,很欣赏,那时候胡适也就40多岁,作为一个长辈,专门跑到胡适家拜访,然后请他给自己的文集写序。

  王照,(1859~1933),字小航,号芦中穷士,又号水东,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市)人。他的祖父是个总兵,鸦片战争的时候,死于定海。后来到他读书的时候,想去报考恭亲王奕訢开办的洋学堂。奕訢通洋务,人们就喊他鬼子六。听说王照要去考,亲戚们就来劝他,说你的祖父死于鬼子的炮火之下,你怎么能去鬼子六开的学堂呢。

  于是王照也就没有去成。后来35岁进士及第。但因为清日战争爆发,朝廷也没功夫给这一科的进士授职。王照只好回到家乡,闲居家中,作为乡绅,在家乡协办团练,做的很出色,受到总督王文韶的赏识。“所练之乡团,队伍严整,饷项分明,为沿海一带表率。”

  王照后来进京,做个小官。他热衷时务,也确实读了很多书。戊戌变法的时候,他上书给皇帝,说建议你要是和太后去留洋的话,应该先去东洋看看。让皇帝太后出洋,安全如何保障。于是被一个部的主官给扣下来。

  王照不服气,继续上告。结果皇帝血气方刚,一气之下,将六个部的主官全拉下来了,事后礼部尚书怀塔布向人哭诉,这干我什么事情啊。

  也正是这次六部主官的裁撤,让慈禧太后很不高兴,或者说,之前,太后和皇帝还能相互体谅,一起搞维新,这事情发生,让慈禧觉醒到,皇帝是不是太冲动了。于是后面的戊戌政变也就是逐步加温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了。

  当初康党人员想搞政变,没有军队怎么办,首先想到的就是王照,因为王照和武毅军提督聂士成是把兄弟,想让王照去说动聂。但王照不同意。于是才派谭嗣同跑到天津去找袁世凯。王照听说谭嗣同去天津,知道没有好事。于是写个折子又上报。但也不是报告,只是提醒,假如有什么部队进城的话,皇帝一定要阻止。以防止太后怀疑云云。结果这个折子依然没有到达皇帝那里,太后也没有看到。又被搁置了。

  政变后,王照作为维新主犯,也受到通缉,不过王照跑得快。跑到日本去了。也不被康有为待见。但因为王照知道很多内情,康有为又扣着他不让他乱跑。

  在日本,无所作为,王照也就继续他的研究,便是文字拼音化。做的很有成就。庚子年以后又开始维新,他便跑了回来,躲在一个朋友的家里,搞拼音实验。虽然通缉没有停止过,但他的行动似乎也很自由。曾有大臣去问他的意见,改革怎么搞啊。王照说,一件一件事来做吧。不要高谈阔论。

  后来王照的朋友维新党人沈荩死于监狱。王照想了想,也不躲了,跑去自首了。庆亲王见抓到要犯,问太后,怎么办。太后一指身边萎头搭脑的皇帝,没好气的说,你问他。于是皇帝纠结了好一会儿。轻声说,让他活着吧。于是王照就给判了无期。

  又些日,晚清的改革全面开展起来了。有人跑去向太后建议,说,现在搞的还是维新那些事情,但你要不原谅那批人的话,人们是不敢再主动出来做事情的。太后想了想,说除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不原谅,其他都可以赦免罪过。

  于是王照又给放了出来,王照有个朋友,叫严修,这个严修,也大有来头,据说南开大学的起点,就是严修家的一个家塾。严修还是袁世凯的知交。严修很认同王照的拼音方案,带回家,让自己的佣人去学,据说都学有所成。于是推荐给袁世凯。

  袁世凯也觉得不错,开始全国大力推广。而自诩大教育家的张之洞,则对这个方案不屑一顾。做拼音方案,有两个方向,一是将书写说的话,一是给文字拼音。前者更适用于平民,而后者,则为学士所用。王照主张前者。功夫用在将每句话说清楚而已。

  有人问中日作战为什么失败。王照的解释是,中国没有基础教育,只有精英教育,所以只有20万的读书人。而日本有基础教育,5000万人都识字。以20万对5000万,以一敌250,自然赢不过。于是提倡平民教育。

  拼音化有许多曲折,比如,南人怎么办,是统一读音还是各行其是等等。应该说,今天还是存在这个问题。

  又有一个日本的学者,看了王照的拼音方案,提出意见,说你现在的方案是双拼,所用音节太麻烦。不如改成三拼,更有效率(大概意思,现在的拼音方案我也不懂,遑论一百年前的。)王照听了一笑,说读书人自以为是。现在这个方案虽然繁复,但群众易学。而日本人的那个方案,学进去很不容易。假如不能迅速的学有所成的话,又如激励人家继续学下来呢。

  这就好像我们刚用电脑的那会,流行的输入法,是五笔。学起来真不容易。我是老早就放弃了,后来幸亏有拼音输入法,不然,这会儿,我也不一定会用电脑。这便属于一个方案设计者的洞察。

  民国七年,北洋政府批准实施”官话合声字母“(这套汉字注音字母,台湾至今还在使用)。民国二十二(1933)年,王照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一个识时务的人,假如又足够清醒的话,必然在时局中显得格格不入。所以新旧两派都不喜欢他。“旧党斥其党康,而康党复疑其党旧”,

  他晚年坦言:“戊戌政变内容,十有六七皆争利争权之事,假政见以济之。根不坚实,故易成恶果。”

  为什么写这一大段,是最近我没事读戊戌的历史,想写点东西出来。发现对于戊戌维新的看法,根本就是一次拙劣的人事倾轧。谁也没有理想,只为形势所迫而已。六君子之死,其实有些死非其所。谭嗣同是求死,但谭嗣同搞的那一套,不见得符合国情。又比如康有为日后行径,十分不堪。倒是这个王照,不声不响,形孤影单,一辈子做成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可以写上一笔。

  许亿频道

  微信公共号:xuyi_bpz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