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号全解读:天命又天聪,只为顺治做铺垫?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统一王朝,清朝不仅留下来“剃发易服”、文字狱等惨烈,巩固并开拓了大片疆域,还有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种种国耻……

  当然,对很多不怎么看史料的人来说,满屏的大辫子戏,也让他们了解了“英明搞笑”的康雍乾等皇帝,风流倜傥的贵族公子,以及“奴才”、“喳”等充满耻辱感的自称。

  要了解这么一个多面复杂的王朝,显然绝非易事,但清朝历代皇帝的年号,悦史君认为,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清朝灭亡的时间是1912年,当时清末枭雄袁世凯,迫使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这一点史学界并无异议。

  但清朝的建国时间,却有三种说法:

  明朝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这是最主流的看法;

  明朝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在摄政王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支持下,自盛京迁都北京,即皇帝位于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开始由地方割据势力转化为统治全国的中央王朝;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开始与明朝正面对抗。

  由于努尔哈赤奠定了清朝开国的根基,为了方便悦友们全面理解,悦史君将以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为起点,1912年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为止,对清朝历代皇帝的年号及背后内涵、故事、重要阶段等,进行逐一解读。

  天命:与明对立 两迁都城地盘稳固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后,于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建元天命”。

  由于努尔哈赤在其有生之年,国号维持“大金”不变,所以严格来说,这个年号并不能称为清朝的第一个年号,但后来的清朝直接继承自后金,且努尔哈赤也被后世子孙追谥为清太祖高皇帝,所以“天命”这个年号,也就很有研究的意义了。

  “天命”是努尔哈赤使用的年号,存在时间为1616年—1626年,凡11年。明朝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继位后沿用。

  天命,语出《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即天道的意志,延伸出来的含义就是“天道主宰众生命运”。

  努尔哈赤在祖父和父亲被明军误杀的情况下,25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征战40多年,打下了辽东这块根据地,与大明对立,奠定了清朝日后崛起的基础,还真是有点天命所归的意味。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七大恨的讨明檄文,率步骑2万向明朝发起进攻,袭占抚顺、清河。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明朝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杨镐聚拢了10万多人,号称20万,兵分四路围剿后金。

  努尔哈赤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最终取得了萨尔浒决战的胜利。

  明朝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明朝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

  明朝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身患毒疽病逝,终年68岁。后葬于福陵(今沈阳东陵)。

  天聪:加强集权 朝鲜岁贡蒙古伏首

  明朝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天命汗努尔哈赤去世后,他的第八个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经过一番斗争后,被拥举为大汗,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和“天命”类似,皇太极在天聪年间,国号维持“大金”不变,所以严格来说,这个年号也不能称为清朝的第一个年号,但后来的清朝直接继承自后金,且皇太极也被后世子孙追谥为清太宗文皇帝,所以“天聪”这个年号,同样也就有研究的意义了。

  “天聪”是皇太极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存在时间为1627年—1636年,凡10年。明朝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元崇德。

  天命,语出《韩非子·解老》:“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视,寄於天聪以听,托於天智以思虑”,即对天子听闻的美称。

  明朝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与贝勒爱新觉罗·阿敏、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等人,率三万大军入侵朝鲜,朝鲜军队不敌后金兵,最终双方议和,约为兄弟之邦,朝鲜向后金岁贡。

  明朝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在明朝关宁锦防线难以攻克的情况下,率军从蒙古突入明朝境内,一度攻至北京城下,史称“己巳之变”。

  虽然最终铩羽而归,但明朝太子太保、蓟辽督师袁崇焕也因此被杀,后金少了一个重要对手。

  明朝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以二贝勒阿敏弃守滦州、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遵化等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除去一大政敌。

  明朝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三贝勒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同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拔刀相向。皇太极借机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又除去一大政敌。

  明朝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权力得到巩固。

  明朝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的一大对手、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在青海去世。

  明朝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命令后金军继续进攻察哈尔余部,林丹汗之子孛儿只斤·额哲奉母献传国玺归降。鄂尔多斯部也为后金所并。至此,漠南蒙古全部统一于后金。

  明朝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崇德:大清开国 朝鲜成藩攻明迅猛

  明朝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崇德是皇太极使用的第二个年号,由于这时国号已经改为“大清”,因此这也是清朝的第一个年号,存在时间为1626年—1643年,凡8年。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后沿用。

  崇德,“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是要推崇高尚的道德,反映了皇太极更加扎实的治国理政思路。

  明朝崇祯九年,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定发兵讨伐,朝鲜国王李倧预料“朝夕被兵”,寄希望于明朝支援,实际落空了,清军来势凶猛,朝军一败涂地。

  明朝崇祯十年,清朝崇德二年(1636年),朝鲜国王李倧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留下其长子及次子为质。从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

  明朝崇祯十四年,清朝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亲征取得松锦大战的胜利,明朝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松山、锦州等重镇被占,清军拿下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今沈阳北陵)。

  悦史君点评:皇太极在父汗努尔哈赤的基础上,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侵略明朝,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为进一步南下中原奠定了基础。虽然终皇太极之世,清军不曾通过山海关,但没有他们扫清道路,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清军入关!

  顺治:趁乱入关 翦灭各方统一全国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猝然去世,由于他生前没有预立储嗣,他的十四弟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与他的长子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

  在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之际,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拥立皇太极年仅6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福临于是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顺治是福临使用的年号,也是清朝的第二个年号,存在时间为1644年—1661年,凡18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继位后沿用。

  顺治,语出《礼记·聘义》:“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即顺从而大治,指社会秩序井然而安定。

  明朝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大顺朝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大顺政权的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清朝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而死。

  同年四月,明朝平西伯、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遣使向清朝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乞师讨伐李自成,多尔衮趁机率清军正式入关,进占京师。

  同年十月,在多尔衮等勋贵大臣的拥戴下,福临即皇帝位于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征程。

  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大顺朝永昌二年(1645年)四月,李自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死在通山(今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同年五月,清军攻占南京,明安宗简皇帝朱由崧也很快被俘,并于一年后在北京斩首。

  南明隆武二年,清朝顺治三年,大西朝大顺三年(1646年)8月,清军攻入福建,明绍宗襄皇帝朱聿键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

  同年十一月,清军攻入四川,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南明永历元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多尔衮抓住了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把柄,罢免了他辅政的权力。

  由此,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开始一人独揽朝政,并且停止对顺治帝行跪拜礼。

  南明永历二年,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秘密将侄子和硕肃亲王豪格害死,并在年底更进一步,成为皇父摄政王,俨然如同皇帝。

  南明永历四年,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39岁的多尔衮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顺治帝下诏追尊他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

  南明永历五年,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14岁的顺治帝开始亲政,逐步摆脱傀儡了地位,并很快在多尔衮政敌的支持下,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随后实施了削除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籍没家财、毁墓掘尸等身后惩处。

  南明永历六年,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顺治帝为加强君主集权,取消了诸王、贝勒、贝子管理六部事务的权力。

  南明永历七年,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顺治帝将十四妹和硕公主爱新觉罗氏,下嫁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年仅24岁的顺治帝因天花去世。后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

  悦史君点评:“天命”、“天聪”都属于后金时期,由于当时后金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大明,而且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都是称大汗,所以也有学者认为,当时的后金只是使用汗号纪年,实际上并没有年号。《清实录》中写明“建元天命”,很可能是修史者附会汉制所导致的。

  但不管怎样,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的奋力开拓,都为后来的“顺治”迁都北京,统一全国,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可谓一脉相承。

  不过,虽然到了顺治帝去世时,除了东南的郑成功势力和西南的南明永历帝势力,全国基本统一,但内部矛盾也非常明显。如果巩固统治,成为后世帝王的重中之重。嗯,悦史君说了,下一篇更精彩!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