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边国家威胁到自身安全时怎么办?大唐政府:打他没商量!

  公元603年,达头可汗兵败向启民可汗投降,启民可汗成为突厥的大可汗。可是位于西部金山(阿尔泰山)的泥撅处罗可汗却不予承认,宣称他才是突厥的大可汗。突厥汗国至此一分为二,东西对峙。

  东突厥虽然失去了西部部落,但仍然很强大,尤其是公元七世纪时,正值中国改朝换代的多事之秋,北方崛起的军阀们,像梁师都、刘武周他们都向东突厥称臣纳贡,交保护费,还要接受他们的封号。唐朝开国领袖李渊起兵时,也同样向东突厥寻求保护。李渊主政期间,东突厥的使节和那些打着经商晃子的突厥人到了中国就像进入自家后院,肆无忌惮的烧杀掠抢,无所不为。而突厥大军更是隔三差五的跑到中国境内耀武扬威,简直不把中国当成一个主权国家。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李渊对突厥人的横暴,虽然极为不爽,但却不表示一丝一毫的不满。

  

  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刚刚上台,东突厥再次向长安进袭。大可汗颉利(启民可汗的小儿子、始毕可汗的弟弟)和他的侄子小可汗实利(始毕可汗的大儿子)长驱直入,直抵渭水便桥。与长安只有一水之隔,朝野震惊。李世民万般无奈,只好冒险亲自到渭水便桥向对方求情,除了发誓继续称臣以外,还按对方开出的条件增加进贡的数额,颉利可汗这才爽歪歪的收兵回营。

  这对李世民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可也正是因为这次会面,让文韬武略的李世民看出了对方在组织能力上的低能,产生了反击突厥的念头。经过三年的准备,于公元630年派李靖率部北征,打响了反击东突厥汗国的第一枪。

  

  李靖率领唐军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深入阴山,把颉利可汗打得满地找牙,只身向西逃窜,最后还是被追兵擒获。唐军一战击溃不可一世的东突厥汗国,使北方各部落大为震骇。

  东突厥汗国各部落从此星散,但还时不时的有“可汗”出现,不过大多是中国方面为了安抚和照顾某些残余部落而委任的,也有极少数顽固的残余分子出于跟中国搞对抗而拥立的。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继到公元745年,最后一任大可汗白眉可汗被回纥汗国的怀仁可汗击杀,东突厥才彻底消失。

  铁勒部落本来是东突厥的一部,其内部包括很多不同种族的小部落,当中有两个小部落最为强悍,一个是薛延陀部落,一个是回纥部落。公元628年,薛延陀部落酋长夷男取得铁勒部落的领导权,宣布脱离东突厥而独立,自称可汗,建立薛延陀汗国。东突厥汗国解体后,薛延陀大量收容突厥的流亡部族,进入突厥的故地,直接跟中国为邻。

  

  面对美丽富饶的中国,薛延陀也像所有经不起诱惑的强盗一样,不断南侵。不过它的运气实在太差,也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恰好遇上中国的鼎盛时代,唐朝政府由大将李道宗亲王率兵出击,薛延陀集团很快土崩瓦解,最后一任可汗咄摩支可汗向中国投降,从建国到灭亡只有十九年。

  薛延陀灭亡后,回纥部落迅速填补了沙漠上的权力真空。但它仍然只是一个部落的形态,中国册封其部落领导为瀚海都督。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东部)是中国的故土,早在西汉时期就纳入中国版图,当公元七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的势力重回西域时,这片失去了六百年的土地,再也找不到当初张骞、班超时代城邦林立的影子了。眼前的西域只剩下几大国:高昌王国、焉耆王国、龟兹王国、于阗王国、疏勒王国和西突厥汗国。它们之间为了争夺霸权,纷争不断。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是延续下来的古老王国,因不断收编一些小国而壮大。

  

  作为后起之秀的高昌王国,其国土面积达到五万平方公里,首都为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他们的外交政策是与西突厥结盟,对中国实施围堵。具体措施就封锁边境,切断中国与西域的交往。中国一再呼吁和警告,他们却置若罔闻,一再触碰中国的底线,更有甚者,他们竟然无端扣押来往于中国与西域的客商。

  公元640年,大唐政府派大将侯君集、薛万均等征讨,大败高昌兵团,西突厥汗国派到该国的驻军,一看不妙,星夜撤退。国王麴文泰在惊吓中忧愤而死,新继位的麴智盛率众向唐军投降,被押送回长安,高昌宣告灭亡。中国逐将交河城改为西州,可汗浮围城(今新疆木萨尔)则改为庭州。

  

  焉耆王国与中国的关系一向友好,东西横亘四百多公里,首都焉耆城(今新疆焉耆县境东)。焉耆国王龙突骑支因与高昌有世仇,在唐军讨伐高昌时,还亲自到唐军指挥部表示慰问。可后来却和西突厥打得火热,跟中国玩起了两面三刀的把戏,与西突厥联姻,并取代高昌扣押过境的中外使节。这种行径自然为中国所不能容忍。

  公元644年,驻军高昌的安西都护郭孝恪挥师进攻焉耆,生擒龙突骑支,另立了一位新的领导龙栗婆准。可在唐军撤军后,西突厥来攻,把中国扶持的龙栗婆准杀掉,扶立龙薛婆阿那支为国王。四年后(648年),唐军突厥籍将领阿史那社尔西征龟兹时,捎带把焉耆一块收拾,把龙薛婆阿那支杀掉。

  龟兹王国位于今天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都城在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的皮郎古城),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北枕天山、南临大漠,东与焉耆为郊,西与疏勒接壤。超初跟中国关系很好,后来却上了西突厥人的贼船,参与到围堵中国的行动中来,成了反动政府的帮凶。公元648年,由大将阿史那社尔带兵征讨,活捉国王白河黎布失毕。中国遂将设立在西州的都督府向西推进,移到了龟兹。

  

  疏勒王国大至在今新疆喀什噶尔,位居西域南、北两道的交会点;于阗王国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包括今天的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这两个面积与龟兹相当的国家,见相邻国家都重回祖国大家庭,就主动投入祖国的怀抱。中国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焉耆、龟兹、疏勒和于阗设立了四个军事要塞,称为“四镇”,隶属于西安总督,作为中国西陲屏障。公元670年,蓄谋已久的吐蕃以举国之兵进犯西域,四镇相继沦陷。公元692年,中国政府派王孝杰率部反击,把吐蕃侵略者赶出西域,四镇又重新回到祖的怀抱。

  当中国边境向北向西推进,直接与当时的超级大国西突厥接壤时,两个大国终于直接面对面,战争就势所难免。公元657年,中方大将苏定方率领包括回纥、东突厥等收编过来的中国军团,向西突厥汗国摊牌。西突厥沙钵略可汗亲自率领十姓(十个部落)兵团上阵,双方在伊丽水(今新疆伊犁河)以北决战。结果,沙钵略军团被打得丢盔弃甲,其本人带领残兵败将渡过伊丽水向碎叶水(今哈萨克吹河,又译楚河)溃逃。苏定方下令穷追,双方在碎叶水北岸再战,这次沙钵略只带着几名侍卫向西逃窜。当他气喘吁吁地逃到咸海东南的石国(今乌孜别克塔什干部市)时,被石国扣了下来交给追踪到城下的中方部队。

  

  西突厥的命运与东突厥一样,从此星散。到公元742年,最后一任由中国派遣的大可汗阿史那听,被突骑施部落击杀,西突厥汗国名存实亡。

  中国的大唐王朝在西域取得完胜,把西域正式纳入行政系统,设州设县,成立军区,加强了地方管理。搞定了西北地区以后,中国政府又把目光投向东北的高句丽乃至整个朝鲜半岛。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