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如果清军武器和洋人一样能打赢鸦片战争吗?

  关于勇哥读史

  勇哥读史已入驻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一点资讯、企鹅媒体平台、UC云观百家号等主流自媒体平台,累计阅读超过5亿,粉丝30万。计100余篇原创文章单篇阅读量超过100万。

真实历史上差距确实巨大,但是这只是原因之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很多中国对于战争双方的武器差距耿耿于怀,认为清朝如果愿意引进先进武器在火力上和英国人做到对等,仅仅凭借区区万余欧洲人还不是送菜吗?

我们翻开史书一看,确实双方的差距极其巨大。清军使用的武器和明朝末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和英国人相比至少有着二百年的代差。但是,我们把目光回转,看看和大英帝国交战的其他国家,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清朝的表现之糟糕,甚至连非洲的黑人都不如。

祖鲁的抗英战争发生在英帝国处于最为鼎盛的扩张时期,此时的英国早已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和军事实力称雄世界。而直到1879年祖鲁王国才建立60多年,政权还处于巩固当中,武器装备水平极为原始。可是在战争的初级阶段,通过人数优势加上突袭战术却在伊散德尔瓦纳战役中击败了英军。这一战役英军超过1300人死亡,包括几乎全部的前线白人军队。在死亡名单中还包括了英国高级将领和纳塔尔阿马初努酋长领地的继承人。祖鲁方面,这一战役约1000士兵阵亡,几百人受到了致命的伤害。

祖鲁战争

必须指出的是,当时的祖鲁军队也有火器的使用。在和西方的接触中祖鲁人认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也逐步开始了学习和使用。例如丁刚就曾任用传教士加德纳(Gardiner)作为毛瑟枪的指导,塞奇瓦约也用过时的火枪和武器装备自己的兵团。但是祖鲁抗英战争中祖鲁军队依旧缺乏火器。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白人对火器的封锁,其二是祖鲁人坚持自己的作战方式。1852年英国人和布尔人达成了桑德河协定,决定双方不向整个南部非洲的非洲人出售军火。这一行为严重地限制了非洲人的能动性和抵抗活动,而且也限制了他们进行选择的机会。另一方面,尚武的祖鲁人认为火器是弱者使用的,即使在19世纪70年代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但他们并没有接受新的武器。在进攻时他们仍然坚持团队的带着长矛的冲锋,认为火器只能起到防守作用。

因此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虽然悬殊的差距终究会导致落败,但是落后的一方在主场前提下,并非完全没有还手之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有相当程度热兵器使用传统和经验的清军表现的连处于原始氏族部落时代的黑叔叔都不如呢?

糟糕的训练和待遇

首先我们看下清军的后勤以及训练水平。清军的训练可谓糟糕至极,完全就是中世纪的标准。以绿营为例一年操练只有十几天,乃至年中无操的比比皆是,而且战斗力稍微强点的都在西北地区,东南半壁由于承平已久,战斗力可以说是属于垫底的水平。反观英军,由于是个海洋国家的关系,其陆地军队在数量上和清军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但是要知道当时的大英帝国已经是一个全球帝国了,这样一个国家却只需要维持着十到二十万的陆军,可想而知其军队必定是非常精锐的。其和清军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本身有着严格的训练指标,从最差的一周四天到较好的一周六天不等。如果遇到特殊时期还能强化,例如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就是一年仅仅休息两天。

更为惨不忍睹的是双方在后勤待遇上的对比。清军的一般士卒,在鸦片战争期间的生活水平其实非常得艰苦。以林则徐的原话为例:“窃思人生日用饮食所需,在富奢者,固不能定其准数,若以食贫之人,当中熟之岁,大约每人有钱四五分,即可过一日。若每日有银一钱,则诸凡宽裕矣”。如果以此作为清朝东南方的生活标准,那么清朝当时一名绿营士兵的饷银是一月一到二两银子,八旗则为三两。看上去确实可以让一般的士兵过得很轻松了。但是我们要考虑到当时清军是习惯于拖家带口的,以父母、夫妻二人为例那就至少要有四张嘴等着吃饭了,如果有了子女那么开销只会更大。这还是他们祖坟冒青烟,遇到个不克扣钱粮的长官的情况下。

晚清的绿营,较之于鸦片战争时期的前辈,他们已经有了近代军队的气息

这就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士兵如果连最基本的家庭生活开支都无法应对,那么轻则集体闹饷,重则兵变。清军军官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默许士兵们搞“副业”和“灰色收入”让所有人都有一条活路,便是必然的结果了。当时清军士兵替人种庄稼、给人打短工、做街头小本生意之类的情况非常普遍。例如在浙江定海,镇守该地的清军士兵“半系栉工修脚贱籍”,然后“以银元三四十元买充入伍”。这么一弄当兵本身反而成为了“第二职业”,遇到检查和训练的时候只需要交钱让人“补足兵额”,而从中获取好处又避免麻烦的上级军官自然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果原本就少的训练时间更是被压缩的几乎没有,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对“士兵”这个岗位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鸦片战争中很多士兵“望风而遁”了。

那么八旗是否就比汉人好很多呢?答案也是否定的,首先虽然八旗的待遇要比绿营高一些,但是却是非常典型的世袭制度。如果说汉人是因为糊口的关系去当兵(注:绿营早年也是世袭但是在清中叶遭到破坏),那么旗人就是祖上的规矩:除了当兵,你不能干其他营生。而且由于清朝在皇太极之后实施种群隔离制度的关系,导致八旗虽然纸面待遇要比汉人来得高,但是也断绝了他们外出找“兼职”的可能,其生活水平搞不好还不如一些巧手的绿营。

反观英军,首先虽然也存在强征,但是大部分士兵选择这条路是完全自愿的行为。例如步兵团的组建是由皇家授权,被授权者必须要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一经皇家同意,政府会为官兵提供薪金和武器装备,被授权者则负责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训练。这可以说是完全商业化的程序,经济上政府与募兵者双方按契约合同以给钱的多少来确定招兵的数量,而募兵者与被招募者则根据给钱的多少来决定服役期的长短。双方是非常典型的契约制度,士兵就不存在八旗那种因为家族的关系,非自愿地上战场的情况。而由于工业革命的红利,其待遇之好可以说在全球都是数得着的。19世纪早期英国肉价很便宜,一镑牛肉的价格大约是2-4便士,一个英军的最低等的步兵的日薪为一先令(十二便士),如果是骑兵可以再高一些。其待遇完全可以满足自身乃至家庭的需求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英军自身,后来给英国人打工的华勇营一月也能到手十两银子;事后,为了防止大清皇帝报复他们,还英军负责把华勇营家属全接走了。

华勇营士兵

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后勤和训练完全不行的情况下,就算双方的装备是一样的也是于事无补。

武器只是缩影代表的是两个时代

诚然英法双方确实是对中国军队的勇气持非常赞叹的态度,但是也仅仅是赞叹而已。如果说中世纪的战争需要的是少数人的血气之勇,是勇士们的赞歌,那么近现代的战争就是学者们的智慧结晶,需要勇气的不是少量的勇者而是一整只悍不畏死的军团。

事实上八里桥战役,当清军溃散之后。法国人让清军战俘清点尸体,结果发现仅仅只有三千具死尸而已,说明绝大部分的清军士兵并没有选择死战到底。当他们知道洋人在战报里对他们表现所写下的赞美之时,一定会感到羞愧难当。

现在我们可以给出答案了,结论是不能。

八里桥之战

清军的劣势不仅仅是装备低劣的问题,士气低下,后勤一塌糊涂,士兵缺乏最低限度的营养和训练,表现连祖鲁人都不如。双方时代上的差距不仅仅是体现在杀人的武器上,英军良好的待遇和充足的训练是清军无法相比的,同样清军也缺乏死战的勇气,别说和近代军队相比,就是和同时代的其他土著人国家相比也显得很无奈。

而祖鲁人这种在战争中一度表现得很好的民族(当时祖鲁人正好处于“国家”草创,“国力”上升的时期),最后也难免失败的命运。

清军相比之下最好的战绩是偷袭使节团,这样一支军队和国家,别说武器落后两个世纪,就算是更为先进恐怕也很难取胜。

  有思想的人正在阅读

  马步芳杀害5千红军 毛泽东怒了:坚决歼灭不许起义

  这位国军名将被解放军俘虏后 陈毅为何一定要见他一面?

  他是黄埔之星 贺龙入党介绍人 如不牺牲建国后至少是大将

  中国很少在联合国投否决票 唯有一次连投16次否决票让人惊呆

  思想碎片,人文关怀

  推荐关注“煮酒观天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