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遇上的那些不开心事

  一

  人人都有烦心事,大人物也不例外,身心疲惫的周武王就像是得了“强迫症”。

  周武王姬发在灭掉商朝后,立社稷,改正朔,大封王族、功臣,并封纣王的儿子禄父于殷商故地,推行以殷制殷之策。同时,释放囚禁的箕子和其他关押的囚犯,表彰商朝旧臣商容,修建比干陵墓,祭奠阵亡将士,开放鹿台钱库与钜桥粮仓,赈济民众,收买人心。周武王已经做得够出色的了,但他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这一日,周武王召见九州长官,在处理完政事后,他忽然心血来潮,率领众人登上豳城(今陕西旬邑西南)附近的高山,遥望殷商旧都朝歌(今河南鹤壁),纵论天下兴亡。登高怀古,难免令人伤情,周武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到镐京后就失眠了。睡不着觉,周武王也没有闲着,索性传周公旦进宫。周公旦来到周武王的住处,问他为什么半夜三更不睡觉?周武王回答说:“实话告诉你吧,从殷末到现在的这六十年,奸佞当道,民不聊生,殷商众叛亲离,这才给了我们机会。但殷朝并非一无是处,自它建立以来,历代君王选贤任能,呕心沥血,先后任用过三百六十位名士,要不然它也不会苟延残喘这么长时间。我还没有找到永葆国运昌盛的办法,哪里能顾得上睡觉呢?”

  周武王又说:“我考虑很长时间了,今天总算想明白,要想求得国运长久,必须顺从天意,铲除天下的恶人,并要努力守护卫好西土,广施德政。洛水与伊水交汇处地势平坦,是从前有夏氏的故地。我察看了三涂、太行和恒山,回过头来再细细察看这个地方,觉得它实在是个建都的好地方。”

  周武王于是移驾洛邑,亲自主持了新都的测量和规划。做完这件事情之后,他下令把战马放养于华山之南,把牛羊放养在桃林之间,军队也就地解散,刀枪入库,以此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武。

  然而周武王最终没有看到新都落成的那一天。直到周成王七年,周公旦才前往洛邑开始营建新都。周公旦修建的这个陪都,后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它保住了周朝的半壁江山。

  看来,周武王的担心不无道理。

  二

  倒了血霉的周昭王有可能在历史上第一次遭遇了假货。

  周昭王姬瑕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君主。他在位上的第十六年,亲率大军,南下讨伐不太遵守纪律的楚国,获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铸器铭功。许是受了第一次南征成功的鼓舞,三年后,周昭王又一次挥师南下。但是这一次,命运之神没有垂青周昭王,他一去不返,再也没能回到周都。

  据说,周昭王率领的大军全军覆没,楚国人也很给面子,没有像处死其他战俘那样杀死他,而是送给他一艘豪华邮轮。周昭王很高兴,当即带领手下人等兴高采烈地往回返。谁承想楚国人耍了个心眼,他们送给周昭王的邮轮是用胶粘合的。邮轮驶到江心就解体了,周昭王被活活淹死。此时此刻,周昭王的心里有一万条草泥马在奔腾,但说一千道一万,他还是得接受这被坑的现实。

  这一年是公元前977年,距离周王朝建立还不到70年。周政府很忌讳这件事,没有向诸侯国报丧,草草将周昭王安葬了事。后来,在周政府主持编发的内部文件上总算提到了这件事情,但翻过来翻过去就只一句话:“周昭王南巡没有回来。”

  周昭王的死成了个谜。

  三

  周厉王主持下的周政府频遭手下人非议。

  话说周厉王姬胡在位的第三十个年头,遇到了他人生的知己、思想非常超前激进的荣夷公。他给周厉王出了个主意,推行山林川泽专利政策,对物产实行垄断经营。按说这是件挺好的事情,但好事未必能为所有人接受,尤其是伤及身边人利益的事。大夫芮良夫劝谏说:“荣公这个人贪财好利,不明事理,一味地用财利引诱君王。岂不知财利是全天下人的,独占就会触怒民众。君王如果按照他说的去做,天下岂能长久?一旦荣公受到重用,周朝的江山必将毁于一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财利怎么会是全天下人的呢?周厉王很不赞成芮良夫的说法,要不是他拉出《颂》和《大雅》,用先王们的事迹来压他,周厉王早就掌芮国国君的嘴了。他提拔荣夷公为卿士,让他掌管国事,推行山林川泽专利,由天子直接控制物产,不再准许国人以此谋生。国人被断了生路,公开指责、咒骂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赶快废除专利制吧,民众已经怨声载道了!”

  周厉王怒从心上起,找来一批卫国的巫师监视国人,下令将那些胆敢妄议中央政府的人全部抓来杀掉。这些“锦衣卫”工作认真负责,无可挑剔,很快就帮周厉王消除了反对之声。可是问题紧跟着来了,诸侯们都不来朝见他了。周厉王遂变本加厉,推行更加严苛的政令。这一下,国人再也没有人敢开口讲话了,人们路上相遇也只能互递眼神示意。周厉王非常高兴,对召公说:“你瞧,再没有人指责我了。”召公说:“你这个办法不行,堵住民众的嘴巴,比堵住奔腾的水流还要厉害。大凡天子治理国家,一定要广开言路,听取民众的意见。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公卿列士献诗、盲人献曲、史官献书、乐师献箴、百官进谏的原因所在。民众有嘴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有饶田沃野。让民众把话说出来,可以了解和考察政事的得失。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的统治又能维持多久呢!”周厉王不以为然。

  周厉王的高压政策招来了国人的一致反对,他的山泽专利仅仅实行了三年,国人就群起造反。周厉王逃亡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这么重要的问题怎么能交给巫师来处理呢?想革新,却又怕做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最终,由于推行方法问题,这项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四

  周宣王的一生一波三折。

  周宣王姬静在幼年时就差点死于非命。那一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下他独自逃跑。当时还是王太子的姬静被召公藏匿在自己家中,愤怒的国人包围了召公府邸,要求交出姬静。召公迫于无奈,只好用自己的儿子去顶替姬静赴死,姬静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姬静长大成人后登上王位,史称周宣王。周宣王修明政事,继承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一度使国力得到了恢复,诸侯又开始朝见周王了。然而周人才看到了点曙光,周宣王就飘飘然,开始犯浑了。

  在古代,天子与诸侯均享有籍田,天子一千亩,诸侯为百亩。每年春耕开始前,王室和郡国均要举行祭祀先农(农神)的籍礼,由天子、诸侯装模作样地扶着耒耜在田里三推三反,行祈年(祈求丰收)礼。其重视程度和现在每年三月份的植树造林差不多。但周宣王却不愿意到千亩去参加义务劳动。虢文公劝谏说:“大王千万不可以这么做,你要是不在电视上露脸,叫群众怎么去耕地?”周宣王不听。

  不参加义务劳动倒也罢了,更为可笑的是周宣王患上了大头病,频繁对周边部族用兵,而且屡战屡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发生在公元前789年的千亩之战,政府军被姜戎人全奸,幸亏驾车的奄父跑得快,才保住了周宣王一条性命。

  五

  周幽王就更惨了,他死得不明不白。

  周幽王姬宫湦是周宣王姬静的儿子,周厉王姬胡的孙子,这家伙比他的爷爷和父亲还要倒霉。归根结底,周幽王是叫女人害了。周幽王的宠妃褒姒是个冷艳迷人的绝世美人,周幽王对她爱得不得行,对她的话更是言听计从。为了讨褒姒欢心,周幽王废掉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他甚至还多次下令点燃镐京附近的烽火,引逗褒姒发笑,抱定决心要跟褒姒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是家国向左,爱情向右,这样大的历史题材连多才多艺的唐明皇也把握不好,他周幽王又如何能够全身而退?姬宜臼对老爹的做法很不满意,他撺掇外公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将周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虏走褒姒,自立为王。

  死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问题是周幽王死得太憋屈了。玩女人、废太子这类事情不知有多少君王干过,可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也就那么几位。退一万步讲,比起卫宣公、鲁惠公、楚平王这些人渣,周幽王还是有一点道德优势的,至少他对爱情很负责。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猜想,姬宜臼发动人杀了老爹,却不愿背负弑君的罪名,便组织写作班子,对他的老爹大加抹黑。于是乎,这段历史就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周幽王背负的这个千古骂名,与他的孝顺儿子姬宜臼不无关系。

  九泉之下的周幽王如果有灵, 一定死不瞑目。

  六

  周桓王被诸侯们看扁。

  话分两头,事分两面,有得必有失,更何况是这等不光明磊落之事。周平王姬宜臼虽然如愿以偿夺取了王位,可是却丧失了大片国土,并且弄丢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让此后继位的东周诸王多半成为了受气包。

  说来话长。周平王时,郑庄公子承父业,做了朝廷的卿士。可是郑庄公这个人太强势,老是顶撞领导,周平王有意擢升西虢公,削弱他的权力。郑庄公气恨不过,向周平王讨要说法,事情最终以“周郑交质”收场。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了,即位的周桓王决定遵从老爹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郑庄公拒绝执行命令,他既不为周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还命人于春、秋两次侵入王室疆土,抢收成熟的庄稼。

  直到公元前717年,郑庄公才前来朝见,周桓王很生气,不以礼相待。郑庄公怀恨在心,回国后私自与鲁国调换了许地的田地。许田是天子用来祭祀泰山的专用田。据说,郑庄公还假托王命讨伐宋国。周桓王气不打一处出,终于解除了郑庄公在朝廷的职务。你不仁,我也不义,郑庄公遂又中止了朝见。公元前707年,忍无可忍的周桓王征调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也不客气,率军迎战,并大败王师。战斗中,周桓王的一只肩膀被箭射伤。

  讲礼讲不通,打又打不过,周桓王只有忍气吞声,灰溜溜地撤军。

  不要讥笑周桓王,因为他偶尔还能端一端君王的架子出来,而像周惠王、周襄王、周敬王、西周君这些人已经只有仰人鼻息的份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