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十大用枪高手, 谁才是你心中的第一

  no10诸葛尚

  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三国时期的人物,诸葛瞻长子,诸葛亮之孙。

  诸葛尚虽然是一个龙套,但确实有一定的实力。击败了 邓忠+师篡,也算一名用枪高手。

  no9文鸯

  魏将文钦之子,武勇出众,被赋予了极高的期待,甚至一度有人将其与蜀之名将赵云相提并论。

  文鸯的谋略才干和骁勇善战的能力可谓是数一数二,但是却远不比赵云、吕布等有名气,只可惜他生不逢时,命运弄人。

  no8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孙策十四岁那年去寿阳拜见袁术。刚到不一会儿。豫州牧刘备就来了,孙策要走。袁术说:“刘豫州来和你有什么关系?”孙策回答说:“不然,英雄互相妒忌。”说完就往外走。他从东面台阶下去,刘备从西面台阶上来,只是转头看孙策走路的资势,却不再往前走了。

  尽管在战场上有过出色的表现,但历史上的孙策并非以武勇著称,而是他的果敢干练、善于用人和雄才大略的魄力成为他跻身三国时代一流人物行列的本钱,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血气方刚、有父孙坚遗风的大男子汉,但是“小霸王”的绰号是罗贯中给他编排从曹操口中说出的。要是在各种版本的三国游戏里,孙策的武力基本能和太史慈平起平坐,能排前十名,而且他的谋略也不低!

  no7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太史慈不及马超,但也应在一流武将之列,败张合应该没什么问题的。书中对太史慈描写较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描述太史慈时曾用过“如入无人之境”一语,单枪匹马闯进敌阵并且做到如入无人之境,单凭这个战绩就可以直接把他带入一流,貌似全书得到这种评价的寥寥几人罢了。

  no6文丑

  文丑(?-200年),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明·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根据此段历史描写关羽斩文丑的故事,并广泛流传于后世。

  文丑是《三国演义》中的猛将,都是河北四庭柱中的一员,在被关羽斩杀之前有着骄人的战绩,颜良曾经20回合击败徐晃,威震曹营,而文丑也曾和赵云打的不相上下,可见两人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纵观两人的战绩来看,颜良和文丑的实力应当是不相上下的.

  no5张郃

  张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

  张郃有很多单挑事迹,例如与张飞大战50回合,在战败的情况下一击把蜀国大将雷铜给杀死等等,不在这里一一写出了,光是比孙策太史强的武力就足以让人害怕了~

  no4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东汉末年名将,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夏侯惇的后世诗词赞语中出现了“枪戟丛中敌万军”的评语,该评语可比关张赵三位超一流的“万人敌”。这自然也是作者对夏侯惇武力的肯定。

  no3张飞

  张飞,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观察《三国演义》中的交战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张飞的交战经历十分丰富,甚至于全书第一战,即是张飞一矛刺死黄巾军的邓茂。纵观统计中25次交锋经历,和张飞交过手的,既有吕布这样的顶级选手,也有许褚、马超这样的超一流和夏侯渊张郃这样等一流或次一流的武将;既有以一敌二三,也有一人对阵万人;既有一击秒杀,也有马上生擒……

  刘巴轻视

  张飞曾经到刘巴处就宿,刘巴却不理会张飞,使张飞十分恼怒。诸葛亮对刘巴说:“张飞虽是武人,但他非常仰慕先生你。主公正召集文武人才,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先生你虽然天性清高,但也应该放低一些格调吧。”刘巴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怎么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谈了?”刘备听闻后异常愤怒。东吴的张昭也曾和孙权谈论此事,张昭认为刘巴心胸过于狭隘,不应如此抗拒张飞。孙权则说道:“若让刘子初随世俗沉浮,为了取悦玄德而结交张飞,怎么能称得上是高士呢?”

  翼德讹传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字翼德,《三国演义》虽然与宋元时期的“说三分”甚具渊源,但早期的《三国演义》均无承袭宋元时期通俗文学的讹误,仍据正史以张飞字作“益德”。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约1522年刊)及早期的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约1591年刊)亦皆如是。嘉靖本作为据史演义的本子,著力将历史通俗化,故大部份内容依据史书,是以张飞之名沿用“益德”。就现存材料而言,“翼德”之说在《三国演义》版本中首见於万历十九年(1591)经修订后刊行的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可见周曰校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修订前后是“益德”讹为“翼德”的重要过渡。

  no2马超

  马超,字孟起,司隶部扶风郡茂陵(今陕西杨凌五泉镇)人,东汉卫尉马腾之子,汉末群雄之一,蜀汉开国名将。

  马超大战张飞许禇且都略占上风体力超强,(前者回合数不详约600回合,后者230合,),此人颠峰时刻在渭水一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8~9合败大将于禁,20合张合亦败,数合杀与枪神张绣齐名的李通,之后曹营便无一人敢扶其锋芒,当然此时的马超身负杀家仇,武艺也超了水准,犹如天将下凡,如果这个时候即使吕布付生也难免遭遇速败,同时有罪在身的曹洪舍身与其死战,虽坚持到了40回合,但最终气力不加身中数枪,好在夏侯渊带兵及时赶到,马超独自一人恐被所算,这才阻止了杀戮,这也是三国中唯一以一敌众的连续单条并取胜的战例,且对手都很有水准。

  no1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演义里单骑救主,斩杀50余员名将,30回合败张合,刚出道50回合平文丑,吓退张合徐晃,还有演义中唯一一处对武艺的正面描写:“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这就不必多说什么了。一吕二赵三典韦,这就是赵云武力高的地方!

  五虎上将,是指蜀汉名将里名声最响、地位最高、能力最强的五位将军,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但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却在百家讲坛栏目里提出了四虎将之说。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而且仅排在诸葛亮传之后,列于蜀汉各文臣武将之首。而五位将军又有虎将之名,关羽、张飞被称为“熊虎之将”,赵云被称为“虎威将军”,马超“与翼德并驱争先”,黄忠“勇毅冠三军”,可以看出,称这五位将军为蜀汉五虎上将,都是有史可据的。而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又先后将五位将军评为蜀汉的“爪牙”,也就是说,关张马黄赵就是正史所承认的蜀汉“五爪牙”。

  而五虎上将的称谓也并非是先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之前的《三国志平话》称其为“五虎将军”,再往前推,元曲中就已经将这五位称为“五将军”或“五兄弟”。不管是“五虎上将”还是“五虎将军”,其实都只是一个称谓,一个统称而已,关张马黄赵这五人在蜀汉也绝对称得上虎将的,非要计较是出自演义还是正史,是没有意义的。

  除此之外,五虎将也是见于民间史料记载中的,包括《山堂肆考》、《历代名臣录》,而《四库全书》的收录则以清代官方的身份对其做了全面的肯定,也就是说从明清以来,史家是认可五虎将一说的。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众号军事之窗(jszc81)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