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故事之——武俊谏言建宛平城

  点上方蓝字新丰台即可快速关注

  想每天收到类似信息?请果断关注并置顶吧!(微信号:dafengtai)坚持每天清晨为您奉上新鲜、有用、有趣的实用生活信息。

  京郊西南有一座明代小城 — 宛平城。它建制虽小,但固若金汤。

  大约在370年以前的明崇祯年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与明军作战。为了防止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加强对京师的保卫,崇祯采纳了大臣的建议,命当时的御马监太监武俊在卢沟桥头建了这座东西长640米,宽320米的小城。

  此城于公元1638年(崇祯十一年)开始兴建,到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竣工。初名“拱极城”( 拱,是拱卫;极,是最高地位。拱极,就是最高保卫的意思)。改名为“宛平城”则是1928年(民国十七年)宛平县署迁于此处后的事。宛平县衙原设在北京地安门以西的贤良祠。

  

  关于修建这座小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小故事。话说1638年,明朝崇祯皇帝召集群臣商议修建“拱极城”,以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地。当时,众大臣群议的结果是建此城约需银“三十二万两”。崇祯皇帝考虑到这笔费用耗资太大,国库难以支付,便命御马监太监武俊重新“另估”。武俊不但熟悉营建的事情,而且对工程理财方面也很有经验。经他估算将经费削减为十四万两。因此,武俊受崇祯皇帝之命主持修建此城。

  武俊到任以后,马上开始着手修建“拱极城”。他从推测、计算石材到聚集修建的工人,样样亲力亲为,以求人力和物力达到最好的状态修建此城。为了做到使城墙坚固又节省银两他除把收放钱粮、管工等要责委以专人外,还把所有的账目一一详实的记入账本,并亲自监督执行。

  

  1640年,武俊以“实际用银十二万五千两”的经费建成此城,并把“估价”内节省的银两如数上交,“送到四库收讫”。此城虽然从规模上看是一座小城,但城墙高百丈,貌似雄关。不料验工者却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凭空诬陷武俊“冒领”公款,致使崇祯皇帝偏信了验工者的话而大为震怒,将他革职收监。武俊自知此事问心无愧,只可惜自己三年辛苦,一生忠君,却落得无立锥之地,实在冤枉。于是他在狱中奋笔两千言,将筑城始末与底账和盘托出,并刻于石碑上,以期此事有一天大白于天下。

  此碑于1984年在修复宛平城时被发现,它的出现,填补和更正了许多明、清时期关于建置宛平城的缺漏史料。

  武俊修建宛平城的功与过、是与非,无论后人有何评说,但至少有一点,他为朝廷打算,敢于向崇祯帝谏言,这一作法还是值得后人推崇的。

  发现新丰台(作者:赵惠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