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世纪恐怖组织,是刺客信条的历史原型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

  读过金庸小说的人一定很熟悉这句诗,也会随之想起谢逊给张无忌讲的那个“山中老人”的故事。金庸素有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塑造小说角色的习惯,而谢逊讲的这个故事中的“山中老人”霍山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他的真名叫哈桑·本·萨巴赫。据说他是奥萨马·本·拉登的精神偶像。

(“山中老人”哈桑·本·萨巴赫)

  此人一手开创了中世纪威胁伊斯兰世界甚至欧洲一百七十余年的恐怖组织,阿萨辛派(Hashashin)。该组织以严密的恐怖活动对付政敌,被阿萨辛派暗杀的伊斯兰世界君主、大臣,甚至东征的欧洲十字军将领不计其数。法国的东方学者昂里·马塞认为这个教派“与其说是一种宗教学说,不如说是一种秘密的政治组织”。阿萨辛派“只问目的,不择手段,滥用匕首,把暗杀变成一种艺术”,今天英文里的暗杀(assassin)一次,就是一这个组织的名字阿萨辛(Hashashin)为词根造的,足见阿萨辛派对中世纪以及以后的西方世界产生的的影响之深远。

(《刺客信条》第一作中,阿泰尔便是效命于阿萨辛派的刺客)

  不像金庸小说里写的那样,“山中老人”哈桑并不是武林高手,没有在波斯的沙漠里打劫商队,也没有为明教书写圣火令,更没有创立bug级绝技乾坤大挪移。相反,山中老人哈桑是一个狂热的宗教学者,狂热地追求隐晦的古兰经经文中的“神启”。1090年阿萨辛派大本营“鹫巢”阿拉穆特建成后直到他去世,这35年间哈桑从未下山,“只有两次走出房门登上屋顶”。他的后半生足不出户,醉心于著述,现今还留有多种波斯语的著作。

  哈桑则自从17岁起就追随什叶派的分支伊斯玛仪派,1071-1072受传道师伊本·阿塔什(Ibn Attash)派遣,在波斯各地做传道。阿斯玛仪派曾在埃及建立法蒂玛王朝(909-1171),因此,哈桑本人在1078-1079年间曾去埃及游学,学习本派的教义。他也正是在埃及开创了伊斯玛仪派的支派:尼扎尔派(Nizaris),即阿萨辛派(Hashishi)。后来因为卷入法蒂玛王朝继承人的斗争,哈桑被驱逐出埃及。1080年,哈桑返回波斯传教,但受到尼若牟为首相的塞尔柱帝国的追捕。

(阿萨辛派城堡遗址)

  十年后的1090年,哈桑率信众占据波斯加兹温(Qazvin)附近的阿拉穆特(Alamut)山建立城堡要塞——鹰巢。以“鹰巢”阿拉穆特为大本营,哈桑建立了地势险要、与世隔绝、防范严密的独立宗教王国,“其所据地,皆在山隘,里海南山,南北狭,东西长,约五六百里,多此种人居堡”,号称“所属山城三百五十”。这些城堡要塞集中于厄尔布尔士山脉中,山势陡峭,高峰连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易守难攻。由于叙利亚的尼扎里耶派组织将上层领导人称为“谢赫”(阿拉伯语中既指年龄较长之人,同时也有长老、领导人的含义),所谓“山中老人”就是由此而来。

  作为阿萨辛派的大本营的阿拉穆特(Alamūt)堡位于里海南岸至波斯高原的咽喉要道,素有“鹰巢”之称,地势险峻、依山作寨,而且“储粮甚多,兼有酒蜜”,堡内还藏有无数图书典籍、文物档案。哈桑·本·萨巴又引水灌溉、开辟果园、间以花圃,外界断水断粮也能自给自足,俨然一个山中国都。“山中老人”在山谷中按照《古兰经》对于天堂的描绘建立了一座大花园,《马可波罗游记》对此有过非常精彩的记载:“哈桑在两山之间,山谷之内,建一大园,美丽无比。中有世界之一切果物,又有世人从来未见之壮丽宫殿,以金为饰,镶嵌百物,有管流通酒、乳、蜜、水。世界最美妇女充满其中,善知乐、舞、歌唱,见之者莫不眩迷。”

(马可波罗游历路线图)

  阿萨辛教派之所以能纵横伊斯兰世界一百多年,与其独特的教徒培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哈桑会定期招募一批十二三岁的幼童,教授他们暗杀的技巧、并灌输以狂热的宗教观念。待训练他们到十七八岁,这帮孩子会被灌上迷幻药,再送入建好的山谷花园内。这些孩子醒来后,无不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惊,恍惚间似乎进入了教义做讲的天堂。哈桑会允许这些孩子在花园内肆意妄为一段时间,然后他会派人将这些沉浸在天堂幻境中的孩子再度迷倒,送回原来的地方。年轻弟子们醒来后发现自己已不在天堂,倍感失望,这个时候哈桑会召见他们,这些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哈桑是伊斯兰教先知的观念,现在自己又亲眼见到了天堂,就更加信仰崇拜哈桑了。此时哈桑就会表示,只要弟子完成教派的暗杀任务,死后就能再次回到‘天堂’。”所以,阿萨辛派刺客往往可以不顾性命的去执行刺杀任务,但求早死。这些人被称为菲达伊”(Fidayi),意为“奉献生命的人”。

  从《马可波罗游记》里,我们足以看出阿萨辛派的可怕与强大之处,那就是利用信仰的力量,无惧死亡。甚至有传说,一次哈桑为了向苏丹使臣证明自己无可置疑的权威,他向一名年轻信徒点了一下头,此人便抽出刀一下割断了自己的喉咙毙命,再点了一下头,另一名年轻信徒立刻从城墙上跳了下去毙命(这难道是刺客信条信仰之跃的来源?),并补充说自己还有六万名这样的敢死之士,随时都可以坚决执行自己的命令。

(信仰之跃)

  1092年,在塞尔柱帝国首相尼若牟支持下,帝国苏丹亲“鹰巢”征阿拉穆特山,但被哈桑成功击退。尼若牟将哈桑视为帝国的威胁,令阿布·穆斯林·拉迪去逮捕霍山,而拉迪反而先被哈桑派人刺杀。当年10月16日,在尼若牟前往巴格达途中,霍山即派遣“菲达伊”刺杀了尼若牟。此后,更刺杀尼若牟的两个儿子及各地的埃米尔、将军、名人和政治对手。这次暗杀震惊了伊斯兰世界,哈桑的“阿萨辛派”于此名震一时。

  随后“山中老人”的继任者们更将阿萨辛派的刺杀的本性发挥到极致,后来纯粹以靠威胁恐吓收取佣金来维持教派的运行。就算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君王,埃及阿尤布王朝的苏丹萨拉丁,也对山中老人的威胁忌惮三分。那个时候伊斯兰世界、甚至欧洲的君主贵族们无不谈“山中老人”而心惊色变,但又只能屈服于阿萨辛派的恐怖暗杀。譬如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二世,按说他离“山中老人”颇远,不至于害怕,可实际上,他还是派使者给山中老人送去了八万第纳尔。

  在《刺客信条》初代中阿泰尔的老师拉希德丁•锡南,也并非虚构人物。他是哈桑二世派往叙利亚分部的首领,成功的暗杀过黎波里伯国君主雷蒙德二世和耶路撒冷国王康拉德一世,长期操纵当地政局,甚至还曾策划过针对萨拉丁的暗杀,但最终没能成功。其卓越的成就为其带来了很高的声望,故也被西方尊称为“山中老人”,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哈桑,经常出现在西方的文艺作品中,如《基督山伯爵》、《玫瑰之名》之中都有借用,最后被《刺客信条》也拉去做了阴险的大反派。

(蒙古西征路线图)

  不过,再无畏的死士再都挡不住蒙古人的铁骑。1256年,旭烈兀率领蒙古大军西征,在蒙古人强大的攻城器械面前,阿萨辛的城堡不堪一击。最终,末代“山中老人”鲁肯丁在蒙古大军的进攻下选择率众投降,同时属于阿萨辛派的一百多个城堡也相继投降。蒙古人在解除了他们的武装之后,夷平了鹰巢,将其中的财物洗劫一空。不过,旭烈兀最终背弃了自己的承诺,下令杀光了阿萨辛派的所有成员,“虽在襁褓者,亦不幸免”,末代哈桑鲁兀乃丁也在求见大汗的路上被蒙古人的马蹄踩成了肉泥,曾威震西亚二百年暗杀组织刹那间崩溃了,蒙古军队踏平阿萨辛教派也被西方史学界评为蒙古军队对世界和平做的唯一有益贡献。

  这一点在《刺客信条》中也有体现,阿泰尔作为刺客宗师,对时局把握非常准确,知道本派鹰巢所在早晚会被蒙古大军攻破,所以早早开始在欧亚各地建立刺客组织分部,并在鹰巢地下修建了大图书馆,在蒙古人破城前,带着金苹果藏入了大图书馆中,守住了这个宝物,同时刺客组织也在世界各地得以继续蓬勃的发展,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游戏想象的部分了。

  阿萨辛教派本质本质上是为了政治利益肆意杀戮的恐怖组织,不过其在暗杀上的高超造诣创造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刺客时代,在中世纪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如同瓷器之于中国一般,阿萨辛也逐渐同刺客划上了等号,可以说阿萨辛派正是欧洲刺客文化的源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