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的转折点——鸦片战争

  点击上方超人的旅途分享”和我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英国的割占,是香港历史的分水岭。百多年间,香港岛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步伐与内地迥异,它相对安定的环境,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移民,在种种主观及客观条件下把香港建设成一个国际大都会。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揭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香港历史的转折点——鸦片战争

  随着中古黑暗时代的过去,文艺复兴带领欧洲进入一个新时代。航海家和冒险家热切追求财富,天主教徒则热衷于向外传教,乃纷纷扬帆出海寻找新大陆。中国历史悠久,物埠民丰,很自然成为欧洲人发展对外贸易的目标地。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成功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打破回教徒对中东陆路的垄断,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等乃先后循此海路来华经商。

  

  葡萄牙人分别于1510年和1511年占领果阿(印度)和马六甲(马来西亚),并且取得了通往东印度群岛的航线控制权。葡萄牙人在马六甲遇见带着绸缎、瓷器及珍珠以换取香料、姜及金线的中国商人,遂萌生前往中国贸易的念头。1514年,葡萄牙人首次抵达中国,进行通商。1557年,葡人正式获准缴纳年租在澳门居住,首开欧洲人在中国租借土地居住的先例。

  

  明、清之际,厉行海禁,广州对外贸易一度衰落。168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开放海禁,在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设置海关,以管理对外贸易。1757年,清政府为防止外人往来海防要地,独留广州一口通商,并订立“防夷规程”,限定外商在广州的活动范围,只准他们于每年贸易季节前来进行买卖,其余时间须离开中国或撤至澳门。

  

  自1498年葡萄牙人东来,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期间三个半世纪的沧桑历史,道尽了中西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友好贸易中渐起争端,最终大动干戈。鸦片战争是香港历史的转折点,香港被割让,脱离中国新安县的管制,从一个仅有零星渔村和农村之地,演变为英国的殖民地,其后更是百年人事几番新,历尽变迁。

  由于英国人对中国出产的茶叶需求极大,而英国商品却不受中国人欢迎,因此在早期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常处于严重入超的局面。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乃在印度广植鸦片,向华倾销。由于利钱丰厚,鸦片的进口量按年递增,由十九世纪初每年平均四千余箱,增至1838年约三万五千箱。中英贸易的逆差完全扭转,中国由长期出超转为入超,白银大量外流。当时吸食鸦片的恶习席卷全国,烟民的人数估计达一千万,对中国的经济和民生造成极严重的损害。

  林则徐于1785年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出生,四岁开始受学于父亲,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从此开展了仕途。此后三十多年间,林则徐逐步升迁至湖广总督的高位。由于他为官清廉,办事认真,被当时决心禁烟的道光皇帝委以钦差大臣的职衔,于1839年前赴广州,果敢的全面禁绝鸦片。

  

  经过1839年6月虎门销烟及7月尖沙咀村民林维喜被杀等接二连三的事件,中英冲突如箭在弦。同年9月4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三艘船只前往九龙欲购置食粮,但由于清廷已颁令禁止对英人供应任何粮水,义律不得要领,遂下令向清军开炮。经过数小时的交战,英国船只因弹药耗尽而撤退。此事引发了继后的连串冲突,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英国国会于1839年10月经过激烈辩论后,以极微多数票通过对华用武。1840年6月下旬,英国舰队抵华,北上攻占舟山群岛的主要城市定海,8月中旬更抵白河口,逼近京城。清政府大为震惊,道光皇帝立场动摇,随即撤去林则徐的职务,并派遣琦善议和。琦善和义律经多番谈判后草拟了《穿鼻草约》,但不曾签订,终亦不为两国政府所接受。1841年2月下旬,英军再次举兵进犯珠江沿岸,5月更攻陷广州城。

  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实际动员的部队共约十万人,与英国远征军最高兵力时的二万人相比,表面上占有绝对优势。但若比较中英武器装备,清军却是望尘莫及,其中最大的差距是船舰。英舰以航速快、机动性强驰名于世,而大型战舰又能装炮多至一百二十门,具备极强的战斗力;相反清军战船攻击力弱,水师欠缺实战经验,加上武器不精,实难与英国海军匹敌。

  

  由于义律在华的交涉成果未能满足英国政府的需索,战事进一步升级。于1841年8月抵达广州发动全面战争,随即重夺定海,攻陷厦门、镇海和宁波各地。至1842年6月,英兵获增援后,沿长江北上,攻陷了镇江,8月兵临南京城下。清廷被迫签订城下之盟。

  中英代表于1842年8月29日在英舰上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予英国,于是香港岛被英国抢占19个月后,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认为清廷没有完全履行条约所订的各项条款,更欲进一步扩大其在华利权,新一轮军事冲突迫在眉睫。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掳走两广总督叶名琛,旋即北上攻陷大沽,清廷被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两年后,联军再陷大沽,进而占领北京城,清廷再次签订城下之盟——《北京条约》。

  随着更多不平等条约的签署,英国遂以其在华利益受威胁为理由,借口法国租借广州湾,向清政府提出拓展香港疆界问题。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于1898年6月9日正式签署,英国籍此强租今日名为新界的大幅土地,为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止,标志着香港回归中国的期限。

  

  战火于1860年10月重燃,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抢掠并纵火焚烧圆明园,同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签订《北京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清政府须增开天津为商埠,并赔款于英、法两国各八百万两。此外,清政府亦容许公使常驻北京,华民(苦力)出洋。该条约又规定割让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地方以及昂船洲给英国,巩固了英国在香港的控制权。

  

  英国占领香港岛后,旋即宣布香港为自由贸易港。这项自由港政策果然奏效,它不断吸引世界各地的货物、资金、技术和人才前来开发。加上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良海港,决定了其作为转口贸易港的地位。随着港口基本建设的落成,十九世纪末期,差不多一半的中国贸易都是经由香港中转的,而其转口贸易总额每年更高达五千万英镑。

  

近代香港

  货币

  

  杂货行

  

  药店

  

  粤式茶楼

  

  街道

  

  

  双层巴士

  

  轮渡

  

  凉茶店

  

  理发室

  

  制衣工厂

  

香港回归

  在1970年代末,随着”新界“租借届满之期日益临近,投资者对香港的前途与投资环境抱观望态度。1982年,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访华并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国家领导人进行商讨。届时两年的中英香港问题外交谈判随即展开,两国最后达成协议,并于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签署有关香港问题协议书。在《中英联合声明》中申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香港会保持五十年不变。

  

  

  香港在历经了155年的殖民地统治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揭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香港回归庆典之1997年6月30日晚上在湾仔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举行。典礼由中英两国代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及英国查理斯王子主礼。典礼完毕后,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根据《基本法》成立。董建华先生宣誓成为特区首任行政长官。

  英国的割占,是香港历史的分水岭。百多年间,香港岛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步伐与内地迥异,它相对安定的环境,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移民,在种种主观及客观条件下把香港建设成一个国际大都会。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揭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如果你想在环中国途中与刘海翔互动,那么请关注本公众号,实时留意他的行程,或直接留言交流。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海外段骑行的内容,请先关注本公众号,再查看历史消息,有大量骑行游记等你来看。

  唯有梦想 方能远行

  我是超人刘海翔,从威尼斯骑行到泉州。全程30000多公里,

  重走丝绸之路。跟我一起上路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感受!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支持超人骑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