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徽州:绩溪胡氏(20)

  如果当初胡适当选了总统,那中国今天的状况又会如何?

  可惜,仅仅过了一天,胡适就反悔了。

  4月1日晚上,胡适找到王世杰说,他昨天的决定,未免太匆促了。……要请王世杰再向蒋先生郑重申述‘最好能另觅他人’的附带意见。

  4月3日,王世杰把胡适的意见向蒋介石做了汇报,但蒋介石还是在第二天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会上,声明他决定不参加总统竞选, 并提议国民党应推举一个无党派人士为总统候选人。他说:“此人须具备五种条件:①守法,②有民主精神,③对中国文化有了解,④有民族思想,爱护国家,反对叛乱,⑤对世界局势,国际关系,有明白的了解。”

  尽管蒋没有说出此人姓名,但大家都知道他指的是胡适。

  蒋介石的决定,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当初仅有罗家伦和吴稚晖赞成。第二天,各大报纸纷纷刊登这一消息。

  胡适预料记者将会纷至沓来,在前一天晚上就已经转移到一个朋友家去了。事后,蒋介石派王世杰向胡适转达会议情况,并代致歉意,胡适再一次如释重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事今天下午才算 ‘得救了’。”

  关于这件事情,罗家伦在日记中也有记载。他说:蒋介石临时中全会上提出不参加总统竞选之后,“全场默然良久,因许多人看风色也。我登台说话,极力赞成,谓此举蒋先生不但表现最高政治道德,且表现最高政略,本会当于赞成。……我的话是点明若蒋先生能长行政院,政局倒易于安定。吴稚晖先生于有类似主张,但彼无锡之官话,懂者不多。邹鲁杀横枪,叫道谁赞成总裁任总统者起立,于是大家起立,未起者仅吴老先生、蒋夫人与我三人。”

  就这样,蒋介石的想法被否定了。

  几天后,蒋介石夫妇专门宴请胡适,不仅通报了会议情况,还讨论了另外成立一个政党的问题。胡适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蒋公向我致歉意。他说,他的建议是他在牯岭考虑的结果。不幸党内没有纪律,他的政策行不通。

  我对他说,党的最高干部敢反对总裁的主张,这是好现状,不是坏现状。

  他再三表示要我组织政党,我对他说,我不配组党。

  我向他建议,国民党最好分化作两三个政党。”

  1948年月9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和华北战场连遭败绩,再加上政府推行的币制改革受挫,使整个社会陷入极度混乱。当时胡适去武汉大学讲演路过南京,蒋介石请他与傅斯年吃饭,大谈币制改革是一大成功,胡却认为这正是“新政策崩溃的一个大原因。”

  10月底,蒋介石再次约请胡适吃饭。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胡适直截了当提出十条意见。其中有“必须认错,必须虚心;国军纪律之坏是我回国后最伤心的事;‘经济财政改革’案实有大错误,不可不早早救正;我在南方北方,所见所闻,实在应该令人警惕”等语。

  

  据胡适日记记载,尽管这“都是很逆耳的话,但他很和气的听受。”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蒋介石能够倾听这种逆耳之言,很不容易。

  1948年12月17日既是北京大学50周年校庆,又是胡适58岁生日。但由于兵临城下,胡适于前两天已经被蒋介石派飞机接到南京,所以胡适夫妇是在蒋介石官邸度过这个纪念日的。尽管胡适对此十分感动,但是当胡颂平劝他“替政府再做些外援的工作”时,他却很不高兴地说:“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政府,我怎样抬得起头来向外人说话!”。

  第二年年初,胡适又给蒋介石讲了温赖特将军在战争中被迫投降、却不失英雄本色的故事,试图用西方人对战争和人格的理解,劝他放弃抵抗。但是蒋介石却仍然希望胡适前往美国,既不当大使,也没有任何任务,只是“出去看看”。

  1949年4月,胡适由上海乘船赴美国定居,开始了他流落美国长达十余年的“寓公”生活。

  4月下旬,胡适到达美国后向新闻界表示:“不管局势如何艰难,我始终是坚定的用道义支持蒋总统的。”

  1952年月11月19日,胡适应邀回台湾讲学,受到各届人士的热烈欢迎,蒋经国也代表蒋介石前往机场迎接。

  几天后,胡适在《自由中国》杂志三周年纪念茶会上发表演说,强调“民主社会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言论自由。”他说:“单单在宪法上有保障言论自由的规定是不够的,我们还须努力去争取。如果我们不去争取言论自由,纵使宪法赋予我们这种权利,我们也是不一定会得到的。”

  为此,他希望“在朝的应该培养鼓励合法的反对;在野的应该努力自己担负起这个责任,为国家做诤臣,为政府做诤友。有这种精神才可以养成民主自由的风气和习惯。”利用一切机会争取言论自由,是胡适此行的最大特色。

  12月4 日,胡适在立法院欢迎会上说:“民主政治最要紧的基础,就是建立合法的批评政府,合法的反对政府,合法的制裁政府”的机制。

  五天后,他在台北市编辑人协会上强调,言论自由是需要争取的,要把自由看得和空气一样重要。他还说,政府承认新闻独立,扶持私人办报,是获得舆论支持的必由之路;报人说老实话,说公平说,不发表不负责任的高谈阔论,是争取言论自由的主要秘诀。

  第二年1月16日,蒋介石设宴为胡适饯行,胡提出台湾没有言论自由等问题。胡的意见相当尖锐,但是蒋介石却能够接受。

  胡适的台湾之行,受到海内外媒的广泛关注。有人说:“在自由中国,只有胡适一人享有言论自由”,也有人说他是一位“象征自由”的老人。

  胡适一直坚持做自己,虽然未达“大自由”的目的,但至少他自己赢得了“心自由”!

  牛恒刚:2013年4月13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