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聪:孝,就是要听话吗?

  对于孝,不少国人理解为“孝顺”。所谓顺?听话就是顺。所以许多父母对于孝的理解简单直接——听父母话,就是孝。

  中国的父母出门前,对孩子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听话啊!”

  大家也知道,儒家是最重孝道的,那么孔子对于孝的理解又是如何呢?我们在论语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论述:

  孟懿子问孝。子告之曰:“无违。”

  从这一句话里,很多人都得出结论——你看,孔子不也说了吗?孝就是要别违反父母的话,要事事顺从嘛。

  对不起,孔子还真不是这么认为的。在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下文:

  樊迟御,子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看完这一段,我们可以知道,所谓“无违”,并不是“听话”的意思,而是“不违反礼数”的意思。

  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在汉朝汉景帝的时候,大臣晁错认为各地的诸侯势力太大,会威胁朝廷的稳定,于是向汉景帝建议削藩。其他人说你削藩恐怕会造成诸侯造反哦,晁错则说:“你削他们也是反,不削他们一样反,早削祸害少一些,迟了祸害才大呢。”

  削藩,就是削夺地方诸侯手里面的权力,触碰既得利益,这种事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最得罪人的,所以几个封国的藩王都对晁错十分痛恨。

  晁错的父亲跑去劝他说:“你这样硬生生在人家手里抢饭吃,恐怕不是办法吧。”

  晁错则不以为然:“不如此,社稷不能安定,大汉江山不能稳固。”

  晁错的父亲长叹一声说:“你这么搞法,刘氏的江山是稳固了,我们晁氏就危险了。”

  最终晁错还是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坚持削藩的政策。晁父见劝他不动,竟然服毒而死。

  后来地方诸侯果然以吴王为首起兵反叛,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这就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了。

  汉景帝一时间乱了手脚,把晁错杀了,以为这样可以平息叛乱。殊不知起兵叛乱如离弦之箭,哪有回头的道理?最后还是靠大将周亚夫平定了叛乱,维持了汉朝的稳定。

  晁错没有听父亲的话,还把父亲給气得自杀了,但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认为晁错是个不孝子。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为的是天下大局,江山社稷,这是比听父亲话更重要的事。

  所以说,孝并不意味着事事听从父母,而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判断事情的对错。如果听父母的话而犯了大错,岂不是反而陷父母于不义?

  所以听不听话,并不是孝的标准。子女对于父母,合理的话要听,不合理的话要懂得拒绝。至于介乎合理不合理之间的,那就大家好好商量呗——这大概也算是孔子所说的“事之以礼”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