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抓了一老太太当即自杀,还说跟刘邦好好干

  无论是一板一眼的教科书,还是让人补充知识的历史小说,里面记载的歌颂的甚至是批评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大人物”,而那些给大人物当垫脚石的或是助一臂之力的小人物却是鲜少有人知,慢慢沉默在时光里。但是如果当我们真的去挖掘他们的事迹后,往往会令我们心中生畏。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历史人物,一个关于项羽一生的小人物。

  她是一名女性,然而历史书上关于她的姓名身世没有任何记载。汉初,她做过王陵的母亲,王陵是谁,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后是属于迷惘的状态。王陵是汉初的宰相,年轻的时候,他是当地的富豪,同时也算是刘邦的长辈。秦始皇时期,他是当地有名人物,放在现在,就相当于社会上的痞子头,就连刘邦曾经也当过他的部下。

  在社会混乱,江湖拔刀相见的时候,王陵也顺势组织了一只队伍,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他的队伍并没有在历史书上留下多少笔墨。刘邦西征时,遇到王陵,想和他一起合作,攻下南阳后,他们俩出现了分歧。一个人想要继续攻打下去,完成自己的社稷大业;而王陵想到已经攻下一座城池了,那么再攻打下去希望也越来越大,说不定就成功了。考虑到自己曾今是市里的老大,而这个姓刘的又在自己手下做过事,于情于理,都应该让我来当这个头头啊。王陵心里这样想,也就不愿意和刘邦一同前往了,于是他就在刚刚攻下的地盘里做起了主人。

  后来,秦朝真的灭亡了,但是这个时候社会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主要是项羽占一方势力,刘邦也有兵力,王陵又在南阳驻足,这样看来似乎有一种三足鼎立之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公元前206年,刘邦卯足了兵力出征,势力很快就散步到全国。这时刘邦求助于王陵,希望能够帮助他接回吕后。项羽得知密报后,也实施了自己的计划,最终搅得刘邦的计划以失败告终。就在这样的形式下,王陵的地位似乎越来越重要了。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很占优势,也就是说,他正处于楚汉的分割线上,那么王陵在哪边,哪边就靠胜利近一点了。

  当然也有人会说,既然自己这么重要,那就自立门户啊。这个王陵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几乎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势力太小,如果显露出自己独立的野心,只怕另外两方会联合吞了自己再平分,倒不如自己先表露出要投靠之心,从而保持自己的重要性。最终经过生死熟虑,王陵选择了刘邦。

  那么,他为什么要选择刘邦呢。根据历史学者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关系熟络。毕竟曾经刘邦在他手下干过事,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就算心里不甘曾经的小弟做了自己的大哥,但事实摆在那儿,关系熟,就算以后除了什么事,也能求求情。

  第二个是客观原因。虽说王陵处在分割线上,但仔细看来,王陵还是要偏刘邦这边一点的,也就是说,他的城池比较靠近刘邦。这样,沟通往来或者其他也要方便许多。

  最后一个也就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刘邦的实力大于项羽。王陵经过深度分析,认为刘邦的兵力更胜一筹,这样在往后的战争上对他来说更轻松一点,胜算也大一些。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顺利的进行下去,但是不甘心的项羽想出了一个法子来治理王陵。项羽把王陵的母亲绑架到自己的营地中,要挟王陵,这个母亲也就是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所谓的小人物。

  王陵听到的消息是,项羽宴请了他的母亲,在使者到达项羽的阵地后,他看到王陵的母亲被伺候的很好。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内心十分犹豫。一方面是自己的母亲,另一方面是自己曾经承诺过要帮助的兄弟,这该如何是好。其实,这王陵的母亲早已看透项羽的阴谋,也知道儿子的矛盾。于是在宴会结束后,找了一个借口送别使者。在离别之际,为了断绝王陵的挂念,其母亲拔出使者的剑刺向自己自杀了,血泊之中,母亲弱弱的说:“汉王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他一定能够得到天下的,希望我儿好好辅佐,不让为娘失望。项羽此番行境必败无疑”,说完,就倒地而亡,此举惹怒项羽,之后竟然将其烹煮。

  现今的王陵母墓,位于徐州市王陵路,现为徐州的旅游景点之一,墓前立有刻“汉安国候太傅右丞相王陵母之墓”的石碑。《铜山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御史朱衣曾在王陵母墓前立碑,清康熙五十八年淮徐同知孙回渝在墓门前建有牌坊,清嘉庆四年淮徐海道康基田重修茔墓,并立有碑记。今均荡然无存。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而又影响了她的儿子甚至是下一代王帝的一生。刘邦及孝惠帝死后,吕后想封吕氏子侄为王征求王陵的意见。王陵断然不行吕后非常气愤,王陵识破吕后的阴谋,从此托病辞官杜门不出,7年后死去,继承了母亲的刚烈性格。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