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将大清国带到沟里的第一人是谁?

  在我们所知的晚清历史中,有一个人是被历史完全掩盖住了的。但这对人在戊戌变法之后,左右了清廷的不少政治决策,并最终促使了义和团进京,进而导致八国联军侵华。这对人就是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他次子爱新觉罗·溥儁【jùn】曾被立为大清国的“大阿哥”。【历史深处】这一期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对晚清政治格局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载漪与义和团进京的关系。

  图1、大阿哥爱新觉罗·溥儁

  爱新觉罗·载漪是道光皇帝第个五儿子惇亲王奕誴的次子,慈禧太后丈夫咸丰帝奕詝的侄子。载漪和慈禧太后还有另一个关系,那就是他娶了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静芳为福晋。因为和慈禧的这个关系,载漪才有机会去承袭他不该承袭的,他死去没有儿子的叔叔瑞敏郡王奕誌的爵位。而且没有按大清朝的惯例,降袭一级为贝勒,而是封为郡王。而且在封郡王的时候,不知是官员故意,还是真的无意,将“瑞”字写成了“端”字,这样载漪就糊里糊涂的成了端郡王。

  图2、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中间端坐者)

  载漪除了身兼道光孙子和慈禧侄女婿这两个身份外,其他毫无建树。他之所以能够进入到大清政坛的核心,和戊戌变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戊戌变法被打压之后,慈禧与光绪帝的关系就变得十分微妙。一个是已经亲政将近十年但又忽然被剥夺权利的皇帝,一个是曾经垂帘但已退隐修养了十年的皇太后。二人相互之间,因为戊戌变法的敌对情绪一定很严重。再加上光绪一直多病的身子,自然有不少人劝慈禧废掉光绪。

  慈禧确实动过这样的念头,其中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立载漪的次子溥儁为大阿哥。时间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腊月二十四,戊戌变法被镇压不到一年半之后。慈禧太后传懿旨,让溥儁入继同治为嗣,兼祧光绪,称为“大阿哥”。慈禧之所以选择溥儁,和之前选择光绪、之后选择末代皇帝溥仪的逻辑一样,就是要有皇族血统,又要和慈禧有血缘关系。慈禧的私心确实还是挺重的。

  图3、慈禧

  因为儿子被任命为皇帝接班人,载漪也跟着高升。在1900年的时候,他成为大清朝和洋人打交道的负责人总理各国事物大臣。但偏偏此时,洋人不怎么买慈禧和载漪的账,背后的原因和光绪帝有关。

  因为戊戌变法,远远在一边看着的洋人,对希望革新的光绪帝很有好感。而对不精通洋务的载漪很不认同,而且听说他的儿子有可能替代光绪帝,就更是抵制。于是各国驻北京大使和总理大臣载漪就这样顶上了牛。

  严重的排外情绪,以及保守派的当政,加上各国死活不承认新立的大阿哥,让慈禧、载漪为首的清廷满怀忐忑。可载漪见识有限和洋人处不来关系,而且手上有的牌实在也不多。以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为首的洋务派,一直反对废除光绪,肯定是靠不上。想来想去载漪看上了从山东开始闹起来的义和团。

  就这样在载漪为首的保守派的窜托下,利用慈禧对洋人的厌恶和恐惧,大清朝堂上主张招抚和利用义和团,并利用义和团对抗洋人的主张占了上风。加上那边的洋人大使对清廷的事情不看不懂,有了不少冲突。然后就发生了让所有人最匪夷所思的事情,大清国向十一国宣战,并让号称有神功的义和团进京围剿各国驻京大使馆。因而促使各国以出兵保护侨民为由,派兵攻占天津,进而进攻北京。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在洋人的洋枪洋炮下不堪一击,慈禧太后不得已只能狼狈逃亡西安。

  图4、义和团

  载漪就这样因为自己短浅的见识和一己之私,让大清国陷入了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之中。一场愚昧、疯癫、昏聩到不能让人直视的历史就这样发生了。

  【历史深处】这一期关于载漪的鬼迷心窍就介绍到这里,欢迎关注!

  【历史深处】和你一起回看历史解读过往,知所以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