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记者镜头下的浙东作战 切断补给线逼重庆投降

1940年底的时候,日本天皇裕仁召开了御前会议,制定了《处理中国事变纲要》,决定通过封锁中国沿海,以断绝英美等国家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以此来打击中国的抗战意志,并迫使重庆政府投降。

日军第22师团1941年1月22日步兵86连队强渡钱塘江成功,展开对萧山的进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军共调动了21个步兵大队在1941年4月发动了代号为F1的浙东作战,又被称为“甲字作战”,中国方面将此成为“宁绍战役”。日军这次作战的目的就是要切断中国大陆的海上补给线,封锁浙东沿海港口。

1941年1月22日日军强渡钱塘江后,在萧山附近阵地俘虏的中国第10集团军士兵

日军进行“浙东作战”的主要为第22师团,第5师团、第15师团以及第11混成旅团,总兵力约4万人,同时有海军和空军的支援。对于“浙东作战”日军除了占领浙江沿海,切断中国的海上补给线,掠夺战略物资外,日军还希望通过这次作战能够歼灭中国第三战区的部队。中国军队负责迎战的主要是第三战区的第10集团军和一些地方杂牌部队,总兵力大约10万人左右。

正在强渡钱塘江的日军部队

4月19日,日军首先在浙东沿海的镇海、石浦、海门、瑞安等地实施了登陆。尽管中国军队人数占优,但实力悬殊,尽管奋起抵抗,但依旧节节败退,大量的物资未能及时转移而落入到了日军手中。

日军86连队1月23日攻下临浦

日军在侵入浙东后,四处烧杀劫掠,到处都是一片悲惨之声,惨不忍睹。

浙东作战爆发后,中国第10集团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增强,2月上旬,日军又在浙东投入4-5个师团支援第22师团,第二次浙东作战打响。照片为日军炮兵52连队在运送41式山炮炮弹

日本中国派遣军1月26日发布的战果显示,在扬子江下游三角洲地区态势已经明朗,日军优势明显。在萧山作战中共造成中国第10集团军士兵约4000人伤亡。突围日军1月21日,在钱塘江背着受伤的士兵前行。

第二次浙东作战期间占领郎溪的日军第60联队

郎溪城外围坐在火堆边的日军15师团的军官们

在攻占郎溪后休息的日军第51联队别动队士兵在喂食军犬。

欢迎订阅爱历史官方微信公众号:爱历史官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