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何短命?不怪杨广,自杨坚篡位起,结局就已注定

  昙花虽美,但转瞬即逝,隋朝虽强,但如过眼云烟,存在37年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隋朝为何短命呢?许多人将责任推到杨广的头上,认为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滥起征伐,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覆灭。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隋朝自建立那天起,就已经决定短命的结局,所以这“锅”不能都让杨广来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首先声明,编者无意为杨广开脱,也不想抹黑杨坚,只想从隋朝统治内部的矛盾斗争入手,来分析下隋朝统治短命的原因。这事还得从隋文帝杨坚说起,毋庸置疑,杨坚是一位励精图治、勤俭节约的明君,但问题就在于他得到皇位的方式,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导致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1.杨坚篡位,难以服众

  杨坚在北周虽然是朝廷重臣、皇帝岳父,但论职务、论功劳,都很难服众,另外他的上台,还有偶然的因素。580年,北周宣帝病重,不能说话,宣帝的宠臣刘昉、郑译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推出杨坚来矫诏辅政,所以最初杨坚是被动的,所以当时就有一个说法,“刘昉牵前,郑译推后”。

  杨坚以这样的方式,夺取最高权力,自然不会服众,甚至连杨坚的亲弟弟杨瓒都对大哥篡位非常不满,不予支持。李德林直言不讳的对杨坚说:“公与诸将,皆朝廷贵臣,未相服从”。换句话说,关陇勋贵们与杨坚地位相等,有的甚至比他资历还老,对于杨坚突然称帝,他们只是屈于形势,内心并不支持。当时年仅十多岁的房玄龄都看出端倪,他对父亲说:

  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僣,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

  2.杨坚滥杀,激化矛盾

  杨坚性格内向,心思缜密,对于诸将的不满是心知肚明的,如果他安抚关陇勋贵们,可能还会化危机于无形,但他做了相反的事情。既然我能做皇帝,你们也可能有做皇帝的心,杨坚在位期间,对朝廷勋贵进行杀戮,“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甚至帮他矫诏的刘昉也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此外被杀的还有郢国公王谊、郕国公梁士彦、英国公宇文忻等人。

  杨坚生性沉默寡言,不善于搞团结、稳定内部,以致于激化关陇勋贵与皇室的矛盾,比如杨坚的亲姐夫窦荣定因小过,被他一撸到底,贬为庶民。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杨广也继承了父亲的这种猜忌的性格,也滥杀了一批大臣,更加剧了这种矛盾。到最后,杨广留恋江南,远离长安,所以隋朝被关陇贵族所抛弃是必然的。

  3.关中本位,李唐盛世

  群雄逐鹿之时,李渊于太原起兵,他用很少的兵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攻占了长安。李渊是八柱国李虎的后裔,名副其实的关陇勋贵,他振臂一呼,得到了关陇贵族的广泛支持,所以才会迅速取得成功。李唐在对待关陇贵族方面,实行“关中本位政策”,所以关陇贵族抛弃远在江南的杨氏,李氏据帝位,主其轴心,其他诸族入则为相,出则为将

  “得关陇者,得天下!”隋唐的统治基础都是关陇贵族,杨坚以外戚身份篡位,名不正,言不顺,难以服众,再加上他对关陇贵族进行持续打压,双方离心离德,造成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所以隋朝的短命并非偶然。李唐则乘势而起,在关陇贵族的支持下,最终开创百年盛世。

  参考资料:

  《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韩昇《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

  --------------------------------

  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

  微信公众号:纵横五千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