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南京易守难攻?历史上第二次大战又杯具了

  南京在秦汉时期称“秣陵”,顾名思义,即野草荒丘。东吴孙权建都于此,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功立业),始建造城池。西晋灭吴后,将其打回原形,改叫秣陵,且将秣陵一分为二(秦淮水北为建邺,水南为秣陵县)。西晋建兴元年(313年),为避讳,将建邺更名建康(寓意建立安康之地)。318年,随着东晋的建立,建康再次成为国都,形制与东吴时期差不多。

  南京历史上第一次大战,东吴被灭了。那么第二次是哪次,结果又如何呢?

  王敦进攻建康作战经过示意图(图注)

  第二次是王敦与东晋元帝司马睿PK。

  元帝下令以王导为前锋大都督,戴渊为骠骑将军,周顗为尚书左仆射,王邃为右仆射;刘隗守金城[1],周札守石头城,此两城与建康城之间成鼎立之势,共同抵御王敦军。元帝亲自披甲上阵督战,后又发诏令,让梁州刺史甘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广州刺史陶侃领江州刺史,各率兵马攻击王敦军的后方。

  战略战役的布防看似严密周到,却出现重大疏漏,决定了元帝失败的命运。在这次排兵布阵上,元帝出了两个关键的“昏招”。

  一是军事统帅没用自己心腹,却用了早被自己疏远的王导。王导曾与元帝“共坐御床”,是元帝执政的台柱子,但时过境迁,这次造反头子就是王导的兄弟。回朝勤王的刘隗一到建康,就力劝皇帝诛灭城内的王氏家族。王导当时也很害怕,率领族中兄弟子侄20余人,每天天亮都到台阁处等待议罪领罚(导率群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2])。王导表面对皇帝表示王敦起兵大逆不道,但内心对王敦的叛逆行动并不坚决反对,从后来他劝降王含的信中就可以看出:“以前刘隗、刁协这样的佞臣扰乱了朝政,人心不安,像王导他们,心存外念,现在则不同。(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3])当时的政治制度皇帝与大士族是共权的,在统治集团内部是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关系。王导是一个把维护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也正是因为刘隗、刁协的政策,让王氏家族的利益受到侵害,所以他在对付王敦的反叛上不会积极作为。这时,元帝非但没杀王导反而加以重用,很难让人理解,也可能是皇帝畏敌如虎、平叛信心不足,想为自己留条退路。而在这次平叛中,皇帝的心腹、力主平叛的刘隗、刁协却没有得到重用,刁协的实权实际上已被剥夺,刘隗也只是守在建康外围一隅的金城,作为建康的外援。

  元帝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在关键防区石头城没用强将,却用周札[4]。此人贪财好色,外表刚强,内心却很怯懦(性矜险好利,外方内荏[5])。元帝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周札身上,用这样的人防守要害核心部位,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由于众多不满“征奴为兵”政策的士族门阀对王敦的支持,使得王敦进军神速,一路上没有遇到顽强的抵抗,兵锋直抵建康。

  兵家必争之地石头城(图注)

  王敦兵临石头城,打算先进攻建康外围的金城,灭了刘隗以泄私愤。但部将杜弘认为刘隗将士众多,不易攻克;而周札少有恩德,士兵不服,易于攻克,如果石头城被击破,刘隗就会退走。王敦于是先放下个人恩怨,进攻石头城,周札没怎么抵抗就开城门投降。石头城陷,建康危在旦夕。元帝立即下令刘隗、戴渊、刁协等军反攻石头城,并让王导、周顗、郭逸等军分三路出去迎战,但都被王敦轻松击败,全军溃散。消息传到都城,太子司马绍忍不住了,打算亲率将士与敌决一死战,坐上战车正要出发,温峤抓住马勒头劝谏说:“殿下是国家君位的继承人,怎么能逞一己之快,轻弃天下而不顾!”(殿下国之储副,奈何以身轻天下![6])他抽出剑斩断马的鞅带,司马绍这才罢休,没有“蚍蜉撼大树”,作无谓牺牲。温峤为后来太子登基,为其父元帝报仇留下了“火种”。当然,当时怎么也阻挡不了王敦军进入建康。

  王敦坐镇石头城拥兵不朝,放任士卒进城劫掠,吓得百官四面逃窜。宫内乱成一片,只有安东将军刘超及一位侍中陪在元帝身边。元帝一筹莫展,只好脱下戎衣,穿上朝服,对左右道:“王敦欲得我处,当早言!何至害民如此。”[7]他派出使者对王敦说:“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朕当归琅邪以避贤路。”[8]随后无奈让百官去石头城拜见王敦,并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各军、录尚书事、江州牧,赐封武昌郡公。兵败的刁协和刘隗逃入宫中,元帝给二人配备人马,让其自寻生路。刁协年老,不便骑乘,后在江乘[9]被手下所杀,刘隗则逃奔后赵。败将周顗和戴渊很快就被王敦的部将邓岳抓住。周顗被捕时,正好途经太庙,遂向庙里大呼:“贼臣王敦,顷覆社稷,枉杀忠臣;神祗有灵,当速杀之!”[10]话未说完,就被邓岳的兵士用长枪刺破口舌,鲜血一直流到脚后跟,但他容颜举止泰然自若,观望的人都因此而落泪。最后周顗和戴渊一起在石头城南门外被杀。

  王敦在收拾完一些不听话的大臣后,怕太子今后不好驾驭,想以不孝的罪名废掉,但遭到温峤等众多大臣强烈反对。王敦考虑到甘卓还像一把悬在半空的剑威胁着自己的根据地,还不到公然谋篡的时候,于是在朝廷安插好一些亲信后,4月引兵退回武昌。

  王敦(图注)

  王敦退回武昌后仍遥控京师,大权独揽,把几个军事重镇全部换上自己的亲属或心腹。元帝形同傀儡,没权没势,在内有叛臣,外有强寇情况下,终日忧愁成疾,卧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组对自己忠心耿耿,就任命他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参与朝政,钳制王导。孰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即病死,使元帝病情加重。永昌元年(322年)11月,就在王敦攻入建康7个月后,元帝抱恨去世,享年47岁。元帝生前温良恭俭,但自治有余,治人不足,又逢乱世,最后只能饮恨而终。

  注释:

  [1] 金城:昙花一现的城市,又名金城戍、宣武城。作为六朝建康城东北面的一座带有堡垒性质的城池,含有“金城汤池”之意,寓意这座城池固若金汤,牢不可破。金城曾经一度做过琅邪郡的治所,这也是它最辉煌的时期。后随着琅邪郡治所迁到白下城,金城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金城的位置大约在南京城东北栖霞山附近的江边一带。

  [2]《晋书》(卷65·王导传),第1749页。

  [3]《资治通鉴》(卷93·晋纪十五·晋明帝太宁二年),第2926页。

  [4] 周札:义兴阳羡人,出身江南士族,西晋建威将军周处第三子。

  [5]《晋书》(卷58·周札传),第1574页。

  [6]《资治通鉴》(卷92·晋纪十四·晋元帝永昌元年),第2900页。

  [7]《资治通鉴》(卷92·晋纪十四·晋元帝永昌元年),第2901页。

  [8]《资治通鉴》(卷92·晋纪十四·晋元帝永昌元年),第2901页。

  [9] 江乘:秦始皇渡江处,始设于秦朝,初隶属于会稽郡。汉时,江乘县隶属丹阳郡。孙吴时期,撤江乘,设典农都尉,进行屯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后,复置江乘县,隶属丹阳郡。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分江乘县西境设置临沂县,隶属琅邪郡。陈宣帝太建十年(578年),琅邪郡并入建兴郡后,江乘县改属建兴郡。陈亡后,江乘县废置。江乘县治所为金城。

  [10]《资治通鉴》(卷92·晋纪十四·晋元帝永昌元年),第2903页。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