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唯有王翦一人得善终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转到封建社会的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本篇讲述《四大名将》篇。

  李牧(赵国大将军)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统帅,赵国人。李牧一生的军事功绩可分两部分:一是抵御匈奴时期,二是抵御秦国的侵略。李牧常年驻守赵国边境,抵御匈奴,最后一战的成果是:杀死匈奴10多万兵马,消灭了襜褴,打退了东胡,收服了林胡,匈奴大单于见大势已去,远离赵国边境,致使此后10年来,匈奴不敢再接近赵国边境。公元前245年,赵国收到秦国及燕国的威胁,急调李牧回来,公元234年,李牧领兵攻占燕国的武遂和方城两城,公元前234年和前233年,两次大败秦军,被赵王封为武安君。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再次领兵攻击赵国,但是要先除去李牧,否则难有效果。于是秦国用重金收买赵王近臣郭开(此人曾陷害过赵国大将廉颇),历史总是相似的,赵王起了疑心,李牧最终被害死。

  李牧生平战绩唯有一败,他指挥的匈奴之战,是中国军事历史上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与秦军的肥之战,则显示出了李牧指挥围歼战的高超艺术。

  廉颇(赵国相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统帅,赵国人。廉颇以勇武著称,爵位封为上卿,官为相国,晚年遭遇不幸。战国初期,秦国称霸西方,齐国称霸东方,秦王数次东征赵国,为进入中原开路,屡次被廉颇打败,不得已改变策略,实行合纵。公元前283年,廉颇率领赵军伐齐国,深入到齐国境内,攻取阳晋,震撼诸侯,被赵惠文拜为上卿,做相国。长平之战时,前期是廉颇抵御秦军,后让赵括代替廉颇,致使长平之战失败。公元前245年,多次击退魏军的廉颇率军攻入魏国,占领魏城繁阳。赵悼襄王即位后,他的近臣被秦国收买,陷害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王觉得廉颇老了,于是弃用。后来投奔魏国楚国,终究得不到重用,最后抑郁而客死楚国。

  廉颇在春秋战国的军事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服务过三代赵王,我们熟知的典故有“负荆请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白起(秦国名将)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本命公孙起,民间有“战神”之称呼。秦昭王时代仍然实行商鞅的政策,推行军功爵制,白起的才能有了发挥的舞台。公元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到公元前279年,白起受封为武安君。白起15岁从军,37年的军事生涯战功累累,平生指挥大小战役70多场,没有一败,伊阙之战消灭韩魏24万联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国都郢,楚国被迫迁都;长平战役消灭赵军45万人,致使赵国一蹶不振,战国时期共战死200万人,白起就杀了100万人。后来白起的战功引起嫉妒,又因长平之战后再次征讨赵国一事与秦昭王意见不同而被猜忌,后被秦昭王赐死。

  白起居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在民间有很多称呼“战神,杀神,人屠”等等,他的作战特点是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不以占领城池为唯一标准,强调追击战,对逃跑的敌人穷追猛打,战前敌我双方军事、政治、第三方等方面的料算。白起是继孙武,吴起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军事统帅。

  王翦(秦国军事家)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秦国人,侍奉秦王政。王翦是白起之后秦国又一军事人才,一生战功累累,公元前229年,王翦攻入赵国,对峙赵国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后,使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秦军势如破竹,攻入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后,秦王政令王翦伐燕国,王翦领军攻取了燕都城蓟,燕国灭;公元前225年,大败楚军,同年攻入魏国,魏王投降,魏国灭,秦国消灭6国中,除了韩国外,其他5国都是王翦父子消灭。

  王翦一生征战无数,但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征讨楚国时调用秦国60万,为了让多疑的秦王政除却疑虑,5次申请要田要宅,战国四大名将之中,只有王翦得到善终。

  我是趣味的历史,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