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在哪儿?八成人不知道

  东晋平定王敦之乱后,对那些个掌握兵权的头头脑脑们非常不放心,用内调升职做文官的方式削夺兵权。不料,有的人就是不买账,朝廷也不让步,最后造成一场大乱。起来把东晋天下搅得天翻地覆的人,是六朝的一代战神——苏峻。

  苏峻举兵(明版画)

  苏峻是长广掖(今山东莱州)人,本为书生,有才学,18岁就被举为孝廉。如果不是乱世,也许他会和笔墨纸砚打一辈子交道。但混乱的世道逼得他从书生变成武士,进而成了一个流民帅,一个有文化且能征善战的将领。

  当苏峻听说朝廷要把自己从地方调回“中央”,让他当个没有实权的文官,认为是“蛟龙失池”,立刻派人到建康拜见权臣庾亮,表示:“征讨贼寇,在外任职,无论远近我都唯命是从。至于在朝内辅政,实在不是我能胜任的。”(讨贼外任,远近惟命,至于内辅,实非所堪。[1])庾亮见苏峻不愿应诏,立即征召北中郎将郭默为后将军、兼领屯骑校尉,任其弟司徒右长史庾冰[2]为吴国内史,以此震慑苏峻,逼其就范。苏峻见朝廷不答应,还防备自己,上表做最后的争取:“昔明皇帝亲执臣手,使臣北讨胡寇。今中原未靖,臣何敢即安!乞补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鹰犬之用。”苏峻尽力放低身段,近乎俯身乞求,让他到边远的山东作朝廷的鹰犬。即使这样,庾亮还是不同意,并催他抓紧进京赴任。真是逼人太甚!

  庾亮对苏峻一逼再逼,可以说明:庾亮太小瞧苏峻了。他作为辅政三人小组中具有最后决定权的“总裁”,对别人的轻视和刚愎自用,终将给东晋王朝带来滔天大祸!在招惹苏峻之前,庾亮应该静下心来,扒拉一下自己属下的这些人物,看看是不是苏峻的对手。想打虎,这是好事,但是光有打虎的雄心是没用的,关键还需要武松。没有打虎的本领非得去惹老虎玩,哪能不被老虎咬?

  采石矶(图注)

  面对庾亮步步紧逼,苏峻该怎么办?

  刚开始,他有些犹豫不决。他知道不去上任等于公然抗命,朝廷不会善罢甘休;去了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凶多吉少。苏峻的部将匡术等人认为,应诏等于自投罗网,入朝就是自寻死路,于是怂恿苏峻造反。狗急了都会跳墙,更何况手握重兵的苏峻呢?面对两难选择,苏峻最终决定起兵造反,并声言:“以往国家危如累卵,无我不行,现在兔死狗烹。我就是死也要向出谋者报仇!”(往者国家危如累卵,非我不济;狡兔既死,猎犬宜烹。但当死报造谋者耳![3])这也算是苏峻的战前动员吧。

  既然撕破脸皮了,那就开打呗。

  古时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今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一是瓜洲渡(今镇江及对岸的瓜洲),分处建康的上下游。江北之敌欲渡江攻建康者多出此两处。通常情况下,建康方面会加强这两处渡口的防守,在其南岸即采石和京口(今镇江)置重兵戍守。

  战争还没有打响之前,王导的司马(军事参谋)陶回[4]很有远见,向王导建议道:“及峻未至,急断阜陵(今安徽全椒县东15里),守江西当利诸口(今安徽和县西南渡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来,可往逼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峻至则人心危骇,难与战矣。此时不可失也。”[5]陶回先发制敌战略,王导认为很对。但庾亮听不进建言,认为建康固若金汤,苏峻决不敢直接进犯。这就使晋军在战略上先输一着,处于被动地位。

  古雷池今望江(图注)

  庾亮的嫡系温峤听说苏峻要造反,立即想率军进京勤王,“三吴”之地也想出兵支援,庾亮又认为这是小题大作,加以回绝,还写信叮嘱温峤:“吾忧西陲(指荆州陶侃),过于历阳(指苏峻),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6]庾亮怕陶侃有变,要温峤在辖区(今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原地戒备,向西防备陶侃。庾亮怀疑陶侃,说明他对陶侃缺乏认识。但因这封信却产生一个历史典故,后世常用雷池来比喻不可逾越的界线,这倒是庾亮料想不到的。

  本文作者(图注)

  引文出处:

  [1]《资治通鉴》(卷93·晋纪十五·成帝咸和二年),第2946页。

  [2] 庾冰(296~344年):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为中书令庾亮之弟,官至车骑将军,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豫州之四郡军事、领江州刺史、假节镇武昌。天性清廉谨慎,以俭约自居。

  [3]《资治通鉴》(卷93·晋纪十五·成帝咸和二年),第2946页。

  [4] 陶回:丹阳人,初为大将军王敦参军,后为司徒王导司马。苏峻起兵前,陶回建议庾亮先发制人,攻打历阳或加强长江防线;苏峻起兵后,建议陆上伏击苏峻军,但都没有被采纳。庾亮兵败后,他在老家收合义军千余人,与陶侃一起参与平叛。乱平后,升迁为吴兴太守、征虏将军、征拜领军将军等职。

  [5]《资治通鉴》(卷93·晋纪十五·成帝咸和二年),第2946页。

  [6]《资治通鉴》(卷93·晋纪十五·成帝咸和二年),第2946页。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