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给中国带来重大影响的变法,鲁速认为有三次,一次是商鞅变法,变法成功后的秦国强大起来,统一了中国,一次是王安石变法,虽说最后失败了,但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人曾提出北宋亡于王安石变法,还有一次是戊戌变法,也是百日维新,虽然也失败了,但是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清朝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戊戌变法是三次变法中时间最短的,但是却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政治人物粉末登场,各种政策也是纷纷出台,但是仅仅也就实施了103天就戛然而止了。
戊戌变法的起因主要还是因为甲午清日战争的清朝的失败,几千来一直是学生的日本突然战胜了老师,这深深的刺激了清朝的自尊心,而由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门打开,中国也开始睁眼看世界,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蓬勃发展,而甲午战争的失败,让这一切有有了一个理由,不管是统治者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都要求当时的清政府要有变革。
于是《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发动下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上书因顽固派的阻挠没有送到光绪帝的手中,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开启了清朝要求变法的大门,于此同时,维新派也开始在全国开办了各种组织,宣传变法主张。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
1895年11月中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
当然这是比较重要的,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努力下,各种组织和学派在清朝开始宣传开来,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而在这么多学会、学堂、报馆中,有一个组织不得不提,那就是保国会。
1898年4月12日,维新派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保国会。设会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
并且保国会有自己的章程:《保国会章程》三十条,也有自己的刊物《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也有自己的宗旨。
可以说保国会已经是具有了资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在保国会 内部大家有共同的目标,有宗旨和章程,还有刊物宣传自己的主张,如果发展下去,说不定会发展成为资产阶级政党。
不过保国会的成立,使得维新派和保守派的是矛盾更加激烈,顽固派大骂康有为“僭越妄为,非杀头不可”,攻击保国会“保中国不保大清”,“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只有光绪帝认为,“会能保国,岂不大善”,所以保国会虽然连遭劾奏,但未被查禁。
虽然未查禁,但是由于保守派势力强大,处处阻扰,导致保国会的活动受到阻碍,而在存在了16天后自行停止活动。
而后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清朝的命运也就此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