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墓志铭,揭开一段历史,日本人肯定不愿承认

  中华帝国所建立的东亚朝贡体系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周边小国一般都是中国的藩属国,都需要向中国天子称臣的。不过,有一点很奇怪,我们的东邻日本似乎从来都不是中华朝贡体系的成员,不是中国的藩属国。

  明朝初年,日本北朝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满,也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那位将军阁下,曾经短暂地向明朝称臣,获得所谓“日本国王”的封号。两千多年来,日本就没向天朝称过臣吗?隋炀帝时代,日本天皇曾经致书隋炀帝,说什么日出之处天子致日落之处天子,搞得杨广差点发飙!

  

  将军阁下

  前几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块墓碑,上面撰写的墓志铭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日本人肯定不愿承认的历史!

  这块墓志铭全文叫《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祢公墓志铭》。乍一看,这位祢公是唐朝的一位高级武官,上将军嘛!其实,这位祢公名字叫祢军,不是唐朝本土人,而是百济人。百济是当时朝鲜半岛三国之一,位于西南部,和日本关系不错,和唐朝关系不好。

  

  祢军墓志铭

  祢军的家族据说是东汉狂士祢衡的后人,西晋永嘉年间为躲避五胡战乱而渡海来到了朝鲜半岛。斗转星移,等到祢军的曾祖父一代时,他的家族已经在百济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朝初年的东北亚局势复杂紧张,唐高宗显庆五年(660)七月,唐将苏定方率军自山东半岛横渡大海进攻百济,这是为了扶持新罗。不到三日,唐军便攻陷了百济国都泗沘城,末代君主义慈王仓皇出逃,立国七百余年的百济国宣告灭亡。

  

  朝鲜三国

  祢军和弟弟祢植也跟着国王逃到了熊津城,兄弟二人做了一件惊人的决定,他俩发动政变,绑了国王,献给了唐军。

  大势已去,也算明智!

  这一年九月,苏定方押解着“百济王及王族臣寮九十三人和百姓一万二千人”,从百济返回唐都长安,祢氏兄弟也随军去了长安。此后,祢植改名为祢寔进,留在长安生活,称军则被授予“右武卫汁浐州府折冲都尉”一职,返回百济故地继续效力,其实就是镇压当地的反唐势力。

  

  苏定方

  平定百济后,由于唐军的统治政策失当,当地军民在百济贵族鬼室福信的号召下,迅速结成了规模浩大的复国势力。为了抗击唐朝,鬼室福信还联合百济的传统盟友倭国,也就是日本,一时间复国运动如火如荼。

  百济复国力量再强大,它面对的也是强大的盛唐王朝。公元663年(高宗 龙朔三年)八月,大唐带方州刺史刘仁轨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与倭国、百济联军水师对峙。

  

  刘仁轨

  当时唐军只有1万3千余人的兵力,战船170艘,而百济和倭国联军则有4万多人,外加1000多艘战船。

  结果这一战,刘仁轨战术得当,将倭国战船全部焚毁,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数万日军被杀或淹死!

  白江口一战是中华帝国对日本的第一战,牛逼的一塌糊涂!

  

  白江口之战,也叫白村江之战

  这场大战结束之后,百济彻底亡国!在稳定了百济的局势后,唐朝将目光重新投向北方的宿敌高句丽。为了巩固后方,在白江口战后的两年中,刘仁轨先后派遣朝散大夫郭务悰、刘德高带领使团赶赴倭国。

  刘仁轨派出的两次出使日本使团中,祢军都是随团外交人员。在祢军的墓志铭中,对出使倭国有很详细的记载,其中有一句“千秋僭帝,一旦称臣,仍领大首望数十人将入朝谒,特蒙恩诏授左戎卫郎将,少选迁右领军卫中郎将兼检校熊津都督府司马”,这句话很关键,文中的“千秋僭帝”意思是有人僭越称帝,而且是好多代僭越,现在称臣了,自然是向唐朝称臣啊!

  

  天智天皇

  僭越称帝的人是谁呢?联系当时环境想想,肯定是当时日本执政的第38代天皇——天智天皇!这个以“中大兄皇子”闻名的天皇,也就是后来推行“遣唐使”政策,搞大化改新的天皇!

  祢军的墓志铭揭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史实,那就是日本在唐初曾向中国称臣!这是想不承认也不行的事实!

  本文转自网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