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知天下】—易水送别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易水送别 胡月东画

  

  

  易水: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

  

  此地:这里,这个地方。别燕丹: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发冲冠:形容人极度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顶了起来。在本诗里指荆轲慷慨激昂的样子。

  

  昔时:往日;从前。没(mò):死亡。

  

  水:指易水之水。犹:仍然。

  

  在这个地方与燕太子丹离别,荆轲慷慨激昂、头发直立,似乎要把帽子都顶了起来。古时候的人已经不存在了,而现在的河水还是那么寒冷。

  

  这首诗构思极为巧妙,虽然题目为送别,但全篇没有描述所送之人和所别之事。而是跨越古今、描述了古时,同在易水河畔,燕太子丹与荆轲的那场壮别。诗人借这种跨越时空的手法,咏史、喻今、抒怀,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出身寒门,七岁能作诗,为大家所熟知的《咏鹅》就是那时候的作品。

  

  骆宾王在武则天当政时,因多次上书讽刺,获罪入狱。他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一直期待时机,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因此在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他成为其僚属,掌管文书机要。后来徐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出家等多种说法。

  这首诗是骆宾王出狱后,于易水送别朋友之际所作。在九百年前曾经发生过悲壮送别的易水河边,骆宾王想到自己长期怀才不遇,报国之志无法施展,自然心生感慨。当年荆轲受燕太子丹的委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身着白色丧服,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著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正是当时告别所吟唱的诗句。这种壮别的情景,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同地同景,诗人所送之人,定也是肝胆相照的挚友。

  

  诗中的送别地易水,在易县境内。易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因易水而得名,古称易州。易县历史悠久,从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开始,就有建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首批14个千年古县之一。

  

  易县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东平原,既有众多的秀丽山河,又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与人文景点星罗棋布,主要旅游景点有:清西陵、燕下都、紫荆关、老子道德经幡、荆轲塔、狼牙山、易水湖、战国影视城等景点。

  

  清西陵

  

  燕下都

  

  紫荆关

  

  荆轲塔

  

  狼牙山

  

  易水湖

  

战国影视城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