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歇业的洱海客栈,不知道是否殃及到了大理喜洲?

  

  最近洱海因为环境问题,传出了客栈大面积歇业的消息,不知道是否殃及到了喜洲?几年前去云南的时候,喜洲的民宿氛围比双廊要差很多,但本地人的生活也相对保持的较好,不像双廊,来来往往皆游客,原著民的生活被游客们改造和颠覆了。

  洱海从地图上看差不多是一个南北走向长条形,双廊在洱海的东北岸,喜洲在洱海的西北岸,两个古镇相距30公里左右,隔洱海遥遥相望,只要晴天,就可以望见彼此对面影影绰绰密密麻麻的房子。只是喜洲的地理位置略微再偏南一些,而沿着喜洲方向继续南下几十公里,就是大理古城。因此从双廊沿着洱海驱车去大理古城,喜洲是必经之路。

  喜洲这个地方起先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只是因为频繁沿着洱海驾车兜圈,又准备夜袭大理,所以来来回回看见过几次。临近公路的这一侧,是一个修葺的不错的广场,广场背后就是一片灰白相间的白族大院群落。那一日下午路过喜洲,便索性停车下来进入。

  喜洲也是一个古镇,而且保存的相当完好。进镇则是一座大庙,色调也是灰白基调的,很多只白鹭就栖息在屋顶或者四周的大树上。白鹭是一种大型的水鸟,通体白色羽毛,细长的黑嘴擅长捉鱼捞虾,在水草丰美鱼虾充沛的水边最为常见。喜洲就在洱海边,又有大树参天,所以出现聚集的白鹭倒不算让人意外。

  喜洲是要比双廊更加静谧的镇子,当然也有客栈,只是不似双廊那样密集,属于本地居民更多的村镇。从整体布局上,喜洲也不似双廊那样,房屋建筑街巷是沿着洱海岸边散开并向内陆辐射,而是以临街的这一面为主导,逐渐向洱海逼近。我猜这种布局是因为双廊地势高而喜洲地势低,地势高则可以亲海,房子恨不能就建在水面之上,只要通过伸出的半岛或者栈道木桥将洱海纳入脚下眼前就好,而喜洲临近洱海的一侧没有半岛,也无高堤,因此过于亲海反而可能招致水患。就是这样一种先天的地势与后天的修葺有别,使得双廊的视野与景致要比喜洲好得多,游人们喜住双廊的缘由也就大体可以解释的通了。

  但喜洲的高墙大院又似乎非双廊所能比,那些大院看上去是更上了历史的,整个规制也更高大,其最初的主人恐怕不是一般的文人墨客,更不是贩夫走卒之类,那些讲究的院子,如杨家大院、严子珍大院等,看上去可能不如山西乔家大院那么紧凑和一进套着一进,但从门饰、飞檐、阁楼就能看出,这儿也绝非等闲之地。巷头巷尾的大院落很多,很多都敞着门,即便不对外接待,但你伸个脑袋进去,甚至踱步入门几步,也没有人干预。

  在中国古代,广场,或者戏台子是人们社交的中心,人们在这里娱乐,并彼此交流讯息。喜洲古镇的大牌坊跟前的一棵大树下,俨然担当起了这个角色。傍晚的时候,身穿民族服装的白族大叔,弹着我们不懂的乐器,满面笑容地开始放歌。那歌声质朴嘹亮,咏唱的是苍山洱海之美,旅游者和本地人都围着听。顽童们则在空地上奔来跑去,他们的生活里,比我们有更多的欢声笑语。

  也许你去过成都、重庆、江浙嘉兴、绍兴一带的古镇——我是去过一些的,抱歉我都忘了他们的名字,原因不外乎那些古镇已经沦落为戴着古镇光环的特殊形态的市场,你走的每一步,都是经过商业设计和布局的。和那些商业化过度,同时又简直要被游人踏碎吃尽的古镇比起来,喜洲更大程度上保持了它作为古镇的质朴性——轻度的商业开发,较少的店铺,没有被开拓的笔直宽阔的马路,有的这是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群落,还有那不知道传唱了多少年的苍山洱海之歌。

  走得古镇越多,就越喜欢喜洲。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