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信——通信基本靠吼

  现代社会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在古代古人也需要交流,也要通信,那么古人是如何实现通信的呢?

  最古老的官方通信——快马+驿站

  通信是信源给信宿传递信息量的过程,当信源和信宿距离较近的时候,人类的话音可以传播到的范围,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交流,古人见面打招呼“吃了吗?”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当距离增大到人类的声音无法传播的时候怎么办呢?在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疆域辽阔,中央怎么实现与地方之间传递政令,与边疆军队互通军事信息呢?普通的平民百姓又是怎么和远方的亲戚朋友通信交流的呢?

  中华儿女的智慧总是无穷无尽的,聪明的古人发明了驿站来解决这个问题。驿站在古代是为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员提供食宿和换马的场所,驿站里备好脚力好的马匹,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驿站。朝廷的通信官员骑着快马,五百里加急!呼啸而至,驿站的工作人员赶紧把提前备好的马匹换上,这位仁兄稍作调整,顾不上休息,上马飞驰,目标下一个驿站,出发!如图1.6所示。

  

  图1.6 驿站飞马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驿站实现通信、传递消息的国家,大约在3000年前的周朝中国就已经建立了完备的邮驿系统。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在元朝共有大型驿站上万处,驿马30万匹,尽管这里的数字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当时驿站发达程度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了。至今在江苏高邮和河北怀来还保存着完整的古代驿站遗址,古代帝王就是靠着邮驿系统来发布政令和收集各地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自己的统治的。

  由于驿站本身不只是传递官方的政令和军队的战事信息,有时还可以承担一定的经济作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它还类似于今天的物流中心。唐朝时,李隆基为了爱妃杨玉环能吃到新鲜的荔枝,专门从今天的四川到西安铺设一路邮驿,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此事。

  和现代通信系统中有鉴权认证系统一样,驿站的使用是需要凭证的,特别是官方的使用,对这种凭证有着严格的管理。官府使用的凭证叫勘合,军方使用的叫伙牌,而紧急公文上标几百里加急是论文重要程度的体现,这点类似于现代通邮政系统中的优先级,如果七十里是普通挂号信的话,那八百里加急就是今天的特快专递。

  

  驿站+快马就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有线通信,为何说是有线通信呢?因为驿站的通信是送信人骑着快马,沿着驿道,尽管马匹不停地换,但是驿道是不变的。这就和现代通信中的电话有些类似,电话的信号是电信号沿着电话网在跑,最终到达通信的另一个电话端;而古代的送信人也是沿着一条条的驿道组成的驿道网来实现通信,最终把信送到目的地。

  驿站文明不但巩固了古代封建帝王的统治,同时也带动了驿站周围经济文化的发展,笔者的家乡辽宁省,省会沈阳市就是一个由驿站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

  最古老的军事通信——烽火台的狼烟

  古代的有线通信是随着驿站的出现而出现的,据考证至少在周朝就已经有了成熟的邮驿系统,够早的了吧。几乎与邮驿系统同时出现的还有烽火台,早在商朝就有了烽火台——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通信网。

  

  烽火台在古代主要用于军事用途,当时约定,若有敌军进犯,皇帝就命人把烽火台的狼烟或者柴草点着,狼烟的升起意味着有敌人进犯,而诸侯必须按时救援。烽火台白天用狼烟发信号,晚上用点燃的柴草发信号,晚上柴草的火光容易被人发现,白天用狼烟的原因是由于狼粪点燃后的烟很浓而且会升得很高而不散。狼烟就是信号,它包含的信息就是敌人来犯,信源是烽火台,信宿是诸侯们,信道是空气,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应急通信。

  人们之所以对烽火台这么熟悉,一个古代的历史事件功不可没,它就是传说中的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爱妃叫褒姒,貌若天仙,是个难得一见的美女,但是此美女有个特点——从来不笑。周幽王很郁闷,美人越是不笑,周幽王越好奇,难道天下还有我皇帝做不到事情?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毅然决然地点燃了烽火台的狼烟,诸侯们看见狼烟以为皇帝出事了,有敌人进犯了,赶紧往京城赶。到了一看,皇帝拥着笑吟吟的褒姒“我逗你玩”,诸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后来真来了敌人,诸侯看见烽火台的狼烟也不去京城救驾了,总是逗着玩,还去干嘛(如图1.7所示)。

  

  图1.7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估计肠子都悔青了,西周灭亡了,江山丢了,美女也没了,早知道真应该找个会笑的美女……此事件告诉人们:

  □ 西周的烽火军事通信网已经成形。

  □ 通信(特别是应急通信)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 找女朋友要找爱笑的。

  这种使用烽火台来传递军事情报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沿用。到了汉朝的时候,烽火台的使用已经十分完备。从甘肃到新疆都有烽火台的设置,烽火台上有兵丁把守,朝廷专门设置了管理烽火台的各级官吏,甚至可以用烽火的道数来表示来犯敌人的数目。

  但是这种通信方式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无法精确地描述来犯敌人的方位、人数、兵种、进犯的目标等。同时烽火台的通信方式是单工的,只能将敌人的进犯消息传递出去,而无法把作战命令等传递到战场。

  注意:烽火台的通信是单工方式的哦。

  中国古代民间通信

  中国古代官方通信用的是驿站,那么古代民间怎么通信呢?非常遗憾,当时的平民百姓没有邮政快递,更没有电话手机,当时的民间通信主要靠托人捎信的方式。有钱人可以雇人去送信,穷苦百姓雇不起人,只有自己亲自去送信……于是才有了飞鸽传书这样的故事。

  最早的民间通信组织大约出现在唐朝,传说当时在四川住着一批湖北移民,他们很思念自己的故乡,于是每年推选出代表,带上信件、特产等回乡探望。时间长了,就成了一种通信组织,到清朝的时候,这种通信组织被称为民信局。

  民信局在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侨中还有个称呼叫做侨批局,笔者曾在新加坡出差期间,试图打听侨批局的来历,当地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概念,只有极个别的耄耋老人还稍有印象,侨批局在新加坡最多时达到近50家,如图1.8所示。

  

  图1.8 民信局与侨批局

  

  书名:大话移动通信(第2版)

  作者:张海君, 郑伟, 李杰, 编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49.8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