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礼赞
王维平, 汉族,1957年11月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浩瀚星辰在远古汇聚,在此刻闪烁,向未来奔袭;
滚滚江河自远古觉醒,在此刻咆哮,向未来奔涌;
神圣人类从远古走来,在此刻驻足,向未来奔去。
人类的文明史只有数千年,而人类的劳动史却有了几百万年。正是通过劳动,人类才从动物界最终脱离出来。人类的历史是由劳动写就的。
达芬奇曾把从事着劳动的人称作“在自然与人类之间作翻译的人”,在这伟大的翻译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成就了人,发展了人。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做准备的历史”。
劳动创造财富,这一观念古今有之。但对劳动本质的真正理解是伴随着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曙光而产生的。劳动价值理论从古典经济学奠基到马克思对其的发展,再到新时代人们对其的争论、坚守与创新,是理论命运最艰辛的一个学说。劳动价值论之争实质上是劳动的根本价值观之争,是人和物的关系之争,是劳动主体认可之争,是劳动人民的利益之争。
从2000多年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劳动是建立城邦的基础,到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把劳动者利益的保障作为社会公正的标志,再到100多年前马克思《资本论》通过剩余价值学说对劳动者解放的旨归。一代一代的思想家对私有制和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主体地位的提升发出了真切的呼唤。虽然商品货币经济本质上把人当成手段,把金钱和资本当作目的,但这绝不是人类的宿命。
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大厦的总体框架、内在结构关系和发展动力机制。其中关于劳动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触动社会的理论指南: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认;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也是文明史的源头;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的劳动群众,既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者,也是精神产品的创造者。
王维平老师
在当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广大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无论科学技术有多发达,信息技术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有多高,归根结底还得以人的劳动为基础,其中有科技劳动的贡献、操作劳动的提供、管理劳动的付出、基础劳动的支撑。
高尔基说: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是我们把它变成了肥沃的良田,是我们把它装饰了美丽的城市,在它上面修筑了铁道和公路,在它上面创造了各种奇迹。我们人,过去是一些极微小的一堆无形的物质,后来是半人半兽,现在我们是新生活勇敢的创造者。在我们人的身上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应该让他发挥出来,放出光彩,让他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劳动理应是劳动者全面发展的需求而不应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应该是自由自主地创造幸福生活的源泉而不能是痛苦折磨的根源,劳动应该成为劳动者能力的发挥而不是生命的耗损,劳动的所得与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必须共同增长,劳动成果应该由全体劳动者共享而不能让不劳而获者贪占,劳动者的权益应该受到法律的坚强保护而不能肆意践踏。劳动创造价值,资本提供条件,管理整合要素,科技催化效益,这一切观念和要求应该是赋予劳动的时代内涵。
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勤劳的人民经受过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提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神圣不懈的追求。虽路途充满艰辛,但初心不能忘却。
我们赞美劳动,因为劳动的成果来自生命的灌注;我们讴歌劳动,因为劳动的奇迹来自智慧的结晶;我们尊重劳动,因为劳动的光荣出自诚实的付出;我们维护劳动,因为劳动的权益需要公正的保障。
劳动平凡,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劳动艰辛,它要倾注我们的汗水心血;劳动伟大,它为我们的世界增添光彩;劳动神圣,它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
脚手架上,煤矿井下,炼钢炉边,手术台前,到处都有劳动者忙碌的身影;田间地头,交通动脉,科研领域,服务一线,到处都有劳动者拼搏的风采。
我们的生活由劳动创造,我们的财富由劳动积累,我们的幸福由劳动铸就;我们的人生由劳动谱写,我们的希望由劳动迎接,我们的未来由劳动奠基。
小编在此也预祝广大劳动者们节日快乐!以下将是王维平教授的一大波美文,小编看完已成为铁粉,你呢?
《萃英山,青春的山》
《兰大图书馆的钟塔》
来源:兰大新闻网
文字:王维平
编辑:池碧清
责任编辑:李玉腾